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污水排海让不少同学哀叹:以后连海鲜都不能吃了嘛?好巧不巧,这几天《新疆三文鱼喜获丰收,出口俄罗斯日本》的报道就迅速登上了热搜,甚至引来了官媒的站台……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被称为是离海最远的地方。作为伊犁地区的三大冷区之一,尼勒克县优质的冰山活水养出的三文鱼口感鲜香、甜美……”类似的通稿这几天纷纷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原本因为福岛核污水排海的影响,海鲜被很多同学默默的移出了自己的菜单,作为生食类海鲜中最常见的三文鱼更是首当其冲。这个节点,新疆三文鱼养殖丰收,产量达3000吨小目标的新闻可谓一下子勾住了“吃鱼群众们”的馋虫。
视频中,雪山脚下的广袤渔场看起来格外美丽,工人们打捞上岸的三文鱼看起来就鲜嫩肥美。至于评论区也满是“江浙沪等偏远地区不包邮”、“我居然活到了一个内陆向沿海销售海鲜的时代”的调侃。
不过这样愉快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质疑的声音也迅速出现:“确定不是虹鳟鱼?”、“如果是虹鳟说是三文鱼的话,心都黑了”。
显然,宣传稿中的内容和实际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所以,被口诛笔伐的虹鳟鱼又是何方神圣?
广大吃货平时语境中的三文鱼其实都是指产自挪威的大西洋鲑(Atlantic Salmon),包括刺身、寿司等生食都是其常见的吃法。这种来自北大西洋,肌肉橙红色、有着明显白色脂肪条纹、还几乎没有鱼刺的鱼肉,最早攻陷了欧美人的餐桌,又在挪威人成功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之后,登上了日本人的食谱。
从8/90年代开始,各种日料店在国内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兴起,盖在醋米上面的那块“鮨種”,配合着芥末和复制酱油,三文鱼开始为国人所熟知。而作为争议主角的虹鳟鱼(Trout),则原产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上世纪50年代经朝鲜传入国内。生物学上,虹鳟和大西洋鲑同属于鲑形目鲑科,虽然两者都是只能生活在冷水中的高寒鱼类,但虹鳟是终生生活在河川湖泊中的陆封淡水鱼,而大西洋鲑则是降海洄游的海水鱼。
由于口感、外形、甚至营养价值上非常接近,但价格却比大西洋鲑便宜得多,不少餐饮店明里暗里的使用虹鳟代替成本更高的大西洋鲑。
问题在于,淡水鱼引发寄生虫病的概率远高于海水鱼,这并非是因为海鱼没有寄生虫,而是由于渗透压的缘故大部分海源寄生虫很难在人体中存活。此外根据美国FDA的标准,即便是大西洋鲑,也需要在零下20度环境中冷冻7天,或者在零下35度环境中冷冻15个小时才能符合卫生标准。如果消费者错把虹鳟当做可生食的大西洋鲑,无疑有非常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争议的点也恰恰出现于此:除了大西洋鲑,鲑科下其他很多鱼类的英文名中都含有salmon字样。虹鳟生物学上和大西洋鲑来自同一科目,中文语境下把它也称为“三文鱼”只能是勉强说得过去。另一方面,新疆的渔场们在销售此类“三文鱼”时,也均在包装上注明了“虹鳟”的字样,严格来说并不算欺骗消费者。
其实,早在2018年,央广网就曾经报道过国内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是青海龙羊峡水库养殖的虹鳟鱼。没错,论起内陆产“海鲜”,青海还是新疆的老大哥。但新疆的“三文鱼”却在最近搏得更多的流量,这不能不说是网络营销的功劳。一方面瞄准辅导核污水排海的热点,用三文鱼打“爱国牌”;另一方面,突出新疆内陆产海鲜的差异感,顺利博得社交媒体上的关注。
在具体的营销内容中模糊化三文鱼的概念,避免提及虹鳟和大西洋鲑的差别。突出生产环境、运输过程的安全可靠,安排三文鱼刺身的图片或视频但并不明显推荐生食等等……论起来,核污水排海的危害还没显现,倒是先带火了不少相关企业。比如前段时间因为抢盐,大家才想起来茶卡盐湖不仅是网红旅游打卡地,它是真的能产盐,储量够全国人民吃上70年。
回到新疆产的是虹鳟还是三文鱼这件事本身,真正爱吃刺身的大概率能辨识,或者压根不会去购买虹鳟;而图个新鲜买回家的多半又会按照传统饮食习惯弄熟了吃。造不成严重食品健康问题的情况下,这波“西北内陆产海鲜”的新瓶装旧酒式营销属实一本万利~
今日市场营销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