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鸡娃圈的风向出现了转变,鸡娃爸妈的偶像从有背景有资源的“二代们”变成了白手起家的读书人雷军。
小米汽车正式发布以来,掌舵人雷军38岁实现财富自由,用10年打造世界500强的传奇经历,简直难以想象上帝到底给他关了哪扇窗?
如今藤校生做留学中介、哈佛毕业生考公、海归名校生归来月薪3000的就业形势,让人不禁怀疑留学的意义。
另一边,OpenAI创始人和Pika创始人辍学创业的神话又令人心生向往。
名校光环是创业成功的密码吗?辍学创业模式值得效仿吗?我们的孩子该如何为创业做准备?
全美创业人数最多的大学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30%以上,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并不可怕,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工作。
全美最大的创业数据库Crunchbase发布了一份「全美创业人数最多的大学榜单」,揭露了那些创业氛围最浓厚的美国大学。
该榜单统计了2022-2023年间,融资超过100万美元的初创公司创始人毕业院校,这份榜单不包括商学院的创业人数,最后共有36所学校上榜。
排名第一的是斯坦福大学,以472名创始人位居首位,是美国大学中当之无愧的“创业之王”。
纵观学校历史,创业可以说是流淌在斯坦福血液的基因,其孕育的硅谷走出了科技界的半边天,比如谷歌、惠普、Linked in、雅虎、OpenAI等。
排名第二的是理工巨头MIT,学校开设的马丁信托中心,实际上就是创业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技能和咨询的支持。
UCB和哈佛位居第三第四,排名前十的学校还包括康奈尔大学、宾大、CMU、哥大、耶鲁和USC。
整个榜单,公立和私立平分天下,理工强校毕业生的表现最为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榜单并没有包含商学院的创业人数,因此上榜的学校大多是科技方向的创业。
Crunchbase还单独统计了2022--2023期间,融资超过100万美元的初创公司的校友的商学院情况。
哈佛大学以241人位列第一,斯坦福和宾大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其次就是MIT、哥大、芝加、NYU、UCLA、西北大学、UCB。
两份榜单明显不同,上榜的学校几乎都是老牌名校和顶级商学院的配置。
可见,从创业的人数来看,商学院创业人数远比非商学院的创业的人数要多,因为大部分商学院毕业生更倾向于入职金融、银行、咨询等行业。
非商学院的创业者大多是理工领域,这也契合了当下科技成为重要生产力的潮流。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风口上,科技领域的创业更加容易获得成功,因此也造就了一个个创业神话。
毕竟十多年前,雷军就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
辍学生的创业神话
在很多创业大佬身上大多有一个独特的标签,那就是辍学者。
辍学创业已经成为科技圈大佬的标配,这一标签也令他们的创业经历增加了一抹神秘色彩。
Paypal的创始人Peter Thiel曾经开展了一个教育实验,当时《纽约时报》评价它是“当今最不寻常的实验之一”。
这个实验被称为“Thiel Fellowship”,每年都会挑选20位20岁以下的辍学孩子,每人给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并且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目的在于跟踪他们的发展,对比是否在大学读书更成功。
2023年,根据彭博社报道,该项目共招募了271名参与者,孵化出了11家“独角兽”企业,总价值超过2710万美元。
从该项目中走出来的创业天才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社交巨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
2017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被哈佛大学邀请做毕业典礼演讲嘉宾时,他还向盖茨打趣道:“他们知道咱们是没毕业的,对吧?”
盖茨非常淡然地说:“Oh,这才是最棒的一部分,实际上他们会送你一个学位。”果然在12年后,扎克伯格获得了哈佛大学授予的荣誉法学博士。
前辈比尔·盖茨作为过来人,就曾被《哈佛深红报》称为“最成功的辍学生”。
如今不少后辈也跟随前辈的步伐,在读书和创业中,选择了辍学。
比如马斯克,在进入斯坦福第二天后就退学,ChatGPT之父Sam Altman大二期间就辍学创立公司,“哈佛女孩”郭文景从斯坦福计算机博士退学后创立了Pika...
被誉为“下一个马斯克”的华裔男孩Alexandr Wang,18岁进入MIT大一便辍学创办Scale AI并担任CEO,成为全球最年轻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如今站在科技界巅峰的人有一大半的是辍学生,这意味着大学教育无用吗?
恰恰相反,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都表示大学教育带给他们的思维和知识是不可替代的。
辍学创业的模式也并非适合每一个孩子,为了创业放弃上大学更不可取。
要知道,他们不是因为读不下去选择辍学创业,而是觉得按部就班读书会耽误创业,所以选择辍学。
在辍学前,他们有的敏锐感知到时代变化和科技的崛起,有的在编程领域已经沉浸多年,当时机到了,他们就毅然决然选择辍学创业。
辍学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多年的技能积累和梦想的驱动。
格雷厄姆给中学生的创业三板斧
旧版本的创业讲述的是一个在某领域摸爬滚打数十载的中年人,厚积薄发创业,而新时代的创业脚本,往往是年轻人创业的故事。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就曾提到了“创业低龄化”的趋势。
大量年轻人刚毕业就开始走向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有的学生甚至在中学阶段就已经为创业做准备...
硅谷创业教父、风险投资家保罗·格雷厄姆给中学生做了一个创业讲座,世界在变化,创业已经不是大学生专属,初中生就可以为创业做好准备。
在讲座中,格雷厄姆认为,孩子在18岁之前需要准备3样东西。
第一,先成为一名手艺人,精通一门技术。
无论是编程、剪辑、设计等,只要你感兴趣的都可以学,这门技术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必须是主动性的创造活动,而不是被动消费的活动。
比如你喜欢设计电子游戏,这算是一门技术,但只是喜欢玩游戏,这并不算。
格雷厄姆认为,人一旦有技术,观察世界的方式就变了。换句话说,手里有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在他的著作《黑客与画家》提到,一个伟大的设计都来自于设计师的小冲动。
设计师感觉某个东西有点丑,基于专业眼光会进行改进修正,改着改着一个新的伟大的设计就会诞生。
第二,找到创业的点子
如果你已经对自己的技能特别纯熟,那么可以为你的技能找到一个匹配的问题。
格雷厄姆建议可以从小项目做起,很多商机最初可能微不足道,不足以支撑一家公司,但是今天的超级企业都是从一个小项目成长起来的。
比如Facebook起源于给一所学校设计在线通讯录,苹果公司起源于给自己攒一台电脑,谷歌起源于给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排序...
机会的发现不是先有颗钉子摆在你面前,告诉你这里需要一把锤子。而是你手里先有一把锤子,才能发现这里原来有颗钉子。
第三,找到合伙人
根据格雷厄姆投资过4000多家初创公司的经验,他认为最好的初创公司一般有2-3名创始人。
但是找到理念契合又能同甘共苦的合伙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格雷厄姆给中学生的建议是,先努力上个好大学。
因为最好的大学里有最聪明的脑袋,更容易遇到最好的联合创始人和最好的员工。
比如拉里和谢尔盖创办谷歌的时候,就从斯坦福大学招聘了他们认识的所有最聪明的人。
如果还要在格雷厄姆的三板斧再加上一点,那一定是:学会拥抱失败。
有人曾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创业,很多人不敢踏出第一步就是因为怕失败。
但失败是创业的必修课,正如在最成功的硅谷,也流传着“最玩失败的就是硅谷”这样一句话。
曾经有人问斯坦福商学院的战略学教授William P. Barnett,如何看待硅谷创业公司如此高的失败率?
他回答说,如果硅谷的失败率下降,那我会很担心,因为那说明硅谷的创新活力和能力下降了。
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并不会给所谓的“失败者”打上失败和耻辱的烙印,反而那些曾经失败的创业者甚至会比初次创业者得到更多的创业投资机构的青睐。
因为他们用成长思维去看待创业,失败就是经验,将经验运用到下一次创业,那么成功的几率会更高。
美国对冲基金教父,被称“投资界的乔布斯”的雷·达里欧在其著作《原则》中总结道:痛苦+反思=进步。
这也是未来年轻的创业者们需要明白的最基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