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Cambridge(剑桥大学的校友和学员组织的)Re: think Essay Competition 哲学和社会学的赛题:
How will AI change our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How does the prevalence of AI in our lives cut across our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What sorts of 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will this have?(AI 将如何改变我们对美的理解?AI 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如何影响我们对美的理解?这会产生什么样的伦理和政治后果?)
How will AI change our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一个东西美?
我们怎么知道一个东西美?
如果有人这么问,我们可能一下子答不上来。
关于审美的 How 和 Why ,我们很少反思,因为审美的过程通常是自动的,极速的。审美,我们依赖的通常是直觉和感性。
但 AI 审美的过程和我们人类的不太一样,AI(尤其是是机器学习技术)善于通过“理性”分析并识别出美的模式。
之前我在 Github 上看到一个星数爆高的算法项目,说是能给人脸照片打分,还能分析人脸照片美在哪。
我觉得我的大头照也没太大的隐私忧虑,于是就传了一张近照,结果算法给我打了 70 分。接着,我传了一张吴彦祖年轻时的照片,算法给打了 95 分。算法还贴心地告诉我,比起年轻版的吴彦祖,我的 25 分“颜值”被扣在了哪些审美维度。
那些审美维度大部分都是我之前的知识盲区。没有这个 Github AI 项目的“指点”,之前很多关于美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细节,我只靠自己肯定搞不明白。我当然可以去学,但我既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兴趣。
所以,AI 是否改变了我们的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至少我觉得是有的,它让我们快速知道了十几个关于审美的维度。而且我还知道了,美如何可以通过这十几个维度被量化。
长久以来,审美往往受制于个人的文化背景、偏好乃至偏见。但是,机器学习技术(当代 AI 技术的代表)可以帮人类找出隐藏在主观审美背后的客观模式和规则,从而提供一种更加普适、更少偏差的美学视角(可以理解为是实现了 machine objectivity)。
但至于实现这种 machine objectivity 是否算一种进步,这种 machine objectivity 是不是人类需要的,还需要很多讨论。
2023 年John Locke心理学赛区有道题问,Can happiness be measured? 我觉得 AI 帮我回答了一个相似的问题,Can beauty be measured?
AI 的答案是,beauty 不仅可以被 measured ,还可以被 operationalized 。以前我们以为 beauty 是 Art ,但现在 AI 告诉我们,beauty 可以是 science 。
How does the prevalence of AI in our lives cut across our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有了 GenAI 技术(比如 transformer 和 diffusion ),伴随着 scaling law 不断创造“新奇迹”,人工智能不仅分析美,评价美,还能创造美。
利用这些生成模型,人工智能不仅能模仿人类的艺术创作,更可以生成出人类从未见过的、突破常规审美的全新艺术形式和美学样式。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将美视为我们人类意识的产物。我们认为美的本质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但随着 AI 逐渐具备类似人类的审美能力,并能自主进行艺术创作,我们不得不问这样一个问题:
没有人类意识参与的"机器审美关系",是否也构成了一种美的存在形式?这种由纯粹客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所产生的美,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等同于主客体交互下的“人性之美”?
What sorts of ethic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will this have?
“AI 美学”的兴起可能会在伦理和政治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说到伦理,当颜值不仅是一个说法,还通过 AI 有了具体的多维度的测算方法,后果可能并不十分“美丽”。其中一个不好的后果是更加剧烈的“颜值焦虑”和难以抑制的寻找解决方案的冲动。
当颜值分离每个人的距离只是“手机上传一张照片”,当自己还有哪些美的缺憾可以被具体地量化至比如“人中的长度是 0.9 厘米不是 1.1 厘米”,那长相就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描述,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待用科技手段解决的问题,甚至是用基因技术去预先筛选来解决的问题。
说到政治,就逃不开对“权力”的讨论。AI 可能改变美的定义权的归属。过去,美的标准往往由精英阶层主导。但 AI 可以分析海量数据,总结出大众化的审美趋势,挑战精英审美权威。
在传统时装界,流行趋势往往由少数"大师"主导,如香奈儿、迪奥等品牌的设计师,甚至流行的颜色也可以由少数机构(比如潘通)来决定。但现在,越来越多平民服装企业开始用 AI 分析销售数据和用户反馈,预测下一季的流行元素。
比如,优衣库就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根据数千款畅销单品的特征,设计出新的服装系列。这种由数据驱动的“AI 设计师”,可能会设定时尚之美的 machine objectivity ,并撼动专家把持的时尚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