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申请季已经开始了,还没开放的学校也就UCL和KCL以及曼大部分专业了。差不多下个月初就要全面开放了。今天我们聊下申请过程中,一些明面上不卡list,但会偷偷内涵你,卡你背景的学校。当然,这种只会在好学校里面发生。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说学校。
No.1 KCL
复盘下你的王这个学校给留学生最大的瓶颈其实就是偷偷卡你list。这个学校看上去没有list,比如商学院,211的学生85分的门槛,双非的学生88+的门槛。很多双非学生就觉得自己有戏了。但申完后会发现,自己被拒了。问原因,永远是竞争激烈。然后没然后了。申请费这个学校还死贵,从75英镑到120英镑的专业都有。
尤其是传媒类,专门杀双非学生。尤其是这两年,你的王真的拒双非学生跟闹着玩一样的,开局大家都是某双非90+,然后觉得自己稳了,能干掉很多同类其他学生了。
申完发现形势不对了,最终是自己不配了。报offer的基本都是某某211或985,或某某港本或澳科大,或澳本英本中外合作的学生。受伤的永远是双非。社科类专业倒是没太多这种毛病,但商科和传媒学院是很多双非学生无法抹去的痛。
有学生说kcl是不是有隐藏list,其实没有,学校其实没有list,不过择优录取,人家把所有学生放一个大的offer池里面,大家发放offer的时间都延迟到1月以后,然后再择优挑选。双非的赢面的确就更小了。
如果硬是要说kcl有list的话,其实一些经常入读该校的学生,会有学校的场域优势,比如暨南大学,上海大学这种申kcl就蛮好申的。他们入读率数据都挺不错的。话说以前其实KCL也不这样,双非一样录,搞先到先得,基本三周左右就放一波录取结果。但自从疫情后,学校发的录取太多,然后接受率又太高。
学校不得不找各种理由拒掉一波学生后。学校开始改审核机制了。而双非成了这种机制下的牺牲品。于是有了现在的集中一波大的蓄水池,然后择优录最优的学生放offer。申kcl这种学校要注意,双非除非真的特别优秀,经历也很好,分数在90+,否则商学院什么的,没必要去捐申请费了。以金融银行这个专业为例,中国学生大户专业,现在基本入读的双非也只是极少的双非财经本的高分学生而已,其他人均211+。
No.2 UCL
UCL其实明面上也不卡学校,只是分了两个类别,在group A的要求的分数就降低5分,不在这个类别的就多加5分。也就是说,即使管院,你分数够,你申UCL一样也可以申。这还是UCL优化后的产物。但实际上,你会发现,近两年ucl对于双非的学生申请难度越来越高了,offer持有率有明显减少。
而且不只是普通的双非学生,即使是西浦和宁诺的学生,offer持有率有明显的减少。现在的ucl虽然依旧是先到先得,但这个学校明显有学校优先级了。比如会优先录取A组的学生,而减少B组的学生,除非这个专业实在是A组的学生申请量过少,比如社科和教育类的一些课程。
所以你要问UCL有list吗?其实没有,但偷偷卡list吗,是真的偷偷卡,这个学校有很明显的学校偏向性。而且更喜欢录取本身英本,海本的学生。
对大陆本不能说是不要,但偏爱谈不上。就现在你分高也一样,也容易被灭。当然,造成这种状态的核心还是因为学生申请量大,即使在烂的专业,也有竞争者和你摆龙门阵。学校自然就是嗑瓜子看大戏。然后顺便找个瞧的更顺眼的。
个人觉得,申UCL这种学校,还是得做好选校规划,专业选择特别重要,要避开大部队的选择。你才有机会,毕竟他先到先得,越到后面机会越少,以及要做好补漏的一波申请。这种都会是信息差的机会。申不申的到UCL,除了最基础的背景要够之外,也是需要满满的技巧支持的。
总了个结:就现在英国这么卷的情况下,就劝一些学生,不要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条件很好,就值得去一些好学校的好专业。所以都死磕热门硬核专业。然后全聚德,最终要么去个差一个bar的学校,要么就被迫gap一年,这又何必了。申完,被拒的多了,你才啥都想明白。
你要知道,申请难度不是学校决定的,而是和你同类申请的学生多少决定的。今年这个专业卷不卷,申请量是1000,还是3800,这是你最大的风险值。就想ucl的管理这个专业,你英本一等73的分数不差了吧,一样也是拒,而且人家还有一道面试关卡。所以不要盲目自信。有限的几个list,第二个该怂还是得怂,一个申不到的时候在哭唧唧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