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申请如何敢于直面王牌专业?

当说出“将来想申请计算机专业”时,Jamie明显感觉到坐在对面的咨询顾问眉头一紧。在狭小的洽谈室里,他甚至是有些赌气地等着看这次对方会用怎样的说辞来劝退自己的CS(计算机科学)之梦。这已经是他聊过的第三个顾问,之前的人都建议他选择一个学术要求没有那么高、竞争不那么惨烈的专业来获得更大的录取机会。

一个月后,Jamie走进机构办公室。尽管多了些迟疑,但他依旧表达了自己对CS的兴趣。导师没有马上给予反馈,而是详细询问了他此前中断的科研项目和其他所有可能与CS产生关联的活动。随后,导师介绍了几个成功录取CS专业的学生案例,以及Jamie当下与这些学长学姐的差距。了解到这些以后,Jamie需要自己考虑是否有决心在之后的高中生活里去缩短这些差距,以获得“硬碰硬”申请CS专业的实力与勇气。

过去这些年,机构也有过不少硬核专业的成功申请案例,如录取芝加哥大学生物专业、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康奈尔大学工程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ET(管理、企业创业与技术)双学位项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等。其中既有在ED阶段一投即中的成功传说,也有收到多封拒信后才拿到录取的坎坷经历。那么,怎样才能在“硬碰硬”的过程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呢?

 

01

鲜明的学科特质

Eric有着美国人眼里“小中男”的典型特质——有些内向、喜欢理工科、戴眼镜、中国男生。在申请的道路上,他曾不止一次听到别人为他选择工程专业而唏嘘不已。但在Ming老师的眼里,这样的选择再自然不过。

Eric从小就喜欢玩乐高,参与机器人制作。他喜欢动手去实际解决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问题,比如为外婆设计痒痒挠,为妈妈做可以自动浇花的装置。2020年疫情暴发,Eric看到国外因呼吸机数量不足只能多人共用一台呼吸机的新闻后,萌生了制作低成本的便携式呼吸机的想法。尽管最初对医疗器械一无所知,但他还是一点点学习,找人指导,最终完成了便携式呼吸机的雏形,并且不断优化改进。后来这也成了他活动中极具分量的一笔。

同样是工程专业出身,Ming老师看到了Eric所具备的工程师思维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工程学科的热情。“当你看到学生对于喜欢的东西能够真正投入,钻研进去并且乐在其中,作为老师肯定不会是泼冷水,告诉他这样行不通。但你在支持他继续迎难而上的同时,会调整他的预期,让他看清这条路的艰难和自己的不足。

从Eric的角度来看,“硬碰硬”这个想法多少有些伪命题,“虽然工程专业很难,但我的特长、优势都集中在这个方向。”他相信只有把自己最强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申请中才有机会收获最好的录取,哪怕是竞争最激烈的申请。带着这样的决心,Eric在ED阶段顺利录取莱斯大学的工程学院。

“当学生具备自己的竞争优势,'硬碰硬'就不存在了,有的只是'水到渠成'。”徐明老师这样说道。

 

02

过硬的学术基础

所谓“硬核专业”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一般指那些本身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有一定要求,同时又因为申请人数众多、竞争激烈导致一席难求的专业,比如数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等非常热门的理工科专业。

不难理解,申请硬核专业需要学生拥有出色的学术基础。以文章开头提到的CS专业为例,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在其官网公布的2020年秋季录取新生中间50%的对应分数显示,计算机科学学院在GPA、SATACT等分数上明显高于其他学院。

理工科申请如何敢于“硬碰硬”?

2020秋季CMU各学院录取学生对比

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去争夺硬核专业有限的录取名额,直接导致选拔门槛不断抬高。如果说录取顶尖大学已经是难于上青天,那么申请这些学校的硬核专业无疑是难上加难。

翻看机构那些“硬碰硬”的成功案例,你会很容易看到他们的共性:在学校挑战最有难度的选课(如A-Level体系4门高阶课程的选课)、年级名列前茅的GPA、1500分以上(有些甚至是1550分以上)的SAT成绩、110分以上的托福成绩、多门4分以上的AP成绩或IB预估分接近满分……

这也是为什么导师在指导以硬核专业为方向的学生时,不断强调选课、在校成绩和标化分数的重要性——这些是和其他申请者进行同水平竞争的前提

Claudia是Ming老师的另一个学生,就读于一所位于美国康州的知名高中,立志申请生物医学为方向——同样是一个硬核专业。但她9年级的成绩并不理想。经过与她高中老师的交流,对学业情况的全面分析,Ming老师和Claudia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如果想走生物医学方向,校内成绩必须提升,而Claudia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

令Ming老师欣慰的是,Claudia最终也确实做到了。从10年级到12年级,Claudia的成绩一直在稳步提升。12年级上学期结束时,她的GPA已经达到了非常不错的分数。加上110+的托福成绩和1550+的SAT成绩,Claudia为自己赢得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竞争机会,并最终在ED2录取范德堡大学。

 

03

课外活动体现“学以致用”

在确保GPA、标化这些基本面“达标”后,奖项和活动则是真正体现学生在学术兴趣上进行长期、深入探索,证明自身学术能力的重要阵地。持续的实践探索、相关的研究经历、有分量的竞赛奖项往往是硬核专业申请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以Eric来说,他的竞赛经历包含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HiMCM)、FIRST机器人大赛、丘成桐物理竞赛等等。但随着11年级对时间安排的调整以及对自身特质的重新审视,Ming老师和他讨论将更多的重点放在感兴趣的独立研究上,而不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追逐他不擅长的比赛。

如Ming老师所说,“导师在早规划阶段会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多条路径,但最初展望的形象最终能否成型也和学生实际的执行情况密不可分。在动态跟进和调整的过程中,导师需要一遍遍复盘,问自己这个学生的申请形象是不是能够站得住,竞争力是不是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如果不能,就需要进一步讨论,及时作出调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需要将活动做扎实做深入。

在Eric的研究中,他将对生活的观察和所遇到的问题与学科专业研究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如跟随杜克大学教授对家乡木质桥梁进行改良,基于自己设计的便携式呼吸机撰写了研究论文,他还参加了用3D技术为残障儿童定制义肢的研究项目。这些体现“工程为人而生”的经历都成为塑造他申请形象重要的一环。

申请生物医学工程的Ricky则在材料中展现了自己的5项研究经历,其中有三项研究是由学校的课堂作业演变而来,主题涉及生物医药对创伤后遗症的影响、自动化对中国工人的影响、特朗普如何利用橄榄球吸引支持者等等。此外,他还在申请材料中提交了一份视频作品集,其中就包含他在慰问养老院时进行的吉他表演。可以说,Ricky在多个维度上体现了自己对人、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善于把所学的知识回馈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去,而这一点恰恰是大学期望在理工科申请者身上看到的。

大学非常关注在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活动列表下,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科知识和特长,真正解决他们在生活中实际看到的问题,期待看到他们在给社会、社区带来积极改变的行为中所展现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04

有准备的申请策略

美国大学申请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等式,并不是将等号左边的各项要素都备齐,就能得到等号右侧的这个“录取”答案。对于硬核专业的申请更是如此,顶尖院校席位的争夺中,总会有那么一些运气的成分在。有时候,你似乎做对了所有的事,但最终还是未能获得录取——强手之间的竞争就是这样。

“硬碰硬”也并不意味着盲目向前冲,去撞个“头破血流”。在进行“硬碰硬”的申请时,更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确保结果的策略准备和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

尽管对Eric申请工程专业有十足的把握,但Ming老师还是考虑了Plan B(后备计划)。在RD学校的选择中,Eric有一部分学校计划申请竞争稍微缓和一些的物理专业。去年录取西北大学的Peter,在项目的选择上也没有冒进地选择难度更大的工程学院,而是选择了文理学院下开设的CS专业,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可能性。

最初听到Ricky计划申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时,孙老师是反对的。以孙老师多年的专业经验,她非常清楚申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BME)这个JHU的王牌专业,Ricky将会面对怎样的对手。她坦诚地告诉Ricky,“这样选择会影响你的录取。”经过慎重的考虑,Ricky确定自己还是要搏一搏,并且说服了孙老师。尽管最终并没有获得BME的录取,但他可以在JHU的工程学院任选专业。

正如老师在分享中所说的,“学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并且大胆地和老师进行沟通,勇敢地做出选择,只要他们有接受各种结果的勇气和心理预期,导师就会鼓励并支持他们追逐梦想。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P课程哪些科目适合中国学生?

下一篇

英国除了G5大学还有哪些学校比较好?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