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生在写作时感觉没话说,但有学生确是思如泉涌,想法源源不断。
想法多是好事情,说明学生热爱思考,善于观察生活。但是我发现想法越多的学生,写的作文就越长。写的作业越长,出现的语法错误就越多。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学生的这种感受。当我们的脑子中有特别多想法的时候,就能一下子写个不停,文章一气呵成,洋洋洒洒。
但是往往这种时候,学生脑子里的想法还没被翻译成完整流畅的英文,就已经被写了出来。
这会导致学生写出来的语句不是有一些细微的动词时态错误,单复数错误。而是会有整个句子都让人难以读懂的情况。
例子一
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句子:
乍一看,你可能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是什么意思。主要的问题就是句子缺少动词并且过度使用了连词 “and”。
这时候,我会让学生先用中文来解释一下自己写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在英翻中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学生自己用中文翻译出来有的时候都会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
在经过思考后,学生告诉我,他想说的是:“我和我朋友还有他妈妈一起去的。”
这时候,我们把中文理顺了,我再让学生进行了中翻英的任务,把刚刚说过的话给翻译成英文。
于是学生自己就写出了非常通顺、简洁,而且没有任何语法错误的句子。
例子二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思如泉涌”的例子。学生在同一个句子中描述了多个故事。如果能进行适当拆分,那逻辑自然会清晰很多。
随后,我先让学生用中文讲述了一下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我们坐着地铁到公寓去。在路上,我还买了一包美味的糖果。”
在说中文的时候,学生不自觉地就把本来的一句话给拆分成了两个句子。而这时候再做一个中翻英的任务就会容易很多。很快,学生就把完美的句子写了出来:
这个过程其实揭露了很多低年级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在写的时候,连中文的语句都没理顺,就更不能指望英文写出来的能是很通畅的了。
写在后面
在我的 Pre-AWS 学术写作课上,我都会要求学生在每写一个句子之前,在脑子中先用中文想好思路,然后进行一个中翻英的任务,把翻译好的句子写下来。等到了后期,慢慢熟练后,我们就会自然地省去用中文构思的步骤,能直接使用英文写出来流利的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