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两国都是热门留学国家,都拥有世界顶尖的学府,能冲刺牛剑的同学必然也有冲刺藤校的潜质。
2023年常春藤盟校的录取数据显示,八所盟校的录取率在3%-7%之间,哈佛大学录取率仅有3.19%。同申请年牛津大学的录取率为16.03%,剑桥大学录取率为21.23%。
申请牛剑真的会比申请藤校更加容易吗?其实不然,申请规则和规模的不同造成了录取率的差异,两国的招生偏好也带来了不同维度的“难”。
牛剑和藤校,录取率差异为何这么大?
英美顶尖大学录取率的悬殊,其实早已引起国外申请者的关注。在Camfess(剑桥大学学生与申请者发起的话题论坛)就曾引起过热议——牛剑的录取率大约是20%,但哈佛和MIT只有4%,而在美国,那些录取率20%的大学甚至是一些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大学。
图源网络
但在实际申请过程中,大家也明显感受到牛剑申请并不比藤校简单。录取率差异的背后,其实是申请规则和规模的差异。
申请项目的限制
英美两国留学申请者的基数本就存在差异。即使近年来申请英国大学的学生人数激增,但总的来看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数量仍然更多。
并且,在英国大学本科申请系统UCAS上,学生只能提交5个申请选项;但在美国,申请多少所大学是没有数量限制的。很多申请英国的学生因为稳妥起见,不敢花一个名额去申请牛津剑桥,这一限制导致申请牛剑的基数在一开始就缩小。
牛剑“二选一”制度
牛津和剑桥不能同时申请,美国八大藤校却能同时申请,且美国并不限制申请人数,所以会有许多学生把八大藤校放进自己的申请列表中。
一边进行了分流,一边却可以同步申请,这种制度差异进一步扩大了录取率的差异。
藤校更偏好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
哈佛大学的非盈利数据研究机构Opportunity Insights曾发表过一篇报告,指出在SAT或ACT分数相同的情况下,美国常春藤盟校以及其他几所排名前十的大学更倾向于录取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学生。
在常春藤联盟就读的美国人大都来自高收入、高知识分子家庭,录取概率要比其他收入阶层的学生高出不少。
图源网络
有相关人士认为这样的录取倾向也使得普通学生的“爬藤之旅”更为艰难。
报告中给出了更多数据支撑这一观点:
●美国0.1%的高收入人群中有四分之一是藤校大学毕业生。
●高收入家庭学生被录取的概率是其他家庭学生的近两倍。
●校友子女优先政策让高收入家庭学生录取概率提高,这是影响最大的因素(近期美国也有取消这一政策的呼声,部分学校如MIT很早就摈弃了这一政策)。
● 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进入顶尖公司,可以反向“为学校宣传”。
英国牛剑 VS 美国藤校
培养模式的差异
英国的本科教育注重学术深度,强调培养专业领域的深度专才。本科学制通常只有三年,申请时所选专业已经决定了未来几年的学习方向。
美国的顶尖大学则倡导一种全面培养的理念,本科教育更加灵活多元。学制通常为四年,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可以广泛地探索自己的学术兴趣,直至大二时才需决定专业方向。一些学生甚至会在大三阶段才最终确定专业方向。
申请要求的不同
牛剑是学术派,非常重视申请者的学业成绩,以及其对申请专业所表现出的学术兴趣。在申请牛剑时,官方所列出的成绩要求甚至只是最低门槛,实际录取中大部分学生成绩都远高于官网要求。
以牛津数学专业为例,官网要求2A*,实际录取中2A*成绩的平均录取率仅有5.66%,3A*平均录取率也才13.96%。
藤校除了考察学生平时成绩和标准化成绩外,其个性指数、课外活动、才艺特长、社会经济背景和种族出身等均在招生官考核范围内。多所藤校也曾公开表示:不看SAT/ACT成绩。
比如同是面试环节,牛剑的面试官通常是所申请学院及专业的导师,考察更侧重于学术能力和个人性格。而美国高校的面试官相对而言会比较多元, 不仅有导师、招生官,甚至还有校友进行面试,考察重点更加广泛,关注申请者的综合能力。
英美双申的可能性
英美大学在申请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评判指标,如果把英国大学的申请条件比做一把尺子,学校就是拿着这把尺子去测量每一位申请者的客观条件。而美国大学不一样,录取参考要素需要因校而异,两个完全⼀样资格的申请者很可能申请结果不同。
那么,有没有可能既兼顾多样性又深入学术性呢?实际上,英美双申如今已是一种成熟的联申模式,特别适合追求G5、藤校等顶尖高校,但又无法做出最终选择的优秀学生。
申请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申请的主要和次要国家,了解各国或地区的申请流程和时间安排。
其次要随时关注各国的政策调整和留学趋势,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申请要求。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规划应尽早开始,因为多国联申比单一国家申请更为复杂和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