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留学生,道心都不纯粹的,尤其是申英国的学生,很多都是“二五仔”,表面看上去都想去英国,不到最后入读时刻,你压根不知道他们申请了多少学校,最终入读的会是哪一个。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多国联合申请?其实有以下原因,今天我们分析下。
一、申请压力大,寻求优质兜底!不少留学生的多国联合申请是无奈之举,因为各自都想申请好学校,好学校的位置是有限的。你入读了,其他人自然就被你挤兑走了。
目前去英国留学的,一些有点绩点或本科底子的都在想办法往QS前50的学校挤。稍微再差一线的,想法也是最起码找QS前百的英国大学兜底。至于100后,压根就没想过,勉强申到了,很多也不准备去。对排名的极致追求,造成了最近几年申请季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只是学生压力大,更多的人来和你抢offer位置。学校的压力也大,毕竟qs前百的学校英国就只有17个,除去肩挑日月的牛剑不可触碰,再减去傲娇的LSE和渣男IC。
四个学校一去,能剩下的其实只有14个学校,这14个学校才是国内大多留学生疯狂再卷的。学校即使再创收,再扩招,位置依旧有限,不能人人有座啊。于是一些学生只能另起炉灶,多边探底。比如澳洲,比如港新,只求一线生机而已。好在,留学嘛,本身就是信息差。不同国家行情不一样。
英国不转,澳洲转,同样是qs前百的配方,但不一样的门槛思路。澳洲qs前20的悉尼和新南威尔士,以及前50的昆士兰和莫纳什,申请门槛和纸糊的一样,一戳即破。当然代价是毕业门槛换成了铜墙铁壁,捅是捅不破的,你只能智取。就换了个套路而已。
为了排名,这些小牺牲,小陷阱,小委屈,也就无所谓了。毕竟很多学生的核心需求,还是求个前百学校,回国好好就业而已。
二、被机构安利,多赚一份的钱!
还有些留学生,纯属萌新,对留学的想法是有的,但具体去哪,好不好,全靠介绍人对留学这个产品怎么推介。本身是没太多具体感触的,对具体去哪一个国家也没有特别大的执着。现在留学行业,大机构也不像以前那么好做。只能另开一条线路,安利大家多申,这样同一个学生家庭客户,能多收一笔针对这个国家的中介费用。
话术自然是利他的,这样会有更多保障,也可以拿更多offer。本身也可以最终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再选择。当然不利他的东西不会讲,毕竟多国联合申请,本质上是对留学规划的不清楚。
是对自己目标感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你随大流,都可以,都可以的情况其实就是,你留学容易走个流程,学了一年,收获容易不多。不像一些提前规划好的学生,人家就是要凿穿一个地方的。
比如有的就是想去英国的,人家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任务线,甚至更靠后的,就业问题,拿不到工签后该如何应对的问题,都提前开始琢磨了。比如那些一心去澳洲的,人家已经开始琢磨拿永居问题等等。
这种不同的目标感,导致的结果会很不一样,毕竟你求上得中。你啥都不求,毫无计划,可能收益最终就是最小的。
三、家庭规划冲突,孩子要去英国,父母建议港新多国联合申请
还有一个矛盾是家庭里面的矛盾,家长希望孩子不要去那么远,港新就很好,尤其是本科的学生,a-level体系或ib体系的,申港新一样很好申到学校,没必要舍近求远。毕竟孩子还小,在香港自己还能经常去看看。尤其是家庭里面父亲的角色,基本都会觉得港新就很不错。
然后孩子会觉得,港校是不错,但跟没出国一样,会对英国这种会有更多好感。于是这种矛盾会导致这种联合申请的多发。尤其是最近几年,因为各种不安全性,也会加大一些老父亲的这种控制感。毕竟有些家庭孩子就一个,教育不教育的,哪里都是高等教育,安全系数要拉满。
于是孩子基本都是多申,基本最终录取,英国几个offer,香港几个offer,甚至澳洲几个offer。申请尾季灵魂一问,这些offer挑一个,去哪?神tm知道去哪,这看似是选学校问题,其实是家庭问题。你要能把关系梳理清楚,就能自上而下解决问题。
也不只是本科的家庭这样,硕士也一样,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有些家庭会认为,回国就业,周边发展就挺好,对你留在英国一点期待不起来。那么还出去干啥,香港卷一卷,工资一样涨幅不错。没必要舍近求远。孩子各种想远离,父母反手就是一个控制。谁在逃谁在追?说不清的,根本说不清。
总了个结:留学申请市场的多国联合申请,我个人觉得不是啥好现象。看似是兜底,其实是不自信,也是对自己错误规划的一种表现。你对一个想去的国家没有了解很深,包括政策支持,或人文,师资力量,以及环境等等。你比较浅的跟随学校的排名走。排名是有的,其他可能缺失很多。
再有,就是这种申请也多,会造成不同区间的申请难度会更加加剧,就泡沫申请越来越多,原本政策精准规划的学生,申请季就申3-5个就好,多点的申到7个。现在有的学生申请季能申到20个。一大堆无效的offer和无效的申请。然后又不取消,占着位置,其他学生很难受,学校也挺难受。
这过程中还会有很多资金的错误,你会多花申请费,占位费,甚至中介费。有些时候都是没必要的支出。费力又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