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出于就业形势压力,出国留学成了众多大学生“反内卷”的手段之一。
随着留学群体的壮大,关于“留学水不水”的讨论也变多了。在这点上,英国和澳洲算是一对“难兄难弟”,一个学制短被质疑,一个门槛低被吐槽。尤其是一年制硕士,快进快出,读完2个term,第3个term就是回国写论文,每年都要被拉出来反复鞭挞几回。
早前,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公布过英国院校整体挂科率,个别院校的毕业率不足80%。
图片来源:HESA官网
近日,澳洲当局也不甘示弱,紧跟着公布了最新的挂科率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尽管近几年澳洲方面一直在强调他们已经开始给学生打高分了,不用担心就业问题,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分数膨胀”,部分院校专业的挂科率依然惨不忍睹。
图片来源:Austrilian Uni
不难看出,英国和澳洲这次是铁了心要用实际数据向大家证明:咱真的是有追求的!
01、英澳留学“水”在哪儿?
英国和澳洲高校众多,QS前100的顶尖名校,英国占了17所,澳洲占了9所。如此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为什么还会被人说“水”呢?老师整理了一下,可能是这3方面的申请特质形成了假象。
01 语言成绩“水”
众所周知,英国和澳洲的大部分院校都是可以不带雅思成绩申请的,只要在DDL之前补交合格的语言成绩,就不影响换uncon。为了帮助国际生们适应全英授课,不少院校还给学生开设了语言班作为退路。这使得申请者在早期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成绩提升和软实力准备上,能够申请到排名更高的院校。但是,前期语言门槛低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语言。如果你仅要求自己达到雅思6.5的基础分,上课遇到教授“讲激动了”,语速一提升,你可能就听不懂了。并且,写论文和Reading list都依靠谷歌翻译,每天都被迫赶due的生活并不好受。在教授的强push下,压力自是不必说的。
02 申请材料“水”
英国和澳洲在申请材料方面要求相对宽松,尤其是跟美国又要求GRE、又要求实习科研对比,英澳简直就是天堂!很多项目只要提供本科成绩单、个人简历这种基础材料就可以申请,澳洲有些项目甚至个人陈述和推荐信都不是比较提交的。同学们千万不要因此误会学校门槛低哦,老师觉得,这也是英国、澳洲为了吸引更多精英入学的“小心机”,尤其是对于社恐星人和毕业多年的学生来说,跟教授要一封推荐信并说服对方配合网推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这种简化的流程不要太美!
03 审理机制“水”
香港、新加坡、美国院校的申请难度之所以大,除了对软实力的要求高,不太好“抱佛脚”以外,更多的是因为分轮次进行的审理机制。同一批次内的申请者互相PK,有效拉高了专业的“内卷”程度。相比之下,英国和澳洲把握好申请时机,捡漏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对于常年采取“先到先得”机制的院校来说,只要申请得足够早,双非BG和低GPA,只要你对专业没那么挑,也有几率逆袭到TOP50以内的名校。还有部分常年把握不准招生预期的院校,每到申请季末期就会莫名空出些大热专业的名额,求着各方申请者来捡漏。
不过,这并不代表院校对国际生降低了要求,入读后院校会一视同仁,这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装就是一年”。不少院校都是:入读前都说好,毕业后狠狠劝退,告诫后人“千万别来读”,什么水硕,都是假象!
02、英澳留学过关指南
了解了英澳留学的真实现状,接下来,针对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老师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技巧,24Fall即将出国的同学要码住了!
课业难度问题
英澳课业难度大吗?有没有相对好学习的专业?
不管什么专业,想要做出成绩,都会面临看不完的reading,英澳很多课程都会布置大量的论文和作业,如果你缺乏时间规划能力,很有可能被essay追着跑,每天都在赶due。
24Fall的同学,如果你已经拿到的offer,并且已经确认了自己将要就读的院校专业,现在就可以根据院校的课程大纲和培养目标,来梳理自己的研究计划了。自学+自我确定研究方向+不断解决新课题,这三件套很重要。提前梳理出自己薄弱的环节,也方便自己判断,自己在哪方面是需要导师协助cue流程的,方便提前与教授做好沟通,获取更多免费的答疑资源。
毕业考试好通过吗?论文难度会不会很大?
大部分专业都会面临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这方面外国人是非常严谨的,甚至可以说是刻板。往届机构学子反馈说:院校对论文的严谨性有执念,甚至引用的部分忘记给reference在教授眼里都是相当炸裂的事情!
如果你不想面临同样的窘境,花点心思跟学长老师们打听下往年的要求,甚至是教授的一些个人审校习惯,真的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儿。
课程适应问题
英语不是很好,屠鸭踩线,上课会不会听不懂?
老师觉得,听比说会更重要一点。屠鸭跟上课还是两码事,尤其是人文社科,一些抽象概念和真实语境都是需要学生花心思去揣摩的。网上有很多的native口语对练平台,这些免费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提前几个月磨磨耳朵,是有助于接下来的学习生活的。
至于表达,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敢说,不要怕说错。就像我们在国内遇到歪果仁,可能表达不是很严谨,逻辑不太连贯,但是也不影响咱们的理解不是?而且,每年那么多国际生,教授早就对中式英语表达见怪不怪了,这点包容性还是有的。
选课不知道怎么选,会不会有教授压分?
对此,老师想说,学长老师的经验会是你宝贵的资源。目前23Fall的同学就读也有半年的时间了,对于最新的师资配置、各个教授的脾性都会更了解。已经拿到offer的同学也可以去学校论坛、社交软件上去问问,总结下学长老师的经验教训。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祝愿每位留学er都能充分享受自己的留学时光,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全力以赴,迎接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