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成功录取学生的评论和建议整理

2024美本申请季已经基本上落下帷幕。

在回顾整个申请过程时,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所有的申请材料和准备步骤都保持着一致性,但是申请者们在申请季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却各不相同;他们所犯的错误也是各式各样,各有特色。

近期,许多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地讨论和分享了他们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分享让人深感申请名校的不易,同时也反映出学生们的不断努力和成长。

为了帮助未来的申请者更好地准备,我们精选并整理了成功录取学生的评论和建议,希望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为即将面临申请季的家庭提供指导和帮助。

ED被拒,皆大欢喜

ED被录,肠子悔青

机构扒完学长老师们的回复,很多人踩过的坑都与选校相关,首当其冲的是ED阶段选校决策失误:

学长老师血泪总结

不要ED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收到rej那一瞬间,有一种被迫追了个自己讨厌的人,还被拒绝了的愤怒感

收到不喜欢的ED学校拒信时,太高兴了!!!就像不用跟不爱的人结婚时一样庆幸!

ED1拒了,ED2不要想着申低点保底,申上了真的会很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再更有勇气一点等待RD

多做School Research,别因为排名申ED

熟悉美国大学申请批次的学生和家长都知道,正确选择申请批次,可以为自己进入心仪院校增大机会。

其中ED递交申请是向梦校示爱的绝佳机会,也是录取概率最大的,比如2023年:

杜克大学早申录取率为16.5%,而RD录取率仅为4.8%,整体录取率6%;

范德堡大学ED1和ED2的整体录取率为15.7%,而RD录取率也只有4.2%;

莱斯大学早申录取率18% ,RD录取率为6.8%,整体录取率7.7 %。

在选择提前决定ED申请时,学生需要谨慎考虑并权衡各种因素。ED申请限制学生只能选择一所学校并且一旦被录取,通常需要放弃其他所有选择,直接入学。这一决策可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有些学生在选择ED申请时,可能过于关注提高录取机会,而忽视了对学校本身的深入了解和个人偏好的匹配。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一些不理想的结果:如果ED申请成功,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真正喜欢这所学校,从而产生后悔;而如果ED申请失败,学生可能会感到庆幸,因为他们原本对这所学校并不是特别热衷。

此外,一些学生在ED阶段被录取后,出于各种原因选择毁约,这种行为不仅对自己的未来造成影响,也可能对所在高中的学弟学妹们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大学在评估申请者时,会考虑学校过往学生的信誉和履约情况。

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ED的高录取率而盲目选择申请梦校,而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适配度。这种做法忽略了ED申请的本质——它是为了给那些已经确定目标学校并愿意承诺入学的学生提供一个机会。

因此,学生在选择ED申请时,应该全面考虑自己的兴趣、目标和实际情况,确保所选学校是自己真正喜欢并愿意长期投入的地方。同时,也要认识到ED申请的承诺性质,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或片面考虑而做出可能会后悔的决定。

综合来看,要想ED阶段不纠结,就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学校。

1、个人的内心倾向和实际需求

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个人的内心倾向和实际需求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应该确保自己对所选择的学校有真实的兴趣和热情,这不仅关系到未来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也会影响到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因此,在选择学校时,个人的内心喜好至少应该占据决策的一半比重。

2、充分考虑双方的匹配度

选择学校就像寻找合适的伴侣一样,双方的匹配度至关重要。学生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学术兴趣、个人特长、职业目标以及学校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等因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这并不是说要完全妥协或者盲目追求排名,而是要找到一个既符合自己期望,又能提供良好发展平台的学校。

3、拥有清晰的自我认识

在ED阶段,学生应该申请那些自己有较大机会录取,同时又是自己真正向往的学校。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学术水平、活动经历和个人特质,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那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学校。避免盲目追求排名高的学校,因为排名并不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适合自己唯一或者最重要的标准。

4、避免在RD时陷入诸神之战

通过在ED阶段尽可能获得录取,学生可以避免在常规决策(RD)阶段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性。每年都会有大量学生在4月份还在焦急地等待学校的录取通知,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合理规划申请策略,充分利用ED阶段的机会,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锁定理想的学校,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2024Fall扎心“翠拒”实录!深扒学长老师们的血泪评论区,这类问题占80%……

怎么广撒网?

为何保底校保不住了?

除了ED的选择之外,确定申请学校的总数、如何选择不同档次的学校以及如何挑选保底学校等,都是学生和家长们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学长老师血泪总结

一定要广撒网

多申请Reach啊哈哈

别觉得UIUC申了就会要你

眼高手低是病,得治!

眼高手低是病,得治!

应该多申学校,多申Reach!真的不知道哪个招生官就看你顺眼了

没申华大西雅图可以列为我今年最遗憾no.1

不要觉得自己是那个天选之子低分高录

大家能有机会访校,就多去看看,不要盲目选择,否则到了村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别问我咋知道的

地理位置很重要,别觉得自己可以在一个村的要死的匹配校,活的开心得不行,我最后想去的学校都是和地理位置相关的

随着大学录取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采取“广撒网”的策略,希望通过申请更多的大学来提高被录取的机会。根据Common App发布的最新报告,这种趋势在过去几年中变得越来越明显。

在2013-2014申请季,只有0.4%的学生选择了申请20所大学,而7%的学生申请了十几所大学。

然而,到了2021-2022申请季,申请20所大学的学生比例上升到了1.8%,人数超过了2.2万,同时申请十几所大学的学生比例也增加到了17%。这表明有更多的学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通过申请更多的学校来增加自己的选择余地和录取机会。

报告还指出,那些平均申请了12所以上大学的学生,他们的平均录取率高达24%

2024Fall扎心“翠拒”实录!深扒学长老师们的血泪评论区,这类问题占80%……

所以在不确定性弥漫的当下,广撒网是一种非常稳妥的做法,就像大家在评论区所说的,多申请的话,指不定哪个招生官看你顺眼了,就录取了你。

但是广撒网并不是要把common App中的20所大学全选上、同时参与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多国混申,而是要综合衡量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很多大学都有自己的文书题目,篇数、字数和内容要求都不同,需要根据各个大学的要求去逐一写,工作量非常大。

另外,毫无策略的广撒网也是徒劳的,首先必须遵循冲刺、匹配、保底的选校原则。

以10所为例,2-3所是冲刺校、匹配校一般申请3-4所、保底校2-3所左右。

广撒网要让匹配校的数量有保证,同时保底校不能申太多,也不能太高。

因为学校不傻,他们并不想做备胎,也知道部分背景条件优秀的学生只是为了保险起见,就算申上了也不会就读。

而且现在美国对中国学生的招收的总体人数是在下降的,大家疯狂内卷又把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无形抬高了,出现了“前30大学无绝对保底校”的现象。

很多学生也在抱怨保底保不住了。每个人的保底校是不一样的,保底校保不住的唯一原因就是对自己的期待过高,选校选高了

随着周围大环境的变化,大家一定不要抱着不甘心的心态去选择保底校,眼高手低一定会出错也会付出代价的。

厘清不同梯队学校外,对于同等梯度的院校也要考察清楚。

很多学校即使在同一水平,因为申请不同专业、地理位置以及近些年申请情况的变化,导致它们在录取上相差巨大。

在选校的时候,要看自己的精力,适度广撒网。

广撒网前一定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选校是一个对抗人性的过程,传奇故事、低分逆袭是极少数,残酷的现实很容易让人扫兴。

考虑清楚自己专业竞争度,同时尽量去访校,实地考察下学校资源和地理位置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你是谁,你要什么?”

这才是招生的底层逻辑!

现在谈到美本申请就避不开一个词:同质化。夏校人手好几个、手握三四篇论文、志愿者活动一大堆。

学长老师血泪总结

含金量低的夏校别去,那些什么一周的program含金量低/不喜欢也不要去

YYGS内容水,但含金量高,因为录取率相对低

不要花好几万参加很水的科研项目

不要教授帮你写好了的那种

不要去实验室玩玩仪器,核心步骤都不教你,然后教授让那些大学生写一篇质量较低的论文写你名字交差

别老是纠结搞比赛,个性化活动更重要

还有志愿者活动尽量坚持长期做下去,否则太短没什么用,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近年来,美国大学的申请人数持续攀升,特别是加州大学系统,如伯克利分校(UCB)和洛杉矶分校(UCLA)等名校,申请人数常年保持在十万以上的规模。

随着申请人数的年年增加,美国大学的招生官在较短的时间内需要审阅更多的学生档案

在众多申请者中,招生官发现许多学生的背景和活动经历趋于雷同,缺乏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这种趋势导致招生官对“有趣”的学生有了新的看法,他们开始更加重视那些能够展现出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学生,而不是那些仅仅在申请表上机械性地列举成就的申请者。

其实不管是到实验室做科研,还是参加夏校或者做志愿者活动,都是在回答一个问题,也是美本申请的一个底层逻辑:

你是谁?你想要什么?

大学招生过程并非简单的评判学生是否优秀,而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学生通过申请过程自我提升和明确目标。

真正的荣耀不在于最终是否被录取,而在于学生在申请过程中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各种学术和非学术活动以及获得荣誉奖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明确自己的学术兴趣、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以及个人的独特性。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室工作、主动探索科研课题、持续参与社会服务等活动,学生能够逐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参与活动时,最重要的是将个人特色融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源自对社会的观察和感悟,以及个人的独特思考和见解。

不论活动规模大小,只要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和与众不同之处,那么这个活动就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在申请阶段,如果能够自然地让招生官记住自己,这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入乡随俗,文书就是

“玩法”大考验!

申请美国大学是一次“玩法”大考验,关键在于谁能迅速并游刃有余的掌握,尤其是文书部分,这也是大家最容易踩雷的地方:

学长老师血泪总结

写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写什么都可以,关键是要写出你自己的思想

Be real, keep real

记住不要流水账

不要申请截止前几天才写essay

不要procrastinate,文书留到最后只会质量低

深入分析美国大学申请文书的学生和家长可能会注意到,美国大学的文书题目往往倾向于从细微之处着手,并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现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主题。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在国内被认为具有深度和高度的主题在美国可能被看作过于夸张或不切实际。

因此,一些实际上非常出色的申请者可能没有充分理解美国大学申请文书的写作规则和技巧。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采用国内习惯的叙述方式来撰写文书,这样的内容可能无法得到美国招生官的认可,从而影响到申请的成功。

遵循当地的习惯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点在撰写美国大学申请文书时也同样适用。

美国大学倾向于欣赏那些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来展现深层次主题的文书,这样的写作方式不仅展示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敏锐观察力,还体现了他们对社区和公民责任的深刻理解

任何素材,无论多么平凡,只要申请者能够自己的角度出发,讲述个人的故事,并在其中融入成长的经历和思考,就有可能创作出引人注目的文书。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申请者有持续的自我发展和探索,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反思来积累素材和见解。

因此,除非申请者具有非凡的才华,否则不应寄希望于临时准备文书。匆忙之间完成的文书往往难以保证质量,而且文书指导老师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有效的修改和提升。撰写文书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打磨的过程

申请季已经告一段落,不管结果如何,这都是一次自我成长的历练。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想转学的话大几比较合适?转学的成功录最高?

下一篇

周五加拿大公布留学生配额!BC减少47%!附:各省配额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