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近两年的录取榜单上,人类学专业的出现频率变得非常高,这个几年前还会出现在“冷门专业”列表里的专业,怎么突然变成了人人都爱的香饽饽?
这一切还是要从绝望的中国理工科学生(尤其是男生)的“曲线救国”说起
01 理工科申请者相聚在“人类学”
大概在七、八年前,大家开始发现理工科专业在美本申请时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日渐劣势的处境,尤其是那时候大家还没有这么注重申请者的人文背景,申请者画像还是比较单一,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
但是呢,国内偏理工科的现象(尤其是男生)又确实很多,于是大家开始通过转文科申请来“曲线救国”。
学生物的,就去申请心理学;学经济学、金融学的就去申请社会学,还有像古典学、语言学这些,都是比较热门的“曲线救国”选择。但是呢,后来知道的人多了,这几个专业也卷起来了,大家就又瞄上了人类学、女性研究、宗教研究等。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有些冷门专业已经卷成了热门专业,录取难度也上去了,申请者之间的差距也很难拉开了。而人类学相对还比较坚挺,每年还是有很多人前赴后继的去申请,也不乏有成功案例,这主要是人类学专业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人类学研究的是全人类,这个范围太广了,不是任何一个人能研究明白的,所以它天然就需要每个人对一个地区深度了解,所以供申请者选择的深耕赛道就非常丰富——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人类学的实践大多数会立足于国内的地区和民族,光是少数民族就有55个可以选择;
同时,少数民族还分不同的地域,就拿白族来说,云南大理的白族和四川、贵州的白族有和区别?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的白族彼此有何区别?……
所以,天然的区分度就形成了。而对于学校来说,也是倾向于招更多不同背景的学生进来,因为人类学本身就十分依赖群体多样性。
02 从冷门到热门,人类学也顶不住了
显然,人类学这个赛道也已经日渐拥挤了起来。当年的“冷门”、“剑走偏锋”,如今已经是炙手可热的大热门。
前段时间,斯坦福大学发布了2022年的毕业生数据,在1700多个本科学位中,有1/3的学生是从三个热门专业毕业——计算机专业(约280人)、人类生物学(约110人)、经济学(约100人);而考古学、拉美研究、亚裔研究、拉丁裔研究等真正的冷门专业,则无人从中毕业或仅有1人毕业。
不难猜测,这些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中可能有很多就是从这些小众专业转过去的,而人类学的这百来号人里,有多少是真正热爱人类学的,又有多少是转专业失败的呢?
不过,转专业失败已经是“曲线救国”策略成功的后话了,还有很多优秀的申请者在第一步就落败了,因为所谓“冷门专业”也同样会存在同质化竞争。
还是以人类学为例,目前大多数的申请者会选择文化人类学这个方向去研究,而文化人类学里有一个必备活动就是田野调查。人类学家做田野调查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而市面上有很多针对高中生的田野调查项目,可以让你在几周之内就做出一些成果。
为了达到这个“速成”的效果,项目会提供指定的田野地点(例如国内的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并且挑出当地最有特色的文化,提供给学生作为调查的主题,甚至可能会提前安排一些当地人,方便学生采访。这样的模式造成的必然是田野调查的雷同,加上学生大多数并没有人类学的背景,所以能聚焦到的问题也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服饰等等,同质化非常严重。
但事实上,人类学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不管是研究方向还是研究方法都有很多选择,分支也不仅仅有文化人类学,像生态人类学、饮食人类学等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大家可以和自己的兴趣结合去探索,而不是依赖于前人成熟的规划路线。
大家必须明白的是,曲线救国的核心并不是你选择了一个冷门专业,而是这个冷门的学术兴趣背后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思想。有区分度的材料和形象才是你真正能突围的关键。
03 曲线救国,到底行不行得通?
首先,对于不同的学校,你选择申请哪个专业对于录取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申请对象为【学校】,专业影响度:★★★
申请对象为【院系】,专业影响度:★★★★
申请对象为【专业】,专业影响度:★★★★★
具体可以看我们之前为大家科普的文章👉🏻美本申请到底在申什么?别从一开始就搞错方向啦!
很大部分的学校其实都是第一种情况,所以我们所说的某专业难录取,其实还是由于专业热门、竞争激烈而导致的赛道拥挤的现象。对于已经过于白热化的专业,头铁硬刚也没什么必要,但在曲线救国方面,我们首先要做到:
关注底层逻辑,切勿教条照搬
正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冷门专业本身不是你的制胜法宝,异于他人的申请形象及个人经历才是你突围的资本。
另外,曲线救国并不是一定能成功的,例如很多理工强校的计算机转专业选项就已经被堵死或部分堵死了:
1️⃣UIUC:从2022年夏季和秋季学期开始,不接受校内学生转到工程学院的CS专业(其他学院下的CS+X项目不受影响);
2️⃣佐治亚理工:2024夏季和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大一新生,不再允许转入CS专业;
3️⃣UCSD:从2022秋季起增加大一直接入读CSE的学生名额,减少本校转专业名额;
4️⃣UMich:从23Fall开始,只有在申请时选择CS但并未录取的学生才有资格转入CS专业;
5️⃣UCBerkeley:从23Fall开始,学生只能注册一个热门专业(含CS在内),如果没有在申请时注册,后续可能无法申请这个专业。
所以,在曲线救国之前要做的第二点就是:
明确潜在风险,做好两手准备
一方面,要调查清楚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后续是否有可能转入心仪的专业;另一方面,如果你本身的目标就是热门专业,那么转专业的竞争压力也不会很小,如果运气不好,是否能承受失败的后果。
出于这样的考虑,很多同学会选择和心仪专业有一定关联,但相对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的专业,这样即便后期不转专业,也可以往自己喜欢的方向靠拢。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你对自己申请的专业毫无兴趣,也就很难把自己的经历和文书包装的很好。
比如之前我们就有给大家介绍过计算机方向的专业思路👉🏻计算机实在卷不动,这几个“菀菀类卿”的美本专业真香!
正确看待“曲线救国”
最后,我们很鼓励大家去发展除了主线专业以外的其他兴趣,但并不是以“曲线救国”为最终目的去“硬拗”成某个冷门专业。大家知道美国大学不希望学生是平面、单一的,比如他们也会愿意看到理工科方向的学生同时也有一些人文情怀,所以一个计算机+人类学背景的学生可能就会比纯计算机的学生更有吸引力。
比方说我们今年被西北大学录取的Melissa,她的专业兴趣主要是经济学,同时又非常喜欢音乐剧,所以她在整个申请就是围绕着Economics、Social Policy和Theater三个专业进行的,是一个非常多元、立体的形象。
如何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什么关联度强的专业备选吗?
选择了一个自己不是特别熟悉的专业,应该如何通过规划去展现自己独特的申请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