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咱们在国内家长们不同,在北美华人家长们扎堆的论坛里,盛行着顾问无用论。
第一类观点,也是最简单最流行的一类:
“真的是冲着人傻钱多来收智商税的”
“升学顾问是不是相理财顾问一样的东西,骗人的?”
“顾问的目的是赚钱。”
“我就不信突然冒出来的大量的高收费的“顾问”个个都是“专业”的。”
第二类观点,是较理性甚至有经验参考的一类:
“我的个人经验,顾问多半建议尽量ED,少EA。”
“校外顾问首先把学生申请结果当成自己以后继续赚钱的产品,其次才是怎样对学生未来最好。”
“我有认识请了顾问反而申请不好的。”
“录取真是越来越悬了,周围公认的牛娃比不过一般的娃,可能都是顾问的功劳吧。”
怎么评价顾问质量? 任何人从个人经验的角度,都可以做出一个判断。没请顾问就申请成功的、和请了顾问申请却失败的,可以证明顾问无用甚至有害;而请顾问申请成功的、和没请顾问申请失败的,也都可以证明顾问有用或者至少无害。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一个班更加客观的、基于多数人经验的判断,才能有价值。这不,就有这么一个调查,是2026年的。结果如何呢?
1)先来看看请了顾问的人的结果: 参加调查的人中,申公校的伯克利人数最高,录取率高达30%。UCLA人数其次,但录取率高达31.4%。香槟、GaT、安娜堡和普度等五家公校,一个挨着一个,录取率分别是61.5%、41.7%、30.8%和73.5%,录取率令人瞠目。 接着看顶尖四校吧。普林录取率19.3%,哇赛,好高!
耶鲁16.7%,斯坦福12.4%都远远高出我们知道的平均录取率。只有MIT和哈佛偏低,一个8.1%一个6.7%,但好像比普通人的3-5%的平均录取率也高多了。
这是不是就说明顾问们是棒棒的?学过统计概率的知道,这是参加调查的人,会有调查本身的bias。我们还要在看看另一张表。
2)再来看看没请顾问的人的结果:
在这份涵盖了全部参与调查的23,,922人的表格里,你不要看排名,直接找相关院校的录取率对比。
先从头顶的普林看起,平均录取率20%,比上面请顾问的还微微高出0.7%。再看耶鲁的17.0%,比请顾问的也些微高出0.3%。斯坦福14.2%,比请顾问的录取率高出了1.8%。MIT和哈佛则更干脆,分别以14.4%和10.0%。显著高于请顾问的8.1%和6.7%。
再对比大公校的平均录取率。洛杉矶31.4%,等于请顾问的率取率。其他公校都没有上榜前20,可以想见,录取率不会高于30%了,这跟前面的请顾问的40-70%的没法比了。
这时候,你是不是似乎懂了。请顾问其实没用,甚至还有害?
3)再看看其他中间私校的情况:
学校/顾问录取率/平均录取率
康奈尔/15.0/16.8
哥大/12.4/16.3
宾大/17.1/19.1
布朗/16.6/18.9
芝大/20.9/17.8
杜克/22.0/21.7
范德堡/24.8/22.5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就全明白了。请顾问这件事,在你申请藤校上起的是徐志胜卖面膜--副作用!对于藤+类的芝大、杜克、范德堡,具有小幅的正效。对于安娜堡、香槟、普度、GaT这类大公校,应该具有明显甚至是显著的正效果。另外几家T20,华大、艾莫里、莱斯、圣母、乔治城等校情况虽然没有上榜,我们可以估计顾问在这些学校申请中的效果,应该介于芝大、杜克和伯克利、UCLA之间,最多是小幅正效。
北美华人家长们在讨论中,有几个简单的判断,我在这里都列出来大家参考。
判断一:顾问工作的特点,就是帮助我们选ED校,通过这个工作,他们顺利的把客户疏导到下一层级的目标上,所以从顾问手里出来的T5+藤就比没有经他们手的要少了。
判断二:当很少人请顾问的时候,顾问常常是有用的。当大多数人请顾问的时候,顾问就没用了。这就像标化,AP、甚至各类竞赛,它们在2023-24年录取里的作用都更像Random Walk On The Street了。即使个别顾问可能还有能点金的手笔,但顾问整个行业整体上来说是无用甚至是有害的。
判断三:请顾问而录取的人,大多不愿意暴露自己请顾问的事实,人们还是更愿意把成功归于自身的努力。这会造成调查本身的偏差。但这一点也很容易被反驳。在这项调查里,在对于请顾问和标化成绩的问题上,被调查者明显愿意报出自己的优势来。
真的是顾问无用的话,你们为什么还花大价钱请他们的呢?
- 有很多人愿意花很多钱请的顾问,就是有用的好顾问吗?
- 你面试过、听过讲座很多,就判断出了他她是好顾问吗?
- 成功案例多,自己孩子成功申请的顾问,就是好顾问吗?
这些问题,我不会告诉你一个清楚的答案。我只想改一句老话,结束这一篇。怎么读,就看您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