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本科的同学,大多会选择在12年级前的暑假期间完成Common App主文书和加州大学文书初稿。
对于已经完成初稿的同学,可以用以下10个问题检视你的文书,看看能不能激发出新的想法,帮你把文书升级到更好的2.0版本。
1. 有没有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意象或概念?
这一点十分重要!招生官阅读文书的时间很短,并不会记住你写下的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段落大意都记不住。写文书好似盖房子,文书最后呈现的是一个有自己风格的建筑,招生官感受到的是整体样貌,并不会那么在意每块砖是什么样的。因此,如果有一个能贯穿全文的意象/概念,便可以在招生官的记忆中留下“锚点“,更容易脱颖而出。
好的文书都能在招生官脑中留下一个意向/概念,它好似一团毛线中漏出的那个线头,抓住这个线头,故事便可以在招生官脑海中不断展开。比如,有位同学对物理、历史、北欧语言、古典音乐等等都感兴趣。那么主文书第一段写物理,第二段写历史,第三段写北欧语言吗?显然是不行的。为此,就需要找一个大的概念,将这些方面概括在一起。
最后我们发现这些兴趣都是一种强烈希望“回到过去”的渴望,物理、历史、北欧语言、古典音乐只不过是他穿越到过去的手段。“渴望回到过去”于是就是成为了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概念,种在了招生官的心智中。用抽象的”概念“统领全文,是方法之一。另一种方法是找一个具象化的“意象”。
下面的例子中,这位同学把自己比作成“离水之鱼”,并将鱼这个意象贯穿全文,讲述了自己移民到美国所面临的挑战。
2. 是否有深刻的自我反思?
简单来说,文书=你的行动+你的思考。同学们大多都擅长把行动解释清楚方面,难点在于如何表达从经历中获得的自我反思。美本文书是一种反思性写作,比描述事实、行动,更重要的是看待问题的视角和背后的思考。
深刻的自我反思是指对自己信念、价值观、独特性、动机、局限性等方面的反思(也就是下图中,冰山之下的部分)。
下面这个例子是对于认知和现实之间巨大鸿沟的反思。
3. 是否有足够多的细节描述?
99%的初稿都存在细节不足的问题。
表达过于宽泛,没有细节,导致文书没有血肉。比如,“通过这个比赛,我学到了很多,锻炼了我的能力,培养了我的品质,让我对未来在类似的比赛中取得成功充满信心。”对于美本文书来说,这种表述是十分糟糕的。几乎没有什么信息量,白白浪费了字数。它引发了招生官更多的困惑:具体学到了什么?什么能力?什么品质?这些知识、能力、品质和你的未来有什么关联?
大家都知道美本文书要体现出“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往往都是建立在细节之上的。细节多了,画面感才能出来,清晰的个人形象才能塑造起来。
下面这个例子通过细致的描写,调动了读者的嗅觉、视觉、听觉。
4. 有没有可能将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两件事物建立起有趣的联系?
记得多年前,我看过一个MIT招生官的博客,他说,最好的文书是那些他读了之后,觉得收获了一些东西,这一天没有白过。他所说的获得的“东西”,我认为是指申请者对于自己、对于外部世界的洞见(insight)。
洞见对于文书来说很重要,它是思维开放和灵活性的体现。而将不相关的事物连在一起,是产生洞见的好方式。
其实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也正是我们更好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比如,在小朋友学习地球内部结构时,鸡蛋就是很好的类比。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对应着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
下面的例子将生物和艺术联系在一起,并发现它们都可以揭示世界的美。
由于篇幅问题,分为上篇、下篇来分开发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