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醉心于经济学的Lily转战辩论可以说是“专业对口”,然而不曾想初次尝试她就遭遇了“地狱开局”:第一次尝试辩论,她兴冲冲找了队友,熟悉规则,查找资料、准备辩题,忙前忙后张罗各种事项,结果开赛当天却遭遇了队友的背刺:
“比赛那天早上8点我才知道他提桶跑路了,真的一点防备都没有。”
还没开打,Lily就失去了晋级的资格,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她很快冷静下来,决定将这当作一次历练:“既然钱都交了,我也准备了那么多,那不如就来好好感受一下辩论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于是,她花半小时整理好了2辩的主要blocks就上场开打了。由于是第一次参赛,前两场比赛中都以失败收场,但她很快在后面两场中找到感觉:“后面两场是power match的,我明显感觉打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能够抓住对方的漏洞进攻,我也能够抓住裁判的注意力,说服他们。”
那一刻,她忘记了早上的意外,忘记了自己不能晋级,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我觉得自己打得很好哈哈,感觉好开心!打辩论的过程里面可以运用很多经济学的策略和知识,这些都让我感到兴奋。”
回想第一次参赛时的备赛过程,她也觉得有些神奇:“我当时确实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参加过培训班。就是按照自己平常做研究的方式,先看了所有的规则,然后按照自己平常写文章的思路,想了一些点,查了一些资料,没想到比赛过程中真的还挺好用。”
今年春季的成绩也进一步证明了她的感受:春季常规赛她和新队友一起正式参加了三次比赛,第一场就夺得亚军,之后又相继摘得4强和线下赛的亚军,于是第一次参加联赛的她也荣登国榜第8。
“我觉得经济学的兴趣对打辩论非常有帮助,虽然说辩论通常强调的是逻辑的学习,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当你拥有了某一领域比较多知识储备时所带给你的信息优势。”
Lily对经济学的兴趣,可以说一半来自家庭熏陶,一半来自自我探索。从小,她就常常听到作为相关从业者父母在家里讨论经济金融相关的问题,这些热烈的探讨也激发了她强烈的好奇心。
此外,她也热衷于探究抽象的领域:比如和同学一起拼各种很抽象的puzzle、下象棋、玩各种解谜游戏,凡是带有策略性的游戏都能深深吸引她的注意力。
终于,7岁那年她遇到了那本开启兴趣的“人生之书”:《博弈论》。纳什均衡、囚徒困境、game theory……这一个个名词都让Lily觉得又酷又有趣:“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理解经济学,我意识到经济学就像下棋:不仅要考虑自己要干什么,还需要思考对方的想法和行动,然后根据彼此的best strategy来进行自己的下一步,而不是单纯的就是去思考自己的利益,否则就有可能会两败俱伤。”
“我感觉博弈论的道理在辩论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比赛中我们提出一个论点的时候,一定要去思考对方的反驳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一味地只找那些对自己最有利的点,你可能无意中就会走入对方的陷阱。在比赛中不能只考虑内容(论点)层面的问题,还要从策略的层面出发,比如说策略性的放弃一些点,比如提出一些看似很重要的点去保护另一些点,这样才能够在比赛中进退自如。”
在辩论中,Lily是一个典型的“策略型”选手。她评价自己的辩论风格是“既注重逻辑和实证,又善于抓住时机有力回击的辩手。”在比赛中,她倾向于于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具体的案例来支持论点,从而提供严谨和有说服力的论据,同时保持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条理性。
此外,她也擅长抓住时机,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有力回击,使辩论更加激烈和富有挑战性。在她看来,在辩论中平衡理性和情感至关重要,有时需要适度的激烈来推动讨论更加深入和广泛。
在比赛中,她最喜欢的环节就是summary speech,因为weighing和很多经济学家做决策的模型非常相似:在经济学家眼中,一个决策好不好,不仅仅要看这个决策本身是不是好,更要看我们为了这个决赛付出了哪些成本、放弃了哪些机会:“现实社会中的决定绝不是一个维度就可以决定的,而是由很多方面、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当我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关键就看哪一方对于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符合现实。”
“所以summary speech对我来说基本上是展示团队对于辩题的理解能力,也就是我们的实力和决策力的关键时刻。所以一定要集中精力来强调我们团队的优势,同时针对对方的弱点,采取快速有力的进攻策略,核心就是想要给裁判留下深刻的印象,争取胜利。”
在这个阶段,如感觉是胜券在握,那么只要持续输出,基本上就可以等待胜利的到来。但如果这个时候形势不利, summary speech就成了争取逆风翻盘的关键时刻,此时,Lilly往往会选择通过透彻的分析和有效的回击,努力地争取每一个可能的转机。
在实战中,和劲敌Alice的对决就是通过summary环节争取达成胜利的惊险一局。Alice是今年摘得国榜第2的选手,实力非同一般,比赛经验也非常丰富。
“我记得那一轮我跟她对上的时候,Alice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时候靠着平时的知识储备,还有和队友的紧密配合来应对。那一场summary speech的时候就感觉非常的悬,但那个时候我就突然调整了一下策略,然后我用了一个理论知识进行了博弈,后面也是翻盘险胜,那一次经历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对于在比赛中如何说服裁判接受各种抽象的理论,Lily也有一番自己的心得:
“我通常喜欢在我的speech前面部分先放上好懂的内容,然后我在讲抽象东西的时候,我通常先会引入一个就是那种 a rhetorical question或者就是引入的一个story之类的。比如说之前讲到枪支问题的时候,我就会讲,如果有一个人拿枪就拿枪,然后杀了别人,有错是在人还是在枪?提问可以引起裁判的兴趣,这样也可以让裁判更好地记住你。“
如果说经济学给了Lily在辩论场驰骋的翅膀,那么辩论就让Lily对于经济学,乃至世界本身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在打辩论之前,Lily是一个雷厉风行的“独行侠”,“我也会和别人合作,但是很多时候我都会把事情安排好,别人也会认可这样的状态,很多事情只要我自己把它想通、安排好就可以了。“
这套习惯在第一次打辩论时却不灵了:初次尝试时的队友落跑让她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虽然这只是一次意外,但是却让我收获了很多。团队合作就是每个人都要有贡献,去了解对方,充分的沟通也是团队合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也让我打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式,真正地学会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
慢慢地,Lily和队友越聊越多,合作也越来越默契:“我们真的非常合拍!除了辩论,我俩也非常喜欢凑在一起讨论很多经济学方面的话题,我现在甚至会觉得自己可能是因祸得福:如果不是第一次的队友跑了,我可能不会遇到这么默契的搭档。所以如果偶尔一次不适合,其实不要太放在心上,慢慢努力,一定会遇到那个和你最契合的队友。“
在赛场上,他们除了熟悉彼此的论点,也会根据场上情况打配合:“我们有时候会做手势告诉对方下一步怎么打:比如说调虎离山就是画一个圈,然后一个小人走过去之类的哈哈哈。”
慢慢地,她在辩论圈中有了更多的相遇:“在辩论意外的圈子里面,其实很难找到有这么高密度的聪明优秀的头脑聚集在一起,思考同一个问题,可能从前我更多的是一个人思考,但是当你开始辩论,你就会体会到什么是和别人‘思想的火花’:感觉自从辩论以后,我会更注重去钻研一下别人的想法,多和别人交流,很有可能会给你的整个的策略体系提供更高的决策空间。
在她的印象中,最能代表这种感受的是上海线下赛的决赛。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交量,对方也提出了许多非常新颖,甚至有些刁钻的观点,而Lily和队友也都非常努力地捍卫着自己的观点,双方相持不下。
尽管最后没能赢得比赛,但那却是Lily印象最深,也是春季最喜欢的一场战斗:“那场比赛对手的打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他们对于lobbying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新的思路,不管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给了我很多启发。而且我也觉得这场比赛我和队友的发挥非常好,尽管最后没有赢,但我觉得双方都打得很漂亮!是一场非常尽兴的比试。”
在采访的最后,Lily和我们谈起了她在打辩论过程重印象最深的一瞬:“在上海线下赛的比赛现场,早上开始比赛之前,我从我的房间走出来,我也看到很多辩手从他们的房间走出来,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汇聚到电梯里,然后在那个电梯里面,所有人都专注地看着自己的电脑,有一种紧张又期待的气氛。我的目光偶尔会和别的辩手相交,我在他们的眼睛里可以同时看到对手间对于交量的兴奋,和同好间的互相理解。”
就是这电梯里的短短一瞬,彷佛就是Lily辩论经历的隐喻: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人们,因为同一种热爱相识,在相同的规则之下,人们跨越了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思维方式,成为对手、伙伴和同路人。
也许这就是辩论的意义,也是一项优秀的爱好可以带给我们的滋养:和更多优秀的人的遇见,然后彼此启发、彼此成就,然后去往更大的世界。
Lily的辩论Tips
1. 重视时间管理
确保能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这样可以平衡学业和辩论。首先第一点,然后后面还有三点,我觉得我翻过其他选手的一些他们给的建议,我觉得我给他的可能不太一样。
2.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这在辩论中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辩论技能,还可以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然后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要接受失败和挑战,并且从中学习和成长,这对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3.享受过程
辩论不仅是为了成绩和荣誉,更是为了拓展事业,结交朋友,还有培养领导能力。这些都对于撑起一个人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