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导师帮忙写推荐信需要提前准备什么?

最近两年,越来越多学校的推荐信环节发生了变化,延续了几十年的发链接/导师提交reference 模式受到质疑,相反让教授“做几道 Q&A 简答题”的模式愈发受到青睐。

留学生们都晓得,reference 最大的致命伤无外乎三个字“一眼假”

比如教授好像开了全图视野,能“看到”你“一直在图书馆努力学习直到很晚”;

比如教授记忆力超群,能记得你半年以前请组里其他师兄师姐喝咖啡……

类似的问题,在习惯让学生自己弄好草稿、教授签字的国内老师中尤其明显。

但现在,当荐信提交变成了要现场填写的问答题后,我们在和教授沟通reference时该如何应对,从而避免你的荐信被招生官划归“一眼假”呢?

为什么要改荐信模式?

从始至终,推荐信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以第三方的视角,通过老师、领导等身边人的描述,来帮助学校判断申请者们的能力。一方面,他们在学术或专业层面能更有效的点评申请者的素质;另一方面,也相当于他们用自己良好的声誉为学生的真实性担保。

显然,这原本是一种能客观且迅速判断申请者的方法。

然鹅,各大名校申请量的暴增不仅让招生官们不堪重负,五花八门的推荐信还逼得招生官们纷纷化身福尔摩斯。往往需要大功夫“精读”才能觅得蛛丝马迹以准确判断,简直比破案还费力劳神。

更糟糕的是,有的荐信看起来写得天花乱坠,却独独缺少招生官们想看到的关键内容,比如明确的个人优势、佐证的具体案例、成长的潜力空间等等……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习惯了和学生们“斗智斗勇”的招生官们于是给思路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既然能左右我判断的信息实际上固定的,那干脆“出题”让教授们再当一回学生 Q&A 不就完了?

而且有时候,学校还会“贴心”的给自己也给学生留一条“退路”:如果愿意,依旧可以上传荐信,尽管这并非强制提交。

显然,其实学校还是更喜欢看到简洁有力的内容。对于这些喜欢“出题”Q&A 的学校,好好琢磨如何答题比准备荐信有用得多。

常见问题,怎么“答题”?

关系题:你们怎么认识的?

Please provide a brief description of your interaction with the applicant. How long and in what capacity have you known the applicant?

站在推荐人的角度,这并没有什么好“雕琢”的,是什么写什么就好。但作为学生,这其实对应的是“推荐人”的选择问题。即处理好推荐人 title 和内容说服力之间的平衡。

比如,一味地追求大牛荐信并非最优解,因为你们之间的实际交集可能相当有限,推荐人的 title 很有分量,学术声誉足够,但他对申请者的熟悉程度却可能不够。

一般而言,至少要有一位推荐人待过你的长期课程、指导过你的科研项目,这样他们申请者的学术能力潜力评价才真实可信。

能力题:这孩子有啥长处?

How do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pplicant compare to that of other well-qualified individuals in similar roles? (E.g. what are the applicant's principal strengths?)

显然,教授们在写荐信时不可能像学生囊样战战兢兢。他们不会盯着字数限制“答题”,只会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组织语言、表达观点。

鉴于多数老师在申请季都会面临海量的“求推荐”,写多了难免极易疲劳,或者他可能本来就不太记得你的形象。所以,虽然荐信确实是教授原创的,但内容却并非不受你的左右。

在和教授前期沟通的过程中,附上成绩单和作业只是基本操作。不动声色奉上彩虹屁后,在邮件里帮教授“回忆”一下自己的形象才必不可少。当你确定了自己最想要展示的优势和能力之后,尽可能多给教授们提供相关的“弹药”素材即可。

相信你的老师,他们并不是古板不懂变通的学究,在写荐信这件事上也是身经百战。既然答应了给你写荐信,你露个口风他们就晓得怎么帮你“美颜”~

批评题:不能没缺点,也不能大缺点~

Please comment on areas in which the applicant may need growth or improvement .

是 reference 而非 recommendation,就是因为学校希望看到一个真实而非完美无瑕的申请者。所以荐信里不仅要有优点长处,也得有缺点和不足。

当然,这些缺点和不足绝不能出在关键领域,比如你想学医但生物或者化学成绩一般。

另外,与其说招生官想要了解你的缺点,不如说,他们更想了解申请者如何认识自身的不足,然后如何克服缺点并成长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学校会要求推荐人写出在什么时候向你提出过这方面的建议,以及你是如何应对的。

表达题:语言的关键在于沟通

For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please comment on the applicant's verbal and written English ability.

虽然明面上直接要点评非英语母语者的语言水平,但本质上是希望了解申请者的沟通能力以及语言水平是否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有雅思托福成绩还要问语言能力的原因。

换言之,对申请者来说,平时和教授的互动就极为重要了。

重点不在于交流时的遣词造句,而在于积极表现出持续沟通的意愿,因为语言终究是可以学好的,但如果主观上缺少表达沟通的欲望和动力,那么雅思托福的成绩再高,也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大麻烦。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4年美国大学夏校申请开始

下一篇

ISEF香港赛区预选赛&香港青创赛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