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而不是粒子物理。”今日,一名美国高官对中国留学生的言论引发了全网议论,我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6月24日,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美国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同时也是美国第二高级外交官)放言表示现在学习STEM领域的美国人不够多,并认为美国需要为这些领域招收更多国际学生,但这些国际学生应该来自美国日益重要的安全合作合伙伴——印度,而非中国。
他指出,鉴于安全考虑,美国大学正在限制中国学生接触敏感技术,并认为人文社科更适合中国学生,因为这些领域不涉及敏感技术和涉密信息,能够更好地保障美国国家安全。
Campbell的这些言论,也再次验证了5月8日美国众议院提出的 “增强关键出口海外限制国家框架” 法案,旨在加强白宫对人工智能 (AI) 技术出口的管控力度,对相关人员的活动施加了新的限制,而背后真正意图是削弱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
多年以来,中国学生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外国学生群体,在2022/23学年,其总数接近29万。但是学术界和民间团体的一些人士认为,中美关系的恶化以及对窃取美国专业知识的担忧,已经使科学合作偏离轨道,并且使中国学生受到了不必要的怀疑。
这里可以来看一组数据。根据美国OPEN DOORS(www.opendoors.org)官网统计,在2022-23学年,共有约100万国际学生就读美国大学高等院校,其中,本科人数约34.7万人,研究生人数约46.7万人。
在所有这些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人数位居榜首,其次是印度和南韩。中国和印度的学生人数旗鼓相当,两者总数也远超其他国家,占据了整个国际学生体量的半壁江山,约53%。但较前一年,中国和印度学生比例有较大变化,中国学生占比从31%下降至27%,印度学生从21%增加至25%。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不仅仅是中国,各个国家在STEM领域的学生分布几乎都占据了一大半。
在这一百多万的国际学生中,学习数学和计算机的学生约有24万,工程学生约20万,物理和生命科学的学生约有8万左右。也就是说大约有55%的国际学生聚集在STEM领域。STEM依然是全球大势所趋。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计算机领域,位居前三的是印度、泥泊尔和中国。
当在被问到对特朗普政府引入的 “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旨在打击中国间谍活动和知识产权盗窃,并一度被认为激发了美国社会对亚裔的种族歧视和不公待遇)的看法时,Campbell表示,美国大学在支持中国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已经采取了“谨慎对待”的态度和尝试(careful attempts)。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提供奖学金、住宿、实验室等学术资源这类支持性服务。
在美中关系紧张和对中国学生的防备之下,Campbell也表示确实有必要限制中国学生接触某些敏感科技领域,而在当今的一些美国的科研项目中,这种对其资源的缩减和限制已经普遍存在。他也对“中国是解决美国理工学生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这一观点进行了反驳,他认为未来应该有更多的印度学生来美国学习理工科和各种技术,也坚信这将是他可以预见的最大增长潜力所在。
但为了不完全切断中美之间的联系,Campbell也表示美国必须谨慎行事,但也暗示中国的相关官员(officials in Beijing)需要为中美两国在学术、商业或非营利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弱来背锅,是中国导致他们所希望继续合作的活动变得困难。最后他还提醒长期停留在中国的外国高管和慈善家要保持警惕,时刻关注个人安全。
当然,Campbell的这种言论也不新鲜。早些年,著名的反华议员Tom Cotton就曾“建议”中国学生如果来美求学,不需要学习量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而是需要学习莎士比亚(Shapespear,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和《联邦党人文集》(Federalist Papers,一部解释美国宪法的政论性文献) 。
观点
留学群体一直对中美关系保持高度关注,这也是许多家庭在挑选留学目的地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然而,关于中国学生在美国边境被盘查并遣返的新闻频繁出现,引发了众多中国学生和家长对未来留学道路的担忧。大环境的影响和不断变化的形势让人难以判断“怎么做才是对的”。
尽管中美之间时常会有摩擦,但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总体形势仍保持稳定。美国高校对于中美交往合作的态度仍然开放,对中国留学生表示欢迎。虽然一些限制性措施和政策可能会对相关领域的中国研究生和博士生产生一定影响,但对于赴美就读本科的学生来说,这种影响并不特别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