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的世界里,每一位研究者都期待着实验结果的那一刻,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知识的大门。但是,在科研诚信的框架内,如何处理与预期不符的研究结果?一位作者的真实经历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案 例
论文写作中,一位作者发现:研究结果与原先的假设不符。
这位作者联系了一家论文编辑服务公司,咨询是否可以重写论文,让结果强行符合假设。
当然,他遭到拒绝,原因是对方认为这违背科研伦理。
这位作者后来找到小e。他表示,为了避免违背科研伦理,不想动数据,但询问:是否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去修改假设。如果真的要这么做,那也是个大工程,甚至整个前言和文献综述都要重写。但这么做,至少还有发表的机会吧。
这位作者十分懊恼,觉得如果他照实报告结果,他的论文没有办法发表,所有心力都白费了。
其实,你可以换个角度看
我们告诉作者,如果研究结果与原先假设的结果不相符,那就是得出了一个负面的结果。如果作者尝试修改假设,虽然不一定会被发现,但这是谎报,也违背发表准则。研究应该要根据执行的结果照实报告,就算是负面的结果也一样。需要说明的是,负面的结果对其他研究人员是有好处的,以长远来看,对科学研究也有帮助。在科研发表界,期刊确实偏好发表正面的结果,但还是有些期刊只发表负面的研究结果。
我们建议,与其修改假设,作者不如专注把讨论章节以及投稿信写好,凸显让其他科研人员知道这个负面结果的重要性。
投稿信中叙述这个研究结果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指出这个研究结果或观点可能带来什么改变。我们也推荐了几个专门发表负面结果的期刊,鼓励作者向这些期刊进行投稿前咨询。其中有一家期刊表示对作者的研究有兴趣,作者后来投稿到该期刊。
总结
研究经常会出现负面的结果。这些结果不发表,就意味着努力、基金和时间都浪费了。此外,负面结果的重要性在于,它能让研究人员有机会利用数据进一步发展,做出有效的发现。近来科研界对发表负面结果的意识逐渐提升,有的期刊只发表负面结果。因此,作者不需要担心得到负面结果无法发表,重要的是作者不该为了避免负面结果出现而扭曲结果或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