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非遗揭秘· 北京“兔儿爷” 玉兔何年上月宫 夜间捣药特无踪
兔爷的历史#1
汉代画像石中的玉兔
兔爷大约起源于明末。明人纪坤在《花王阁剩稿》中说:“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由于小孩子经常在母亲祭祀的时候模仿,兔爷就逐渐让小孩子来祭祀了,再后来就演变成孩子的玩具,并产生了好多新的形象。
清代兔儿爷 来源/故宫博物院
到了清代,兔爷的制作日趋精致,有的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也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还有的则坐有麒麟虎豹等等。清末徐柯在《清稗类钞·时令类》中说:“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室多购归,以香花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可见兔爷在民间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各种各样的兔爷。
兔爷的传说#2
在北京城曾爆发瘟疫,无数百姓深受其害,即便服用药物也无效,死亡人数众多。居住在月宫的嫦娥目睹了人间的疾苦,决定派遣她的玉兔下凡来救助受难的百姓。然而,当玉兔化身为妙龄女子来到人间时,却因为穿着白色的衣服被一位老者误认为是不祥的象征,拒绝了她治病的要求。
为了能够治病救人,玉兔找到了一座庙宇,借了一套神像的铠甲穿上,这样她就可以方便地走访各家各户进行治疗。玉兔化身为不同的形象,有时是男子,有时是女子,有时是农民,有时是商贩,甚至还会骑着各种动物,她的身影遍布整个北京城。不同的百姓见到她的形象各不相同,有的说她是一位美丽的女子,有的说她是一位英俊的少年,还有的说她是一位老者。
最终,一位老人认出了玉兔的真实身份,他就是玉兔最初拜访的那位老者。在玉兔治愈了瘟疫,返回月宫之后,老北京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神医,用泥塑造了她的形象,形态各异,十分可爱。每年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供奉玉兔,摆上瓜果菜豆以示感谢,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她成为了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昔日辉煌#3
北京兔爷是封神演义中的长耳定光仙,所以比较早的兔儿爷形象是“金光洞”。国人有男祭灶和女祭月的习俗,然而兔爷早期则是女人祭祀太阴星君时防止孩子捣乱而给孩子的玩具。
旧时北京过中秋节前,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前门、东四、西单等繁华街市上,都可见大小不同的兔儿爷层层摞成山形的专卖摊位。兔儿爷摊通常设在果子摊附近,两者都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物品。它的材质除了最常见的泥塑,据说也有纸绘、布扎的,共同点是都涂绘得五彩缤纷。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中的“泥兔儿”摊子 来源/《Les Rues de Pékin》
今日传承#4
北京风情系列、北京中轴线系列、北京古代建筑系列、中医中草药系列、十二生肖系列、中国航天主题、世界杯主题……如今的兔儿爷百花齐放,拥有丰富多彩的主题。非遗传承人在进行兔儿爷彩绘的时候,不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灵感,而且结合热门时事进行创作,数字化则为兔儿爷及其蕴藏文化的传播提供新手段。
张忠强展示中国航天主题兔儿爷
近年来,兔儿爷还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在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芬兰等国家留下憨态可掬的身影。外国友人看着兔儿爷可爱的造型和活灵活现的非遗技艺展演,听着浪漫的传说故事,纷纷表达对兔儿爷的喜爱。
兔爷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习俗受到冲击,兔爷制造技艺濒临失传,兔爷所带有的文化价值不被人们重视。
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项非遗文化呢?一起来看老师今天带来的CTB新课题吧!
CTB让老北京“兔儿爷”换新颜
竞赛简介
China Thinks Big全球创新研究大挑战,是于2012年由哈佛商学院和清华经管学院学者联合启动的,国际级别高中生跨学科挑战项目,旨在科普高效、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快速的在线学习,对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进行严谨的学术研究。
对于高中生升本科的孩子来说,大赛挑战一方面为他们的「背景提升」添一抹重彩;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学习、认知、思考问题,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创新思维仍为最高要旨。
项目亮点
涵盖多学科领域,拓宽国际视野
获得高质量学术成果,提升综合能力
符合OSSD公益小时认证,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验证证书
以实践检验理论,助力创新发展
提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术研究能力,助力大学申请
适宜学员
对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管理学、商业管理、公共政策、校园心理学等感兴趣的9-12年级高中生
近期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