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真的是进入顶尖大学最容易的方式吗?

机构2024fall有2位艺术方向的学生,一位是钢琴和音乐制作ED1录取了NYU(音符筑梦:纽约大学音乐制作专业践行者的故事),另外一位是纯艺J同学拿到了罗德岛和CMU艺术与工程交叉项目的offer(卡内基梅隆艺术工程双专业v.s罗德岛艺术学院,你会怎么选?),有些家长可能会问是不是因为艺术有buff,所以艺术专业方向相对容易拿到TOP30甚至是藤校的offer呢?

那么,通过艺术专业爬藤,真的是一条捷径吗?

01、艺术爬藤的真实情况如何呢?

Vision Admissions Consulting

艺术爬藤在最近几年悄然崛起,特别是看到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后,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吃到螃蟹的幸运儿,用艺术专业来达成上藤校的目标。今年机构也有一位同学有这样的期望。

这位同学的情况是这样的:他申请时G点大概在3.5左右,非常希望进入到波士顿大学,家长和学生非常担心常规专业申请会被拒,为了能ED拿到美国TOP50的大学的offer,想到了艺术专业曲线救国的方式,并且在申请前半年的开始准备作品集希望能顺利下车。最终收到BU的拒信,但机构顾问根据学生在艺术表达在传媒方向的优势重新整理和定位,成功帮助这位学生收获的NYU文理学院的offer。

02、为什么,这样的取巧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很难实现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Vision Admissions Consulting

1、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在提交艺术专业材料给大学时,每位学生在每个作品下面都会附上标签(作品名称、创作时间、所使用的媒介)和说明(创作动机、创作流程、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等)。不同的学生在撰写标签和说明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对艺术的态度。

一方面,如机构这位同学,他们在准备申请综合型大学艺术专业时,撰写的标签和说明往往更注重结果导向。从结果导向性思维去思考问题,比如申请大学对作品的要求去编写标签和说明,力求在满足大学要求的同时又能凸显出自己作品特点。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忽略人对自己艺术作品的态度和原点,往往很难打动招生官的内心。

另一方面,例如J同学作为一名艺术家,她的标签和说明是从灵感发散性思维方式去编写标签和说明。比如J同学看待电子元件时,她并非只关注它们的设计用途,而是从这些元件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出发,赋予它们浓厚的个人意义和象征。她将工业产品与个人艺术相结合,表达出全新的意象。种思维方式更注重艺术创作的个性化表达,能够更好地展现她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特质。

因此,对于想从艺术专业取巧进入到综合型大学的学生,他们需要短时间内完成从结果导向式的思维方式到灵感散发式思维方式的转变,这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挑战。因为,这也意味着他们很难在自己的作品集描述中展现出独一无二可以打动招生官的视角和特质,这也正是机构另一位用艺术专业被BU拒掉的主要原因。

一些家长会问,升学顾问能弥补这部分的GAP吗?

顾问只能在灵感上和方案实施上给予一些启发和意见,但学生自我的思考和对艺术的真正热爱才是决定是否能打动招生官拿到名校offer的关键因素,不能百分百代替。

2、对于艺术的热爱

在思维习惯差异的背后,体现的是学生对于艺术的专注和投入程度。

近十年来的学生或多或少从小到大都有1-2个以上的艺术类的兴趣爱好或艺术探索,但是其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热爱艺术的呢?一个真正的艺术学生,不一定是在技法表达上是最专业的最完善的,但是一定是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热爱,也就是将自身的意义价值融入在了作品中让其成为自己的延展。例如J同学,她在冰冷的机械原件中寻找美的尝试,且在寻找美的过程中一开始并不被自己的家人所理解,但是她依旧坚持了下来,并愿意放弃CMU的工程艺术双学位项目只是为了更好地探艺术的边界,足以体现她艺术上纯粹的初衷。

3、亲朋及周围环境的支持

艺术学生会比常规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亲人和朋友的支持。

首先是经济上的支持:例如从小到大坚持上艺术课或请专业老师的一对一指导,其次是购买艺术用具(画笔、钢琴、小提琴之类的),这是仅仅是最基础的支持。对于艺术学生来说最好的支持,一定是明白在他们创作中的最重要的自发性。

艺术创作不是一个线性流程,中间免不了思维上的兜兜转转因为创作者必然要在灵感的获取和取舍中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但这在外人看来就是完全没有产出的。没有阶段性成果外化不代表艺术学生不在做事,有时家人和朋友给予信任和耐心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他们的创作过程留有自主的空间更是要多一点耐心和信任。

因此,机构顾问很好地考虑到了J同学的个人实际情况,耐心地帮助她整理自身的思绪,也让她把冗长繁琐的文书工作变成了富有趣味的自我探索。

4、招生官的角度

艺术专业在申请大学时必须要提交作品集,在评估的过程中,大学招生官往往会邀请艺术教授一同参与,以确保评估的专业性和公平性。

邀请的教授大多具有深厚的艺术背景或深厚的带教经验。教授能敏锐的察觉到作品中的细节,例如构图布局平衡、作品背后的情感、以及作品创意的角度等。最最重要的是,教授是能清晰感受到,一位学生是否有热情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中,并且投入自己的情感,甚至一些教授还会从这些细节中看到技术是否在尝试创新等等,在呈现的十几副作品中是否有在进步的趋势,是否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成长,他们寻找的是那些不满足于模仿,会勇于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独特视角的学生。艺术作品中的每一个笔触、每一个色彩选择,都可能透露出学生的内在世界和对艺术的真挚追求。

大家在考虑艺术专业的同时,建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谨慎选择,艺术专业虽然有爬藤成功的先例,但并非人人适合。大家通过专业探索和实践找到自己的优势,找到只属于自身的特质和独特性的同时,用真诚的方式展现给招生官看,这才是制胜之钥。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帮筛选 帮规划 帮协调 一站式服务

上一篇

QS、U.S.News、THE、ARWU哪个更靠谱?

下一篇

2024年40门AP五分率汇总 中国考生数学优势不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