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势头在高考战场上有增无减,今年的考试势必选拔性更强,是厚积薄发还是胸无点墨,一考见分晓。
就在上午,备受瞩目的2023年高考作文题也新鲜出炉。今年的高考题很多学生都说比去年简单,但是写得出彩需要学生具备哪些能力呢?下不了手,脑袋空白的孩子又可以写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跟着机构学霸导师们一起来解读2023年全国各张考卷吧!
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虽然只有两句话,但想要理解清楚且撰写出思路清晰的文章也还是颇有难度的。
审题第一步,我们先来抓下关键词。很显而易见,一个关键词是出现两次的“时间”,另一个关键词是前半句提到的“技术”。
审题第二步,我们再来看下从材料中可以挖掘的逻辑关系有哪些?
(1)技术的发展帮助我们节省了时间,更好地掌握了时间。
(2)在时间面前,我们丧失了自我,被时间所左右。
(3)更深层次理解,技术带来的时间变化/发展是把“双刃剑”。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撰写的中心角度有哪些呢?
(1)人与时间的关系:人如何安排时间,驾驭时间;我们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和计划,张弛有度的生活。在机构的“学习方法线上营”当中,学霸导师们有具体分析到各类时间管理方法与工具。
(2)技术与时间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哪些技术、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时间?比如手机、手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使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又如何控制自己不沉迷其中,且不去丧失基本能力。这边如果能够引用到今年非常火爆的人工智能ChatGPT便是一个非常有亮点的切入口。在机构的新闻思辨学堂中,我们就非常深入且思辨地学习了有关ChatGPT的新闻内容。
结合ChatGPT的分析,我们还引入了多种因为技术进步节省时间的案例,比如翻译机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节省了时间,但是似乎也会让人丧失语言学习的能力和乐趣。
各类扫描答题的“作业神器”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生活,看似十分便捷,节省时间,但是因为我们习惯于时间的节省,反而产生依赖性,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思维效率。
(3)技术带来时间变化的双刃剑:一方面各行各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和人们的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因为效率的提升,加速了行业的内卷现象,甚至导致“反人性”的情况出现,可以参考我们在“新闻思辨学堂”曾经分析到的外卖员“配送时间”被不断压缩的社会现象,针对该题目,这是一份非常贴切且深刻的素材。
全国乙卷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主题演讲。本作文题的两个材料,分别出自上述两个讲话,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大智慧。
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础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
学生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基础上,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是相当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国际大事的同学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在语文卷出现这道题,与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样的,“认识与思考”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前述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那些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得以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情感的激荡过程。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立论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动人。
总而言之,本题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信息敏感度以及思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寓思政于语文之中,以语文体现思政的道理,正是试题的初心。
北京卷
二选一:
(1)“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请以“续航”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舞台上,戏曲演员有登场亮相的瞬间。生活中也有许多亮相时刻: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每一次亮相,都受到众人关注;每一次亮相,也会有一段故事。请以“亮相”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简单的四字“续航”、“亮相”其实包含了非常多可写的内容。今年的北京卷对学生的个人知识面和经历有了更高的要求。“续航”讲的是一种延续和发展,而“亮相”更侧重的是一些对个人对社会比较重要的成果的出现和展示。
我个人认为“续航”这个题更适合讲一些大的话题,从题目描述当中就感受到出题者更想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了解程度,关于这个话题可以讲的话题,例如刚刚过去的“神十六”接班,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续航”,也可以讲“樊锦诗回母校北大成立基金支持敦煌研究”的事情,这是一代一代敦煌守护者为了敦煌文化延续传承做的工作,也是一种“续航”。
在机构的新闻思辨课上都对刚刚讲到的话题有过深入的探讨,以“樊锦诗基金”为例,我们就讲了过去对敦煌文化的忽视、敦煌文物的流失、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等敦煌守护者的经历,以及敦煌文化紧跟时代发展做出的改变,包括数字敦煌的出现如何保护敦煌壁画等等。这些都将为完成“续航”这个文章的撰写提供丰富的素材。
而“亮相”这个题,从题目拓展讲解当中就能够看出来,考官希望看到的是除了学科学习之外的学生的个人生活精彩程度。国家大力推进“双减”,向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努力,就是希望看到未来的祖国主人翁们能够拥有更多可能性。
关于这个题目,也让我想起了今年早些时候团队带着一群中小学生进行个人调研活动的画面,他们或稚嫩,不懂表达,不知道什么是正规的学术研究,但是他们努力尝试了,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次的得之不易成果,体会了一次学术调研的流程,埋下了学术研究的种子,那我认为这项活动在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对一调研活动进程
天津卷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世纪前,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了这副对联,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品读此联,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角度,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使命、挑战、责任、担当,这几个词很大、很抽象。要把这篇文章写好,一定要把抽象的道理落到具体的例子,才不会致使文章空洞、无味。如果同学有看新闻的习惯,会发现新闻中的时代豪杰有许多。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做了20多年的备份航天员邓清明在终于圆了太空梦之后,感慨说:“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都是真正上天的航天员,而还有许多像邓清明这样的备份航天员,他们也在“与有肝胆人共事”,都是中国的太空英雄。
“敦煌女儿”樊锦诗从北大毕业后,来到敦煌,成为第三代敦煌守护者,一干就是一辈子。在她之前,“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放弃了在法国巴黎的事业,毅然回国,在重重阻力中开拓了守护敦煌的一条路。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他们带领了三代敦煌守护者,为敦煌奉献了一生。他们无疑都读了很多书,而他们做人、做事的精神,又何尝不是“从无字句处读书”呢?
周恩来总理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官。我们来看一下新时代的外交。新任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中美关系处于低谷的时代背景下履新,在抵达美国后,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我是中国人民的使者,为了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这是我的重要使命。”现在参加高考的青年学子中,也有立志未来从事外交或国际交流事业的,那现在应该做什么准备,除了学英语之外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使命、挑战、责任、担当,我们学习的是榜样,精进的是自身。能结合榜样的故事,体现自己的思辨,这样的作文是有望出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