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审周期需要多长时间?一些单位不认OA未来趋势如何?

在国际同行评审周的盛大背景下,科学网和学术出版服务领先者意得辑(Editage)于9月26日举办了一场引人瞩目的在线交流活动,邀请了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代表和行业专家,与广大中国网友一同深入探讨了同行评审与学术出版的未来趋势。

本次活动邀请了包括兰州理工大学马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研究所的杨蔚研究员,以及国际知名期刊《The Lancet Psychiatry》的主编Joan Marsh,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的科研诚信经理和出版伦理委员会委员Matthew Hodgkinson,以及扎达尔大学的副教授Jadranka Stojanovski等行业嘉宾代表,共同探讨同行评审的众多关键议题。关于AI对同行评审的问题,我们请AI也来做了回答

此次活动受到了大家热烈的欢迎,小e总结了网友和嘉宾的精彩问答,希望大家从对谈中有所收获。

同行评审有哪几种形式,优缺点是什么,发表后的评审适用于哪种情形?

马军:第一种完全双盲匿名评审。虽然多数审稿人比较排斥,但好处是预防熟人朋友和小圈子审稿人故意绿灯,降低评审要求。第二种是审稿人信息匿名,审稿人没有压力,但作者在答复审稿人意见的时候有一定困难,不敢强力反驳,多数情况下只能顺着审稿人意见来修改。第三种是审稿人信息完全公开,这种情况下,审稿人必须在学术圈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为发表的论文数据和结论可靠性背书。

Joan Marsh:有单盲/双盲或匿名两种传统模式,作者不知道同行评审者是谁,而在双匿名模式中,作者的名字会从论文中删除。在开放科学和预印本时代,我不认为双匿名是可持续的方式,但主流的物理研究所最近将其所有期刊都改成了这种模式。如果审稿人愿意,他们可以选择在审稿上签名。

Jadranka Stojanovski:目前,最普遍的同行评审模式是双重匿名同行评审,即评审人和作者的身份都被隐藏。传统的匿名同行评审有很多不足之处:容易受性别、国籍、所属单位和稿件语言的影响,而忽略开创性的工作,无法发现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中的严重错误,审稿人在评价同一篇文章时提供的意见和评论不一致,容易被操纵,是不道德行为的温床,审稿人缺乏认可、荣誉和奖励,浪费知识和资源。

开放式同行评审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它的好处在于:加强问责制和有效的错误检测;在研究界建立信任和信心;促进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和知识与思想交流;鼓励建设性批评并帮助找出缺陷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审稿人及其贡献的知名度、认可度和声誉;帮助验证编辑工作的质量等。

然而,在开放同行评审中披露审稿人的身份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减少批评程度、降低诚实度、隐私担忧、担心报复和反响,或引起不必要的公众关注。

Matthew Hodgkinson:常见的模式有:单人匿名评审(又称单盲评审;我用的是NISO 和 STM 协会认可的术语)和双匿名审稿。双重匿名评审可减少对高收入国家作者的偏见。它会限制对利益冲突的识别。如果审稿人的名字被所有人知道,公开同行评审寻找审稿人的难度就会增加,但这也减少了审稿人表现不佳的可能性,而且他们往往会评论更多。将出版前的双重匿名、出版后的公开报告和审稿人姓名结合起来,可能是一种混乱但可以接受的折衷方案。

为什么需要同行评审呢?同行评审有标准吗?

马军:期刊存在分级,同行评审的基本要求是预防错误结论和学术观点传播;另一方面是认可作者观点,把研究结果呈现在不同的读者面前,每个期刊的作者,读者和审稿人队伍都是有区别的。一句话,让合适的内容发表在合适的期刊上,给合适的读者看。

Matthew Hodgkinson:我们过去没有同行评审。科学家们会互相寄信。然而,这种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17世纪,西欧创办了期刊,以便更广泛地传播这些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大量增加,编辑们发现他们再也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工作量。他们转而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同行评审。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道德丑闻;在美国,同行评审有助于避免外部监管。之所以要进行同行评审,是因为文章内容不合格、有误或者充满恶意,他们往往无法发现自己的错误。

人们认为,在广泛传播之前,最好由几个人对作品进行检查,以减少严重错误或谎言传播给读者的可能性。出版道德委员会为同行评审员制定了道德准则,其中包括对细节保密、如果有潜在的利益冲突或自己不具备资格则拒绝评审,以及不利用评审内容为自己谋利。

对于颠覆性的创新同行如何进行评审?

杨蔚:正常评审就好,如果作者觉得同行评审会阻碍自己文章的发表,也可以发表在预印本平台。归根到底,是作者为自己的文章负责,而不是期刊或者审稿人。只要作者坚信自己是对的,发表出去,长期宣传,从长远看,无论颠覆性创新在当时如何受到打压,最终人们还是会选择站在事实和逻辑一边

Matthew Hodgkinson:审稿人只能支持他/她对研究问题的看法,或可能拒绝他/她个人处理的主题的稿件,声称有不同的观点、发现和方法。审稿人往往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观点接近的工作,并倾向于科学现状。

学术交流与同行评审学术交流作为绝大多数科学家的一种认知方式,是在科学探索中养成的用以提高、纠错、完善认知的态度与模式,这种模式也构成同行评审的基础。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一个成果不断涌现的时代,应该如何细化两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杨蔚:其实我也不知道二者的分界线在哪里。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实验,原本是想证明某个观点或者理论,但是最终实验结果不支持,从而变成了颠覆式/破坏性的创新。如果一开始就是为了颠覆什么,其实也不是科学的态度,而是为了颠覆而颠覆。个人认为,从研究者的角度,不需要太关注渐进和颠覆的区别,只管去探索和探寻规律本身,让事实和逻辑去推导出渐进或者颠覆创新。

马军:同行评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分级筛选科研成果的一种方式。曾经发表在顶刊的论文,现在回头来看也是觉得非常简单。科学在不断进步,各个期刊的审稿人和学术编辑队伍也在不断更新,遴选稿件的标准也是动态的,这种螺旋式进步伴随科学出版过程。

Matthew Hodgkinson:现实情况是两者兼而有之。学术交流从来都不完全依赖同行评审,科学领域也并非总是循序渐进地发展。正如库恩(Kuhn)所描述的那样,科学往往是通过科学革命来运作的。各个领域的问题不断积累,直到无法解释为止,新的模式被发现,从而更好地解释数据,然后逐步完善的过程重新开始。我们确实有很多颠覆性创新,但它们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凭空出现。

同行评审周期需要多长时间?未来一稿多投算学术不端吗?

Joan Marsh:审阅一篇文稿所需的时间取决于论文的长度、难度和标准,以及审稿人的技能和经验、是否用母语审稿。重复投稿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Jadranka Stojanovski:同行评审过程的持续时间会因研究领域和期刊政策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根据政策,审稿人有时只需两周时间,有时则需要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如果包括稿件修改和必要的第二轮审稿,整个过程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当然,如果审稿人不积极响应,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更多时间。重复投稿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Matthew Hodgkinson:同行评审时间取决于很多因素——期刊、领域和运气!时间通常为 3-6个月,但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承诺的发表时间太短,这是一个警告信号,因为很可能是个骗局。将审稿人提交报告的时间缩短为10-14天,在大多数领域都很有效,因为审稿人往往要等到临近截止日期时才开始审稿,但这并不是审稿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很难找到审稿人,甚至很难找到学术编辑审阅文章是因为这些文章写得不好或让他们感到乏味。

学术出版未来OA的趋势如何,现在一些单位是不认这个的,之后会怎样?

杨蔚:OA应该是大趋势,目前发表的论文中OA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作者意识到,OA能让所有人免费阅读论文,对于论文的推广(扩大学术影响力)存在天然的优势。

马军:今后如果把论文发表和捆绑的利益完全脱钩了,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OA出版也是可以的,另一方面传统期刊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论文也是可以通过OA方式出版,以获得更多的阅读量和传播力。

Joan Marsh:在“Plan S联盟”的推动下,欧洲和北美的行业趋势是更多地采用开放式获取论文和期刊,以符合资助要求。我不知道这对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会产生什么影响。

Jadranka Stojanovski:我知道有一些把开放获取描述为价值较低的期刊倾向,这种倾向自九十年代开放源码期刊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然而,随着“Plan S”鼓励商业出版商转向OA出版,情况自此发生了重大变化,据估计,如今有一半以上的期刊论文是在OA上发表的。同样重要的是,要了解在你所在的机构,哪些是被认定为有声望的期刊,即什么是有价值的期刊。

Matthew Hodgkinson:我在OA 期刊工作了18年。研究评估需要尽可能摆脱对文章发表而非文章内容本身的考量。OA出版并不比付费出版质量低,许多OA期刊愿意发表负面结果、增量研究和复制研究,这实际上减少了出版偏见,提高了可重复性。OA在很大程度上是出版业的未来;所有主要出版商都在向OA过渡,特别是由于欧洲的S计划和美国的OSTP备忘录。

随着Chatgpt的爆火,人工智能异常火热,它会对学术出版同行评审带来影响?因为人工智能的影响,学术出版同行评审的模式、形式是否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趋势会是怎样的?

马军:人工智能评审不能完全代替常规的学术评审,最多在查重和图片重复使用、图片伪造中起积极作用。文章发表出来是给同行科研人员看的,AI替代了活人评审,那就没人看了,发表论文的愉悦感和获得感也就降低了。另外,不同期刊评审录用标准不同,还得依靠活人编辑来设定。

Matthew Hodgkinson:我真心希望人们能够冷静下来,不要滥用 ChatGPT和LLM。他们是有说服力的作者,但他们无视真理。他们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的验证。如果有人不能通过自己鉴定一篇文章,他们应该直接拒绝评论,而不是使用一个与时俱进的工具。

不过,未来我们很可能会在使用人工评估的同时使用自动评估。有一些工具可以评估图像和数据是否存在欺诈迹象,还有一些工具可以评估报告的完整性和质量,例如试剂是否已完全说明。精心设计和验证的工具将有助于同行评审。我们已经有了像 iThenticate 这样的文本相似性检测器,但这些工具可能会被误用,因为编辑们只是看重复率的百分比,而不是正确地评估抄袭行为。

ChatGPT:随着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确实可能会对学术出版和同行评审产生一些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

1. 加速同行评审过程:人工智能可以用于自动化和加速同行评审过程。例如,它可以帮助编辑人员识别潜在的评审人员,提供初步的审稿意见,或者甚至用于检查文献的原创性和引用的准确性。

2. 改善论文质量: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来改进他们的写作,以确保论文质量更高。这可能包括语法和拼写检查,以及更高层次的建议,如改进结构或提供更好的逻辑连贯性。

3. 拓展研究领域:ChatGPT可以用于自动化文献搜索和文献回顾,帮助研究人员快速获取大量相关信息,并且可能会促使研究人员探索他们以前可能未考虑的领域。

4. 挑战道德和道德问题:自动化同行评审和写作引发了一些道德和道德问题,例如: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人类的专业知识和判断?是否会出现滥用的情况?

5. 促使对评审过程的重新思考:人工智能的引入可能会促使学术界重新思考同行评审的定义和过程。这可能包括如何确保透明度、公正性以及如何处理人工智能系统可能犯错的情况。

6. 扩大全球范围:通过使用多语言模型,人工智能可以促使更多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使研究变得更加全球化。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可能会对学术出版和同行评审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学术界和出版社需要积极地应对这些变化,以确保高质量、公正和透明的研究发表和评审过程。

同行评审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马军:AI参与数据和图片真实性检测,期刊吸引优质稿源的竞争加剧,稿件评审周期和效率,可靠性事关期刊口碑和生命力,活跃的学术编辑才会在期刊里继续发挥作用,不被淘汰。

Jadranka Stojanovski:许多变化都是意料之中的,但我相信并希望期刊和研究人员会继续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同行评审,因为我认为同行评审能极大地提升科学文献。出版商将改进工具,帮助审稿人更容易地提交审核意见。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国A-LEVEL或将大改革!数学和英语逃不掉了

下一篇

家长出国留学孩子也能免费读书的国家有哪些?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