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焦虑的来源
申请季没法不焦虑——这恐怕是每一个经历过申请季的家长最真切的体会。
疑问总是一个接着一个,中间夹杂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各种截止日期不断逼近,似乎总有操不完的心。正如《我焦虑得头发都掉了》书中所说的,“我们焦躁不安,不知道自己是否作了正确的选择。”家长既担心孩子的每一步是不是走得对,同时又不知从何判断对错。即使是心态佛系、乐观积极的家长,过程中也难免会因为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心生不安。
“人嘛,总是对未知的事情充满恐惧。当你不知道要怎么做时就会感到焦虑。”Charlie妈妈笑着说道。事实上,她能有今天这份淡定与此前经历过孩子的美高申请不无关系。
受户口影响,加上Charlie对几次出国游学、参加竞赛经历的喜爱,父母决定送Charlie去美国读高中。回想起申请美高的日子,Charlie妈妈依旧能体会到当时起伏的心绪。
那是特朗普当选的头两年,关于移民及留学生的各种政策变化让很多家长对未来感到疑虑重重。同时,Charlie妈妈也活跃在各种家长群中,接受着各种信息的洗礼。A学校每年都有学生录取到斯坦福……B学校对中国学生更加友好……孩子在C学校的社团选择更加丰富……由于此前对美高一无所知,她只能从网上零碎的信息和留学中介口中片面的介绍对每所学校有个模糊的认识。经过漫长而忐忑的申请过程,Charlie最终录取了印第安纳州的一所私立学校,开启了自己的留学之路。
正是因为曾经在这段经历中体会过内心的焦灼,Charlie妈妈面对大学申请时的心态平和了很多。她很清楚地认识到,家长对于关键信息的掌握不足很难对结果起到实质性的帮助,而过程中的煎熬正来自于对结果的毫无把握。
给自己吃下“定心丸”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办”——这并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很多家长找到机构的真实初衷,也是学生、导师和家长形成合力的一个前提。
美高申请这段经历让Charlie妈妈对大学申请规划机构的选择更加慎重。在听了不知多少场讲座分享之后,机构创始人孙老师对于孩子个人成长的教育理念最终打动了她。在Charlie妈妈眼里,机构是她和孩子在申请之路上的“靠山”,能够为Charlie指明前行的方向,确保孩子没有偏航。
与机构导师相处的两年多时间里,Charlie妈妈从每一次沟通记录的细节和儿子的反馈中看到了导师们的用心,也看到了孩子在导师的带领下取得的进步。这些都让Charlie妈妈对导师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对申请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深信不疑,“Yaochen老师不仅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还告诉他为什么要做,做了这件事对他今后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不只是为了申请大学。这让我非常安心。”Charlie妈妈说。
Eric妈妈同样感受到了“相信的力量”。Eric在ED阶段顺利录取莱斯大学工程学院。
“和Ming老师商量过了么?”“商量过了。”这是申请季Eric妈妈和儿子常有的对话。无论是确定学校、选择专业,还是最终的文书,每次只要收到Eric肯定的回答后,Eric妈妈就不再过问。事实上,家里关于申请的讨论往往也只有这样两句话。
基于对导师指导儿子的长期观察,Eric妈妈能够清楚地了解到Ming老师的睿智与博学,确信他是一位专业、敬业、值得信赖的老师。用Eric妈妈的话说,“只要孩子每次都是和导师进行过充分的讨论,就没什么不放心的。我也会尽量控制自己想要发表意见的欲望,毕竟我不专业,我的意见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节奏,让专业的人产生顾虑,这不是我想要的。”
避免内耗 合力前行
Eric妈妈看着孩子每天忙碌的身影,通过群内导师团队与孩子的沟通对申请节奏会有大致的把握,安心在申请季“退居二线”,专注于自己的后勤保障工作——报名考试,确保营养,和儿子聊些他感兴趣的话题。Eric妈妈时常提醒自己,“能帮忙当然是好的,但作为家长更重要的是别给孩子添乱。”
Eric的申请其实并非一帆风顺,在申请季中同样有过挣扎。他的ACT一直没有出分,托福也是在申请后期才取得相对理想的分数。看到儿子一度消沉,Eric妈妈私信了Ming老师。Ming老师主动找Eric沟通,但他们并没有谈论申请和分数,而是聊起了对Eric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Ming老师自己的人生经历等等。这样的对话能够帮助Eric暂时跳出所处的状态,抛开心中的不安,然后重新找回前进的动力。
在Ming老师看来,申请季很重要的一点是防止焦虑情绪的蔓延。“作为关系最亲密的家人,焦虑情绪真的会传染。所以我们经常会建议家长管住自己,尽量不和孩子谈申请方面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交给导师。”这样才能避免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减少无谓的内耗,确保学生、导师、家长每个人都是正向的影响,形成推动申请高速运转的合力。
放下对结果的执念
看到不断有家长晒出孩子的录取,很偶尔地,Charlie妈妈也会闪过“孩子将来会不会没学上”这样的念头,但每次总是会被Charlie爸爸冷静的声音打破:不会的!确实,Charlie妈妈也很清楚,孩子在RD阶段的选校名单是导师们在全面评估Charlie的情况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得出的,其中既包含了Charlie冲刺的梦校,水平相匹配的目标校,也包含有十足把握的保底校。这套方案足以确保孩子一定会有学上,而这就够了。
不同于很多家长往往对排名、对名校怀有执念。在Charlie妈妈看来,大学始终只是一个平台。孩子未来真正的发展还是要看他有没有找到真正的兴趣,是不是真的为之付出了努力。Charlie妈妈能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源自孩子爸爸的个人经历。Charlie爸爸是依靠个人的兴趣和努力通过自学成就了今天的事业,而Charlie尽管做事慢热,却也能够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真正投入——这让她看到了儿子未来自我发展的可能性。
“能去好学校当然很好,但去不了也没有关系。无论去到哪里,只要孩子愿意,都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抱着这样的想法,Charlie妈妈在申请季一直保持着相对轻松的心态。她清楚自己最期望的是儿子能够在一所学校里保持身心健康,学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不久前,Charlie收到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录取。尽管这只是Yaochen老师为Charlie列出的保底校,她相信Charlie之后还会陆续收到录取,但Charlie妈妈真心感到高兴。“录取你的学校都是好学校!”她这样对儿子说,继续享受着申请季之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