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不匹配博士等于白读!

日常咨询中,有一类关于读博专业和方向的问题:

陈老师,我是心外的,但是这个专业成长周期太长,我能不能博士读个胸外?

陈老师,我是妇产生殖的,现在生殖就业太难了,我能不能读关于皮肤、整形或者的方向?

陈老师,我是眼科的,听说,这个方向很窄很难申,但是我不想搞别的,就想申眼科,能成吗?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博士申请中专业选择的问题。

一、教授会不会不要跨专业的学生?

成功出去读博,除了一大堆手续流程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有两个:一个是大量套磁获得教授面试的机会,一个是面试的通过率。成功=获得面试机会数*面试的通过率。

那么先说这个面试通过率,影响非常小。

1、科研的基础是相通的,在实验室做科研,从读博开始,阅读文献,学习科研思维,写RP,进行实验,拿到数据分析最终完成论文撰写。所以,研究生阶段专业和读博不一样,丝毫不影响。虽然不同专业之间有一些差异,但是有时候同专业不同课题方向的差异不是也很大么。

2、而面试的成功与否,有很多因素。专业是否一致,即使勉强算一个因素,也是一个权重不高或者最靠后的因素。我讲讲大概的要素:之前科研经历的表达,对科研的想法、热情;英语交流的能力,思路是否清晰,为人是否坦诚;精神面貌,语言幽默感,气质长相,倾听教授问题领悟教授到底问什么的能力,回答到点子上的能力等等等等,每一项的重要性都比专业匹配更重要。(顺便说一句,虽然面试不需要精心打扮,但是还是要把自己稍微收拾一下,整的干干净净,这个第一印象也很重要)

再说说,对获得面试机会的影响,有一点,但不大。

1、从我这边申请的经验和过往的数据来看,教授的积极回复率高低,和专业匹配不匹配的相关性,只有一点点,可能专业相同的回复率高一些,但是不明显。只能从感觉上,笼统的说说,也无法做对照分析,因为还有很多其它变量。

2、一般来说,教授都要通过面试,来看看这个同学其它方面的情况(就是上面说的那些)。

所以,假设,一个教授要招1-2个博士去实验室,基本上都在同一个时间里(比如1-2个月内),从邮箱里找个7-8个简历,来集中面试一下,不管专业是不是一致,都有机会。

如果要筛选,教授也会通过看简历里面的文章,参与科研等来判断你的科研经历中掌握的实验技能是否可以满足他接下来的课题,而不是单纯只看一个专业方向。另外教授也不会从邮箱里翻出几个月前的投递简历,因为大概率之前那个人已经找到读博机会了,或者已经放弃了,如果去联系会浪费时间。

所以,都通知近期发邮件过去的同学面试。而一旦有了面试机会,两个人在视频上交流上了,那么这个专业是否一致的问题,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要看方方面面的因素(就是上文罗列的这一堆)。

二、专业不一致,会不会找不到工作?

找工作,是个复杂问题,能力、运气、好好找等等都很重要,范围缩小到文凭和科研,聊以下几点:

1、国外无论是PHD(哲学博士)、还是MD(医学博士) 这个文凭是学术能力和学位的证明,都是教育部认证的,不会细分下去,在用人单位来看,也是一样的,反正都是博士么。有人说,不对啊,我看国内招聘有些要专业型博士,有些要科研型博士,有些要外科学博士,有些要普外科博士,有些甚至要肝胆外科博士呢。如果是这么明确的要求,你就降低一点期待值吧,尤其是分的越细的,比如为什么一定要肝胆外科博士呢,还不如因为想招的学生就是肝胆方向,最大化的排除竞争对手,减少不确定因素发生。俗称萝卜坑

2、招人的主任到底要什么?

如果要招人去临床上干活,那么手脚麻利,思路清楚,半年上手,一年就差不多了。有规培证,有之前的临床经历那就是加分项。(事实上,大的三甲医院都不缺能在临床干活的人)

但是如果是想招,能帮助科室提升整体科研实力、申请到国自然、各种基金的、有独立研究能力的人才。那么,有过良好科研产出的经历会大大为你加分。(而这一条国外读博的优势要大很多)对于主任而言,是要一个同专业发了3分SCI的人还是要一个不同专业发了10分SCI的人呢?

3、很多时候专业不一致,只是一个托辞

有人去找工作,被主任拒绝了或者最终被医院刷了,这时候对方可能会说,你的专业不匹配,所以我们不能收。但是其实,这种时候绝大多数都是一个拒绝的托辞。可能是因为他们内定了自己人,可能是因为他们几乎只招本院博士,可能是主任自己也没权限,被上面塞进了其他人,也可能是根本看不上你的科研能力和产出,但是总不能这么直白的说吧?

像我追踪了这两年不少从国外读博回来就业的同学发现,虽然有些专业现在的就业形势已经很艰难了,比如骨科,甲乳,胸外,但是如果能有一篇不错的文章,哪怕是其他专业的,还是能找回原专业的不错的工作。但是如果你仅仅是专业匹配,但是文章不行,这样找到的医院档次就会稍次一些了。

好,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表达,即使专业对口更好,会加分,但增加的分数,也远远不及你有1-2篇实实在在、分数还不错的文章。

好,最后总结一下

1、如果有一定科研的基础,同时对自己的方向比较有兴趣,那么,选择相近的方向,让整个的科研生涯有延续性,也是挺好的,如果申请的方向是科研经费比较集中的领域:各大系统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普外这些课题组较多的方向,那么申请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2、如果申请的专业比较窄,比如:眼科、耳鼻喉、生殖、整形、骨科这些位置不多的,建议适当放开专业限制,如果真的是对自己曾经研究的方向情有独钟,又想大大提升成功申请的概率,也可以一边重点套磁这些方向的教授,一边扩大范围,放开专业套磁,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3、我有这样的经验,人的想法,在面试过程中也是会变的,而且常常大幅度改变。比如:一个同学,申请的第一诉求就是专业匹配,国家、排名什么都可以排后。但是,当他面试了一个很好很nice的教授,或者面了一个排名很高的学校最后被录取了,一般来说,这个同学回家思考两天,都会改变主意

4、每个人结合自己的情况,在国家、排名、专业、导师水平等等几个因素中平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排个优先顺序。如果真的想尽可能匹配,然后其它要素也有所兼顾,还有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拉长时间,慢慢申请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4年AL/GCSE夏季大考数据上新:热门科目报考人数暴涨19%!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