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泰晤士报》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有多达15所罗素集团的英国大学正在为更“壕”的海外申请者提供学位课程的替代入学途径。
代表英国142所高等教育机构的英国大学协会(UUK)此前宣布了一系列声明以审查可能存在的部分大学降低入学标准以录取国际生的情况,并确保国际生入学程序的“公平/透明和稳健”。
相关调查发现,包括布里斯托大学、华威大学、杜伦大学在内的部分高校都在向国际学生提供预科课程,帮助其以较低的成绩要求入学。比如想要进入杜伦大学经济学本科,申请者通常必须在 A-Level 课程中获得 A*AA 成绩。
但国际生可以付费注册只需要 A-Level CCD 成绩的基础课程。16/17岁年龄段 GCSE 成绩只有5个 C 的国际学生也有类似预科的途径录取杜伦。据统计这些预科课程的学生中有 74% 最终成功升入本科阶段。
约克大学的招生人员在采访中也告诉记者会“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录取成绩低于预期的海外申请者。虽然学校仍然坚持至少全 A 的 A-Level 成绩作为本科的入学门槛,但最近几个申请季确实会招收部分成绩中有 B 甚至 C 的国际生。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硕士申请阶段,后者的一般成绩要求是二等一以上的本科学位,但对于部分国际生则放宽到了二等二学位。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英国大学协会(UUK)随即宣布了对招生中介机构和国际预科课程的使用以及招生管理程序等等全方位的审查计划。批评者们认为:不同的入学标准不仅伤害了公平的原则,快速增长的国际生数量还挤占了国内学生的入学机会和教育资源。
UUK 此举几乎立刻招致了各大高校的抗议,考文垂大学是最新提出抗议的大学之一,该大学在上个月的年度报告中表示:“英国政府近几个月来对移民和经济问题的反应对该集团招收国际学生产生了影响。”
罗素大学集团官方则表示,由于英国政府从2016年开始将国内学生的本科学费冻结在每年9,250英镑,他们每教授一名英国本科学生平均都要亏本约2,500英镑。因此,许多学校增加了国际学生招生量,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生的学费不受政府限制,常常比英国学生的学费高出每年10,000英镑甚至更多。
比如伦敦大学学院最新的财务报表显示,2022-23学年,UCL 的学费收入增长了17%达到9.29亿英镑的规模,但“增长几乎完全是由全日制国际学生群体的增长推动”。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利物浦大学身上:与2021-22学年相比,他们只比去年多招收了1,500名国际学生,但相应的学费收入却从1.13亿英镑增长到到1.51亿英镑,几乎超过了英国和欧盟学生学费的1.65亿英镑水平。
据统计,从2010年以来,英国的国际学生数量增长了大约70%,录取到G5或王曼爱华等顶尖学府的竞争则更加激烈。与此同时,英国国内学生支付的学费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实际上反而下降了约四分之一,但国际生的学费则螺旋上升,通常是英国学生的两倍以上。
很多大学的工作人员毫不客气的批评《星期日泰晤士报》就是想搞个大新闻:他们言之凿凿的声称很多国际生是通过走后门花钱进来的,但实际上这些被视为“秘密途径”的预科课程其实一直都正大光明的挂在学校网站上。“这让我想起一个讽刺政府的笑话:隐瞒一项可能让人尴尬的政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公布到政府官网上去。”
另一方面,很难说国际学生的增长挤占了英国学生的教育资源,因为过去十年里大学招收的英国学生和国际学生无论是在增长幅度和增长曲线上都是比较相似的,即便是诸如G5和王曼爱华等顶尖名校。
而从经济利益角度来说,几乎所有的数据都表明,如果缺少了国际学生的支持,英国的高等教育行业将不可避免的规模缩小,一些大学甚至有可能完全维持不了运转。而高等教育,也包括更广泛的金融、商业服务、信息咨询等等“可贸易服务”恰恰是当前英国为数不多的经济亮点之一。
按照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 Jonathan Portes 的观点,如果官方真的执意要限制甚至削减高等教育系统里的国际学生数量,很难讲这有任何除了讨好选票之外的意义。
教育学科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