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保研季,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平常学业上很优秀的同学意外落榜,或是没有拿到推免资格,或是没有去到心仪的院校。
在这些落榜的同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都不知道xx院也可以报名”、“原来xx项目直通夏令营”......显然,这样的失误纯粹是因为信息闭塞,实在是令人惋惜。
再例如,有的同学在大一大二时就搜集了往年的推免政策文件,清楚了申请推免须达到的成绩要求,以及哪些竞赛可以加分,于是便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针对性地参加,直奔主题精准应战;反观有些同学,平时只顾着上课埋头做笔记、期末埋头背死书,结果临到核算综合成绩时才得知保研并非只看学业成绩,就这样被后面的同学凭借丰富的科创经历反超,原本还有补偿名额、支教保研、工程硕博等专项计划,却也因为信息闭塞而错过报名,最终与保研彻底无缘。
图片来源:小红书http://xhslink.com/wgC0Mw
小红书http://xhslink.com/RPUVTw
简而言之,“保研信息差”就是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同学们彼此之间在获取信息量上的差距。“信息差”无处不在,不论是获取保研资格还是申请梦校,都需要庞大的信息加持。特别是本科背景一般、学术能力普通的同学,如果想要突破自身限制,争取到更多更好的机会,就更需要及时获取保研相关的最新资讯,主动了解目标院校考核要求、小众项目、价值洼地等信息,提前为自己做好规划。要知道,在这个各类事物更新换代飞速的时代,强大的信息支撑往往会为我们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为保研er,为何存在信息差
很多保研er自己也会纳闷,“我连听都没听过的项目,别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其实,造成信息差存在的原因有很多:
保研存在信息茧房,保研er掌握信息本就不对等
信息茧房指的是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因而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换句话说就是“只能看到自己愿意关注的信息”。保研其实也存在信息茧房,这主要体现在不同层次高校保研机会不同、保研氛围不同,由此导致的保研信息传播广度也不同。
例如,像清北这样的top名校,保研率高达50%-60%,这就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有机会保研,不仅学校会推送很多保研信息、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给学生,同学们自身也会主动通过多渠道了解保研,加上名校本就拥有更多优质资源,因此这些高校的学生获取信息乃至上岸名校都相对容易。
图片来源:小红书http://xhslink.com/fylvOw
小红书http://xhslink.com/wVyvOw
与之相反,双非院校则普遍保研率较低,例如山东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保研率仅有5%-6%,这些高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会将精力主要放在考研、考公或就业上面,本科期间关注的都是哪所学校考研压力较小、行测申论如何准备等等;而往届保研的学长老师能够提供的经验也较为局限,保研信息的普及十分有限。
保研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传播具有滞后性
信息传播都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和范围上的局限性,保研信息也不例外。从获取保研资格到投递目标院校,并非所有信息都是开诚布公、触手可及。
拿各个高校推免资格的评定来说,推免细则并非一成不变。大多数高校最早都是当年3、4月份才公布最新政策,9月才发布推免工作通知,有的学校甚至会临时修改政策,如果不提前打听政策变动风声及早应对,到推免细则公布时再行动可能就晚了。
同样,各个高校每年的推免招生名额、夏令营预推免报名信息一般都是直接公布在院校官网上,这就需要保研er自己主动参考往年通知发布时间、主动登陆官网查询信息。而像笔面试考核细节这样的信息,许多高校并不会直接予以公布,因此如果想提前准备、对症下药,就更需要保研er自己挖掘,或是寻找历届学长老师了解询问。
图片来源:小红书http://xhslink.com/9eHLSw
特别地,许多保研er都希望能够找到价值洼地,以自身有限的简历条件跨层级去到较好的学校。然而,哪个学院是第一年开始招收推免生、哪些院校存在九推捡漏,这些信息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并且往往等保研er普遍知道是价值洼地的时候,已经不是价值洼地了。这就意味着此类信息需要保研er自己主动搜集挖掘,分析有关数据,及时把握捡漏机会。
保研信息倾斜,个人背景、主动性存在差异
除了客观条件的限制,保研er自身条件、积极主动与否也是造成保研信息差的原因之一。
例如,有的保研er家庭成员从事科研工作,早早地就为孩子保研进行筹备;还有的同学父母从事期刊编辑,也能够清楚哪些论文审核相对容易,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
而如果不具备这些资源,可能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才能弥补差距,这就是本身拥有资源不同造就的结果,不过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拥有这类资源的同学本就是极少数,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图片来源:小红书http://xhslink.com/ViMwOw
此外,有的同学本身计划性、行动力、危机意识都比较强,从大一就确定了保研的目标,自然会尽早了解相关讯息;有的同学做事倾向于完美主义,凡事习惯向学长老师取经,也能在不知不觉间获得不少“小道消息”;还有的同学性格开朗,擅长与老师搞好关系,或是担任学生干部等职务,通常也能率先阅览各类赛事通知。相反,如果是本就性格内向、习惯了独自行事,平时也不喜好上网冲浪,就很容易将对保研的认知局限于“成绩好就行”,最终造成信息闭塞、错失上岸机会的局面。
图片来源:小红书http://xhslink.com/CSKwOw
小红书http://xhslink.com/zD3tOw
弥补信息差,保研er从何入手
信息差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熟悉推免政策,尽早查漏补缺以便顺利获得保研资格;还有利于我们在申请环节精准筛选目标院校,提高备考效率;对于一些保研边缘人来说,把握信息差则能够挖掘价值洼地,为自己增大上岸机率。信息差无处不在,保研er又该如何入手弥补信息差呢?
1 打破思维局限,明确信息需求
弥补信息差的第一步首先是要树立信息意识,明确信息需求。保研无疑是一场信息战,对于保研的同学来说信息需求即包括:
保研需要什么?我想要保去哪里?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哪些条件?如何能够更高效的实现这一目标?
如何申请保研?
获得推免资格是保研的第一步,志在保研的同学可以在大一大二时就尽早研读本校推免政策,其中主要包括四六级要求、学业成绩占比、其他科创加分细则,对照文件进行查漏补缺。同时还可以尝试预测推免政策的变化趋势,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加分常年比较稳定,那就可以主攻该项比赛;而有的冷门竞赛每年认定情况都不同,或是加分有递减趋势,这类竞赛就可以适当减少参与。
保研机会有多大?
保研er还应该尽早知悉所在专业历年的推免名额、推免去向,为自己提供参考。对于保研边缘的同学而言,还应该提前了解一下支教保研、行政保研、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补偿名额等几类其他的保研途径,为自己多做准备。
如何获得心仪offer?
申请考核阶段,保研er则需要明确自己的期望目标,例如选择保本校还是外校?保本专业还是跨保?志在冲刺top名校的同学则要去搜集对应的项目简章、申请要求、考核细节以及本专业历年是否有上岸先例;本科背景、学业成绩等不占优势的同学,还应该着重关注一些高校的中外合作教学、国优计划等小众项目,增加上岸机会。
总之,明确了信息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筛查信息,分类施策才能提高效率,倘若胡子眉毛一把抓往往只能耗时耗力甚至白费力气。
2 拓宽信息渠道,提升检索能力
老师在这里主要跟大家分享三类信息渠道。
各个高校的官方网站及其发布的招生简章
这也是招考信息最权威的来源。各院校每年的各类项目、报名要求、报名时间、申请结果、考核流程、历年录取数据、导师信息等信息都会直接公布在官网上。边缘同学可以可以多留意历年录取情况,挖掘一些非热门项目,例如复旦的公共卫生学院、人大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增加自己的上岸机会~
利用好本校的信息资源
包括历届学长老师、学院领导老师、辅导员等。一方面,学院老师、辅导员通常对推免事宜比较熟悉,可以向他们咨询自己意向项目的考核难度、研究价值,或是提前了解导师资源, 这些信息能够使保研er抢占先机;另一方面,保研er还可以向往年保研上岸的直系学长老师学习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通过他们了解各高校的行政风格、考核细节、优营偏好等,这些信息往往能够使保研er精准避雷,实现弯道超车。
利用各类网络资源
包括各个保研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等网络平台。保研er可直接在各平台搜集保研的信息差,同时也要多留意此类平台上推送的内容,及时更新自己的已有认知。不过老师也要提醒大家,网络平台信息虽然极为丰富,但是鱼目混杂,在筛查信息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盲目听从他人意见,以防陷入内耗或是走弯路哦~
3 进行信息整合,转化信息资源
信息并非简单看完就行,而是需要变成自己的理解,内化为保研er自己的认知才能真正派上用场。此时就需要我们对信息进行逻辑性的整合,根据自己的需求转化为自己需要的资源。
老师有话说
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利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各种工具将枯燥的数据信息归纳在一起,从中梳理中辅佐自己的要点。例如,每年夏令营的时间都集中在5-6月,保研er可以在搜集目标院校历年的优营名单后,用表格对比分析不同项目的优营率,进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把握最大的重点准备。
保研er可多加比对分析,琢磨不同项目的特点,结合个人情况和需求对症下药。例如参照各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就会发现,每年都会有一些学校或专业申请人数少、优营率高,或是每年都会被鸽穿,这种情况往往就是我们说的“价值洼地”,分析得出这些信息,保研er就能够把握机会精准投递,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上岸机会~
写在最后
保研的过程中很多困难其实都来自我们与学校、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埋头苦学固然重要,但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学,大概率很难抵达自己想要的高度。希望各位保研er都能够捕捉信息差,打赢这场信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