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GEM竞赛公布了2024年全球Grand Jamboree的时间。随着最终答辩日期的确定,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着手准备iGEM竞赛。
那么,如何在iGEM队伍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呢?
- 老师,我以后想学心理学,我应该选干队还是湿队?
- 老师,我还没确定专业方向,都想尝试一下,该怎么选?
- 老师,iGEM湿队是做实验的,而我喜欢计算机,是不是只能选干队?
......
相信有很多同学对iGEM项目的综合体验很感兴趣,但却在选干湿队的事情上犯了难。今天,Prof.Buff 将用一篇文章告诉你,不同学科不同兴趣,如何在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
众所周知iGEM是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多学科交叉国际级科技竞赛,要求学生自主选题,融合科学、技术、商业、工程、设计等各个方面,不仅是理论和设计的竞赛,还涉及生物实验、数学建模、社会调研、网站设计、宣传海报、英文演讲陈述和举办相关的科普地面活动等。因此,所需要的成员能力模型也不是单一的,干湿队更不能以简单的文理科做区分进行选择。
iGEM比赛中的干队和湿队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跨学科的研究项目。
干队
干队主要负责商业和人文社科方面的工作。干队成员需要参与社会调研,进行专家采访,开展科普教育等活动。干队同学还负责撰写商业计划书、网页材料,并拍摄宣传片等,以展示和宣传整个团队的形象和项目。
此外,他们还需要协调湿队的实验进度,确保实验进展顺利,并及时反馈实验结果。干队成员通常来自商科、人文社科、传媒以及计算机、数学等专业领域,他们的工作在整个iGEM项目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帮助团队更好地与外界沟通和合作。
湿队
湿队则专注于实验课题的研究。湿队成员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制备实验材料,开展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湿队同学是iGEM的骨干力量,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合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以便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工作。同时,湿队同学也需要与干队同学密切合作,根据商业活动进展情况进行实验进展的调整和安排。
因此我们将按照工作内容和专业进行以下类别分工:
湿队:适合未来往生命科学,生物学等以生物知识为核心的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
干队:适合未来往数学,计算机,传媒,商科,艺术等方向发展的学生
那么,仅仅区分干/湿队就够了吗?干湿队同学一起学习所有理论课?所有内容都泛泛而学真的能帮助个人提升能力成长吗?答案显然都是否定的!
回想我们参加iGEM项目的初衷,想必大家除了想要通过国际性的团队竞赛锻炼自己的能力,更想要获得一定的学术成就来丰富自己的学术履历,那么这段经历就必须要结合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与潜在的职业规划。
举个栗子
学传媒的同学参加iGEM竞赛,一般需要负责赛事宣传与推广的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制作赛事海报、拍摄并记录精彩瞬间、撰写宣传文案以及运营社交媒体账号等。他们还需具备优秀的创意策划能力,能够结合传媒专业知识,设计吸引人的宣传方案;同时,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也必不可少,以便与其他团队成员有效合作,共同推进赛事进程。
那么,备赛过程中就一定要涉及大量的视觉设计、媒体策划及运营、宣传和推广相关的课程,来辅助更好的完成竞赛所需的工作,且所学的知识点和实践,也需要更好的围绕着传媒专业的核心技能去培养。
项目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也需要展现他们在跨学科合作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这对于他们未来申请国外大学传媒或相关专业才能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因此,想要真正在iGEM竞赛中得到一段有意义的经历,队员们不应该围绕着比赛而泛泛而学,而需要让备赛过程变成学习、提升与展现自己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让每一位参加iGEM竞赛的学生都能够学习+锻炼+发挥自身所专业的长处,机构iGEM团队今年首创6大培养模型,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专项培养计划,让团队赛中每个同学都能有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收获。
团队领导者
培养模型一
⚪ 适合学生:适合各领域中希望突出表现,承担更多团队管理与领导力的学员,以专业知识+领导力带领团队
核心研究者(基因工程方向)
培养模型二
⚫ 适合学生:适合未来往生命科学类领域,生物学,化学,医学等专业发展的学生
核心研究者(生物信息方向)
培养模型三
⚪ 适合学生:适合未来往生物统计,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等方向发展的学生
生物装置创新
培养模型四
⚫ 适合学生:适合未来往工程学领域,机械工程,物理,电子电气工程(EE),计算机科学等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
可持续与商业创新
培养模型五
⚪ 适合学生:适合未来往社会科学、商科、市场营销、经济学、公共政策、教育学等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
品牌与传播研究
培养模型六
⚫ 适合学生:适合未来往大众传媒、传播学、艺术设计、交互设计等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
针对不同的模型,机构同样提供了不同方向的学科导师进行专门、专业、全面的辅导,帮助每一个方向的学员更好开展iGEM项目。
生物创新导师团队
☆ 史老师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博士
Worldshaper生物项目总监
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学领域取得优异的科研成果。投身青少年科技教育后,在课程开发、课题指导、国际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作为生物组学术带头人,带领多支iGEM竞赛队伍在国际大赛中获得金牌。
☆ 沈老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物学硕士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校友
纽约州立大学全奖录取
核心医学杂志期刊编审
12年国际生物课程、竞赛辅导经验。
☆ 张老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学硕士
北京大学交流生。曾在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工作学习,精通遗传基因工程知识与实验技术,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从事科 研工作。工作和学习中涉及植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基础科学, 以及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工程项目,多学科交叉背景。擅长开展生物类科创工作以及教学与指导工作。担任“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香兰素在大肠杆菌中的生物合成” “水稻腺嘌呤碱基编辑器效率优化”等项目的主要研究工作。相关工作发表在领域内top期刊。
☆ 林老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学专业
原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助理研究员
具有多 年的科研及教研背景,拥有生物系统、生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等领域的一线研 究经验以及PBL/STEM教育、科学实验教育、自然教育、研学营地教育等方面 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辅导经验,曾辅导青创赛、丘成桐奖、ISEF以及iGEM等 国内国际科学竞赛。现主要负责未来生物创客营地以及iGEM等国际生物竞赛/营地、生物拓展类 课程的教研和教学工作。
☆ 傅老师
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硕士
曾参与植物基因功能、转基因作物育种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分子生物学工作经验。
☆ 梁老师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与医药专业工程硕士
研究方向为合成生物学。曾指导学校战队获iGEM金奖、“最佳医疗诊断 项目”及“最佳Wiki”单项奖及其余三个提名单项奖提名;2022年度获金奖。iDEC深度参与者:首届即参赛,指导队伍获得铜奖、三个赛道奖、两个单项 奖及七个单项奖提名;第二届获金奖,五个单项奖及两个赛道奖,连续两年 得奖数均为世界第一。2023年获合成生物学竞赛金奖,指导第一支iDEC高中 生战队获得“科学贡献奖”及“最佳Wiki奖”提名。
海外高校团队
☆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 Prof. N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
☆ Mr. H AlphaSights
战略高级顾问 SSTEC前总经理
公共政策/公司战略/项目管理专家
行业研究专家团队
☆ L博士
复旦大学生命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研究代谢酶的乙酰化修饰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8篇原创论文,累积影响因子超过64分,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
☆ M博士
流行病学家,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伤害研究中心博士后
浙江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浙江大学博士 生导师,得到大学2019夏季开学典礼演讲人,演讲主题:《怎样成为一个能控制局面的人》。
☆ Y博士
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曾指导多名中学生参与生物竞赛。
商业与社会创新团队
☆ C博士
上师大商学院导师
上师大韦伯商业计划大赛负责人
“无界”上海国际化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主办并带队参与市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赛指导老师电商三创赛上海赛区评委;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之国际贸易商业挑战赛国赛指导老师
☆ J博士
耶鲁大学硕士
麦肯锡咨询公司资深战略顾问,科创教育专家
☆ H博士
北卡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2017年 iGEM金牌团队队长,2018-2019年担任高中校队顾问、2020年考入北京大学分子生物学专业、2021年担任北京大学IGEM校队队长并获得金牌。
☆ Z教授
复旦大学博士,大学副教授
擅长量化分析,曾在上海期交所研发部研发实践。合著出版《基金投资-从入门到精通》等投资类专业书籍;多次参加意大利学术访问
☆ S教授
浙江大学数理统计博士
曾就职于大型物流公司从事高级数据分析师及大型券商公司从事量化分析。目前担任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特邀评论员及多个SI与 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指导多名研究生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及二等奖等。目前主持国家青年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及全国统计科学重点 项目各一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中国科学(英文版)、Scandinavian Journalof Statistics、JournalofTime Series Analysis及统计与信息论坛等国内外SCI、SSCI与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工程与设计团队
☆ W老师
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硕士
MCL工程教学总监
国际火星学会MSP教育委员会工程教学项目负责人
大学生/高中生机器人竞赛、人工智能挑战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资深教练。多次辅导获得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国际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省级青少年科创竞赛一等奖等等,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无人 控制、机器人编程、传感器应用等方面的工程开发与教学经验。
☆ Z老师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曾担任“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的资深 教练,“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导师;多次辅导获得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国赛银奖等;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 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应用等方面的开发和教学 经验。
☆ Z老师
毕业于罗德岛艺术学院(RISD)艺术教育,硕士学位
本科就读北京林业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联合项目的荣誉理学学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跨学科艺术教育,致力于探索如何通过艺术的视觉表达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iGEM项目,机构还与多所国内高校合作,并获得其支持开展相关实验活动。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爱丁堡联合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园生物实验中心
杭州联合教育创新中心
其它科研支持院校基地
中国科技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
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自己可以在团队中担任哪些具体的工作,也可以预约我们机构iGEM团队的老师们进行一对一学前面试,我们将给出专业建议帮助你选择适合你的培养模型。
报名及面试流程
1学生填写报名表,导师对申请者进行审核。
2通过审核后,学生需参加面试。
3 学生通过面试后签订科研指导协议,并支付参赛辅导费、报名费、实验室使用费、答辩出席费。
4 付费后,学员将收到录取通知、实验室报到通知、课程计划以及预习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