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MD是水博吗?

关于德国的MD和PHD,是个既有点复杂,又容易招致同学误解的一个话题。

各种问题都有:

1、很多同学拿到德国老板的offer,非常开心。但是仔细一看,怎么里面给我写的PhD呢,PhD是哲学博士,我又不搞康德、黑格尔;我明明是想读MD医学博士, 毕竟MD毕业要求低,学制相对短啊。

2、也有不少人传,MD太水了,都没有一作文章,甚至国内已经有不少地方不认这个MD了。要读就得读PhD,最后才能发出好文章。

3、还有一些同学,脱口而出:“陈老师,我知道,PhD就是国内的科博/学博,MD就是专博,是吧?”

这些问题,都从不同角度,提到了德国MD这个学位的含金量、难度等等。今天,借这篇文章,我就把德国MD细致讲一讲,顺便也就较为完整的回答了上面的几个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的医学教育,它是有医学本科和医学硕士,但是在国外大多数国家,它其实是没有医学本科和医学硕士这样的区分。

美国,比较特殊。它是没有医学本科的,各个专业的本科毕业之后,如果想当医生,那么再考医学院读4年,拿到的是医学博士学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M.D.,如果是从事基础研究,那么是攻读PhD学位,这个PhD是基础医学的科研,不能当医生的。(国内本科是临床医学加上规培即可当医生,博士代表的是科研的经历和能力),所以,去美国读PhD, 回国也可以当医生(只是确实对于医学生来说,去美国读PhD的比例太少了)。

欧洲以及日本,他们大多数推行的是6年制医学一体化教育。这个6年制毕业之后,通过国考就可以在当地行医了,拿到的学位,很多地方也可以称之为MD叫Doctor of Medicine,像德国瑞士等国家,在此基础上继续完成一定的科研,通过答辩,是可以获得Dr.med.学位。这个学位也是等同于PhD,但是含金量比PhD稍微弱一些,所以也可以在拿到Dr.med.学位之后,继续攻读PhD。在没有Dr.med.学位的国家,6年医学教育完成之后,就直接攻读PhD。

另外:德国的学位比较复杂,大家平时喜欢说的MD这种学位也叫个性化博士,师徒制博士或者传统博士,这种学位的类型非常非常多,像我们平时说的MD(Dr.med.) 就是其一,如果是临床的同学,一般过去是读Dr.med, 口腔的同学读Dr.med.dent, 其他专业的同学可能就是读Dr.rer.nat, Dr.sc.hum等等了。

如果是PhD,比如北欧几个国家(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大概的博士周期在3.5-4.5年。德国4年、法国3年、瑞士4-4.5、荷兰4.5-5年;如果是MD,那么博士的周期大概在2-3年。(当然无论是PhD还是MD,毕业时间都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可能提早、也可能延迟)。

大概介绍了一些MD的一些情况,接下来聊三个话题:

别人怎么选?到底水不水?有啥建议?

别人怎么选?

1、首先,MD和PhD,毕业以后,回国学历的留服认证,都是博士,一个是医学博士(MD),一个是哲学博士(PhD),含金量在国家学历认证这个维度上,是同等效力的,反正都是一个博士嘛。(之前有人说某某医院不认可MD的情况,多说两句,首先不可能存在MD不被认证到博士的情况,其次某某医院不要你这个MD不代表他不要其他的MD,这时候因为某种原因不要只是一个托词而已了)

2、一般来说,如果大家的能力差不多、努力程度差不多,那么读PhD,因为时间长,产出相对会高一点。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我就遇到不少MD的同学,人聪明自主性又强,产出丝毫不输给PhD的同学。(之前我的一个文章还提到,德国DKFZ的诺奖得主,楚尔豪森教授,因为是医学出身,他就是拿的MD学位。)我自己送出去的学生,也有MD的同学发了CNS子刊,发20+的MD同学就更多了。

3、我们这边送出去的学生,大体分布是这样的。一年400个人,7-8成是应届生(当然毕业1-3年内,在我心里都算是应届生,属于最年轻的一批),2-3成是在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想提升学历或者圆梦的(这里指的是工作3年、5年、8年、10年)以上的。

如果是应届生(就是毕业1-3年)的,那么在PhD和MD的选择上(过去后,注册的时候自己选择),基本上70%的同学最后还是选择了MD,毕竟和PhD相比,MD的注册流程简单,时间自由,要求相对不高;30%的同学,因为自己的梦想,导师的建议,不服输的精神等加持,选择注册PhD。如果是工作很多年的,基本个个都是选MD了,毕竟希望越快越好,大概这么个情况。

另外,大家过去之后,一般都会经过一个学历审核。审核通过之后的学校注册,这个申请表上面,大家可以选择想注册的学位,这里要注意,每个学校或者学院其提供的可注册学位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学校可比性不大。当然,大家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注册之前跟老板或者师兄师姐沟通一下,看看自己大概可选的学位以及听取一下他们对于学位选择的建议。

到底水不水?

1、我觉得是不水的

为什么呢?比如:同一个实验室,一个课题组,里面7-8个人,有读PhD的,有读MD的,只不过用通俗的讲法来说,MD是宽出的,有个大论文,差不多时间到了,导师也就让你毕业了。而PhD,多多少少涉及任务的完成,文章的发表等等。相对来说,一个宽出,一个严出。

但是,大家接触的导师是一样的,参与的课题是一样的,工作内容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对自己严格,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那有什么差别呢?

2、心理暗示

因为MD学制相对短一点,所以有些产出不好的同学,在结果归因上,会把结果过度的归因到学制问题,同时这种声音在网络中放大产生舆论影响,这种影响又在读MD的同学中产生心理暗示,重重叠加,可能还真的影响了现实世界中这个同学的表现和最后成果。

但是,这种“歧视”,是自己给自己的。就好比,我不是985、211,我进大企业,我就天然低人一等,最后升职加薪就轮不到我。这种“自卑”,完全没有必要。

3、举列子

比如,我们单位招了两个员工,一个名校生,一个双非,即使在入职时,可能我对名校生寄予的期望大一点,但是大家都是做同一样业务,最后是看能力、看业绩的。到了过年,发年终奖,我肯定是给业务好的多一些,业务差的少一些,而不是看他们是什么学校出身,对吧。

年终奖和“科研产出”类似,在同样的工作内容中,和能力挂钩而不是学制挂钩。

有些啥建议?

首先,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中性选择,有人选择MD 有人选择PhD。虽然我知道,国内的环境“卷”,时间是就是金钱,早一年毕业来就业占坑,如何如何的重要。但是放在人生的尺度,多1年时间,真的不要太紧张,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好处,多一年时间,好好做科研,也不会亏的。

第二,真正的学生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到了2年半,文章还没有出,但是快有结果了,可能还要等大半年,同时国外的毕业也要等待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可以先回国工作(有些单位允许后补学位),后续再飞到国外答辩(现在陆续也有一些可以线上答辩),这样也是可以的。或者能力强一些的同学就继续留在那边读个博士后,一方面也是继续丰富自己的简历;同时也是在积累科研,积累文章。

最后,对一些在时间上非常敏感的同学(比如:年龄较大,孩子在国内,真的相差不起1年时间的人),我想说,MD也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比如:经过2年多,博士文凭到手,文章也还可以,那么是一种完美结局。但是,如果只有一个博士学位,但是论文不理想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同时对自己要求严格,不甘平庸的同学,到时候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后(可以考虑去美国做博士后,机会多,工资高,最后的产出好;

实际上,最近不少同学都是在德国的MD毕业后,继续去美国做博后了)。毕竟,有了欧洲博士打底子(科研英语的交流基础),就能申请美国博士后(2年左右,带工资),最后的综合产出也是不会差的。

这点建议,供您参考。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SAT数学又难到做不完?CB官方: 这才刚刚开始!(附5月北美+亚太SAT考情分析)

下一篇

贝赛思5月开放日汇总 大湾区7所贝校优先选这3所!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