在这个大摇号时代,随着国家减负力度越来越大,我们终于可以不用着急在学前抢跑了。
但减负不代表不用努力学习,而是要更明智,更长远的学习。所谓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希望这篇文章能在数学学习方面,引发你进一步的思考,比如: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学习路线?如何培养数学思维?孩子积累的思维厚度能支撑他走多远?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说过,英语的学习规划,一定是越早越好。因为孩子年龄越小,语言天赋越高,学习效果越事半功倍。而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则还需要稳扎稳打,将基础夯实。
纵观全球,亚洲学生数学好几乎是世界公认,而新加坡孩子的数学成绩又连续多年位居亚洲排名首位。
最新的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报告(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简称TIMSS)2019出炉——在四年一届的TIMSS(聚集全世界60多万年龄在9-14岁的学生参加的一项考察数学和科学的考试)考试中,新加坡中小学生的数理能力领先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排名第一。
并且,新加坡是唯一有超过一半的小四生(54%)和中二生(51%)在数学方面取得优等的国家。而国际中位数分别是小四7%和中二5%。科学方面,新加坡38%的小四生和48%的中二生取得优等,国际中位数分别为小四6%和中二7%。
在全球前五名教育体系中,新加坡的“数理优等生”比率最高,35%的小四学生和42%的中二学生同时在数学和科学取得优等的最高等级,超越香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而同年的PISA(聚集全世界72个国家54万15岁的学生进行的包括阅读、数学以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中,新加坡的学生也是总分排名第一,而更厉害的是,这些学生未经过培训,只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图源:联合早报
从以上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出,新加坡孩子整体的数学水平都很高。这是因为,新加坡的数学教育采取核心CPA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正符合孩子培养数学思维的路径。
CPA教学法,由美国教学心理专家、认知心理学家Jerome Bruner在60年代最先提出。他经观察发现,小孩子的学习,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
C-Concrete 具象化
P-Pictorial形象化
A- Abstract 抽象化
新加坡教辅SAP的王牌——“ 新加坡数学”正是遵循这种学习规律,通过建模找到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连接点。
“新加坡数学”系列教材包括基础版'Learning Maths',奥数版'SAP Maths Olympiad'、应用题练习册'101 Challengling Maths', 从学龄前到小学6年级,全部覆盖。
比如“新加坡数学”的基础版'Learning Maths'利用图形帮助孩子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提升孩子的计算、应用、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分类统计、归纳等多种数学能力,建立系统性数学思维,从而在解题时能快速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决办法,培养了孩子系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优点:
1. 启蒙版本注重知识点反复多方面诠释,让学生能全面认识。
2. 基础和提高版本注重数学建模,注重解决问题,modeling和problem solve都是学数学很关键的能力。
3. 这套书是应用建模modeling来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式都很经典。 题目都是图形化和数字结合,这就是所谓的modeling的基础思想,孩子很容易理解这样的方式,数学就会越学越好。
4. 难度循序渐进,逐级上升。从幼儿园阶段认识10以内的数开始,循序渐近,逐步到一年级学习10、20、40、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简单的乘除法、货币、长度、重量、时间的换算,以及三年级几何点、线、面、角的概念,四年级分数、小数的基本认识,统计表的初步知识等等。
举个例子:
这是二年级乘法的学习过程。首先,用实物来作为学习乘法的入门,将乘法具象化。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再通过具象,更加直观地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再进行抽象化解题训练。
最后,进行到实用部分,讲解应用题的做法。
先练习有提示的算式,再练习没有提示的应用题。大量贴近生活的题目设计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同样一个知识点,它绝不会反复停留在同一类题目,而是不断变化题型,递进难度,让“刷题”这件事变得非常高效。
“新加坡数学”系列教材非常重视孩子计算的过程,虽然有的计算过程粗看起来比较慢,但是每一步都能够激发孩子的思考,孩子们能够受到启发,做到举一反三,拒绝题海战术。
曾经有位使用过“新加坡数学”的家长说:如果只是为了考试竞赛,同一类题型不一定需要掌握那么多层次的解法。而“新加坡数学”会不断启发孩子,去思考和尝试新的解法,同时也给孩子传递了很重要的信息:
● 问题的解决方法,永远不止一个;
● 也永远不要认为自己100%精通了某类问题,因为它的难度和复杂度都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训练技巧和培养思维的区别。
前者遇到熟悉的题型会很快就做出来,但题型只要发生一点变化,学生就容易被难住。而后者的优点是不断挑战自己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创新度,将来遇到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型,会更灵活更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