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欧美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的细分方向有哪些?分别要学习哪些课程?有没有主要以心理学、统计学类课程组成的人工智能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欧美目前开设的人工智能硕士项目比较少,且主要以职业为导向(不适合继续读博),侧重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和产品设计开发。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通常包括机器学习工程师、产品经理和技术管理者等职位。这和把人工智能作为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习有很大区别,后者更注重于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研究工作,未来主要从事高校/研究所/企业的研究和研发工作。
在课程设置方面,人工智能硕士项目并不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而是对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都有涉猎,但都不深入。此外,课程还包括商科、法律和伦理等相关内容,并包含与企业合作的实践项目(practicum/capstone project)。这种多样化的课程结构主要是为了培养能够在各种行业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
我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novation项目为例。该项目隶属于卡梅计算机学院的语言技术学院,其前身为生物技术硕士项目,于2017年更名为人工智能与创新项目,时长为两年,课程包括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实习和选修课。
核心课程围绕创新产品开发的四个阶段展开,包括探索机会、发展机会、商业策划和项目实施,并包含一个capstone project。专业课程则包括编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这些课程。学生在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的暑假必须完成一个实习,不过实习不是由学校分配的,仍需自己找。最后,项目还包含三门选修课。
再比如西北大学的人工智能硕士项目,隶属于西北大学工程学院下的计算机系。该项目采用的是quarter制,共有5个学期,分别是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
学生需要读16门课程,其中包括9门核心技术课(人工智能概论、机器学习、数据科学研讨会、人工智能框架、知识表示与推理、深度学习、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智能系统实践)以及1门商科类课程(AI法律与治理)和6门技术选修课。
值得一提的是选修课程范围广泛,可以选择计算机系的课程。教师团队主要由计算机系的教授组成。这个项目的录取要求申请者具有计算机背景和扎实的编程能力。
杜克大学的人工智能硕士项目设立在杜克工程院下的企业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terprise Engineering)。该学院与工业界联系紧密,课程设置与工业需求密切相关,培养的目标是为工业界输送合适的人才。教学模式多样,包括线上和线下,除了学位,还提供证书等形式,以满足在职人士的需求。
人工智能项目采用学期制,共有四个学期,包括秋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学生需修读10门课程,其中包括4门核心技术课程(数据采集与分析、建模过程与算法、深度学习应用、AI运作化)、3门商科类课程(AI法律、社会与伦理影响、高科技产业管理、工程师的商业基础)以及3门技术选修课。
3门选修课程可在5门AI技术类课程和部分工程院系的课程中选择。教师主要由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s)组成,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这个项目对申请人的背景较为开放,不一定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和编程背景,申请者背景可以来自不同的工程领域。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项目主要由技术专业课程、商科课程和实践项目构成。这样的课程设置较为全面且多元,旨在培养能够在各行各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然而,这类项目的深度有限,目前还未见到以心理学和统计学类课程为主的人工智能硕士项目。
说到就业前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几乎各个行业都需要人工智能人才。欧美地区,尤其是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高薪职位。科技公司是最主要的雇主,除了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等大型企业外,还有大量的初创公司也在快速发展,并提供多样化的岗位选择。
此外,金融、医疗、汽车、制造等行业也在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欧洲,虽然就业机会不如美国,但整体上,欧洲各国也在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德国、英国等国家,人工智能在工业、医疗、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