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档案
学生信息:Ingrid同学
就读高中:Proctor Academy
录取大学:哥大巴纳德学院
专业:Environmental Study环境学
有力量、喜欢科学、倔强、有点女权,这是今天的主人公Ingrid给自己的定义。她从初中阶段开始与机构合作申请美高,进入Proctor Academy后又坚定的选择机构继续申请美本,在经历了申请-撤销-转正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过程,她终于被喜欢的哥大巴纳德学院录取,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她的申请故事吧!
01、因为契合所以喜欢
聊聊我所在的美高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Proctor的,我觉得这所学校特别契合我自己的个性特点。她不像其他学校那么卷,但非常在乎学生的各项发展。除了学术内容,学校还提供滑雪、马术等技能学习课程。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运动,进入Proctor之后才开始尝试接触,收获很大,而且不断挑战自我也挺符合我的求知特性。
相比其他美本和美高,Proctor的课程还是比较轻松的。学校的Honors课程和AP课程其实没有提供那么多,只提供核心课程,有一些还是需要自己去学自己去考。我们老师也没有完全按照AP的课程系统走,所以自己要花更多时间去应对AP考试。
课外活动方面我刚开始觉得Proctor还是略有欠缺的,没有特别的丰富,但疫情之后这两年,学生变得更踊跃,很多学生都会去开设各种各样的社团,所以现在还是有很丰富的社团活动,所以想要增加这一方面履历的同学们不需要担心。
但是竞赛层面上,比如说那种写作竞赛,或者科研项目,其实学校提供的资源是比较少的。学校一般只有课上有实验,有时候也会组织大家去附近大学进行交流,但是没有真正非常official的这种活动,想要参加还是需要自己去寻找的。这些竞赛或者科研的项目我有和机构从9年级就开始合作,所以机构的顾问老师们会在学校的资源满足不了的时候,给我做额外的安排。
从升学层面来看,我们学校有三个升学的counselor,给我分到的那个我觉得挺负责任的。大概十年级下的时候他就会介入进来,但是安排的活动不是特别多。
十一年级的中间他就会主动联系你,让参加他们的一些session,交流学生文书,询问我的各种表格有没有填好等。如果课程上有问题也可以去请教他,我的文书有一部分是寻求了我的counselor的意见。后期每到一个关键节点,他都会发邮件提醒,我觉得还挺好的。
去Proctor就读的中国学生并不多,因为疫情影响感觉更少。毕业走向方面,前两年有Emory、Tufts、UC Berkeley,去年有UC Davis、NEU、还有Madison。今年还挺好的,我们这一届只有三个中国学生,我去了Barnard,一个女生去了Tufts,还有一个男生是去了Brandeis。学校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所以一共加起来就会少一些,但是大家录的学校都还不错。
02、学术为王
艰辛的SAT之路
我觉得我在GPA这方面总体还挺好的。最差的是九年级,有一科是B+,其他的差不多都是93以上或95的样子。十一年级下有一门叫人文地理的课程得了B+,因为那门课程的老师比较刁钻,但总体来说Proctor还是挺宽松的,跟老师打好关系,拿A还是比较容易的。
AP考试我没有像其他学生那样考十几门,我总共就考了6门,包括微积分、宏微观、生物、人文地理、文学等,只有微积分是5分,其他都是4分。托福对我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但SAT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挺艰辛的,我考了起码有四五次,前几次都卡在1480左右,没有上过1500,后面本来打算放弃不提交了,抱着随便考考的心态去考反而分数上去了,所以我最后的分数是1530,不过这个分数出来的时候已经过了ED的申请截止时间了,所以我后面才会想要去撤销自己的ED申请,去冲击更靠前的学校。
03、丰富的活动
塑造了我全面且有特色的个人形象
我在校内活动的参与度上还是很积极的,首先是有一些领导力的职位,我是学校的Green Key Leader,主要是承担学校TourGuide这块的职责,我作为其中的一个Leader,会带领我们的团队安排访校活动。同时,我还是我们学校Environmental Club的Co-founder,也是我们学校Jason Rock Band里面的keyboard键盘手,还是马术校队的队员。
社区服务我也有积极参加,我们学校斜对面有一个小学,我会去教小学生们读书和数学;我还是我们mandarin department的tutor;同时我每周会有三次去图书馆教一些数学不太好的学生学数学。
然后,从校外活动上,我个人因为特别喜欢摄影,所以在机构老师的指导下参加过摄影比赛也拿过奖;我自己还创建了一个网站Blogger来发表我自己的摄影作品,还跟另外一个同年级女生一起coleader一个business项目叫Busipal,每周都会在不同平台发布和剪辑视频。
另外,在化学方面,我在机构顾问的指导下参加了Pioneer项目中environmental chemistry方向的研究,发表了一篇关于碳捕捉的论文,十年级的时候还上了一个Upenn的化学相关的夏校,去年春假的时候还去中南大学的实验室做了实习。
所以,总的来说我参加的活动还是比较丰富和多样的,应该也算是我的一个亮点吧。刚开始我是发现活动机会就去做,后来和机构老师沟通以后,就会更加有目标地去寻找一些相关活动,机构也在这个过程中给我提供了很多非常好的资源,而且会在我做活动的时候给出我很多建议,比如他们会提供一些比赛和活动的信息,会告诉你怎么去参加,需要哪些东西,怎么去规划等等,所以通常我都是和机构老师沟通好之后会再选择去做。
总而言之,我觉得机构给我的指导非常有规划性,我身边有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找顾问,就会有点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在哪里努力,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走,不知道自己的人设该是什么样。但这几年里,我跟着机构走就会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十年级之后每一个季度机构老师都会给我和我的父母列一个表格,清晰地写上我的目标,标明我选的课程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才能去到一个什么类型的学校,所以我看到这些心里就会比较有数,知道自己后面应该往哪走。
04、我的专业方向是如何定下来的?
关于专业,我个人比较偏向学理科,但是具体哪个理科方向我其实并不太清楚,但因为学校本身也有生物、化学之类的课程,我就发现自己对生物之类的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对化学很感兴趣,所以当时就想着要不要申请化学方向,但是后来在跟机构老师的沟通中,她其实建议我不要申纯化学,有点太难,所以我们就探讨其他相关方向,机构老师就建议我可以考虑环境科学,我在了解这个方向后,觉得环境方向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我也比较感兴趣,所以逐步就开始往这方面靠,后面做的活动也都会跟这个方向有点关系,就慢慢在这条路上有了一定的积累。
05、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申请之路
我的择校和录取过程还是有些坎坷的。择校的时候我跟父母就产生了分歧,最大的分歧是他们主要看学校的知名度,但我比较在乎专业排名、学校的专业设置、未来想学的方向上有哪些创新、或是学校有哪些比较强项的专业等。他们当时就挺不理解我的,所以我们在择校交流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冲突。
所以我的ED申请也是经过反复讨论的,当时机构结合我们家庭的想法和我的综合实力,建议我ED巴纳德,但我当时其实对这所学校了解不深,但我妈觉得ED巴纳德非常好,因为并入了哥大,排名不错,听起来也好听,面子上也好看。而且她觉得既然你到巴纳德了,还可以上哥大的各种课,why not?但我当时对这个学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而且当时我对女校也没有认知,总觉得可能混校更适合我。但是因为当时没有一个亮眼的SAT成绩,感觉也没有更高可以追求的了,就ED巴纳德了。
但没想到,提交ED1后,我的SAT出分了,到了1530,我就有点不甘心,总觉得我值得去更好的学校,所以我当时就跟机构顾问沟通,要撤销ED1的申请。一开始我提出撤销ED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大家的支持。我朋友劝我,我父母也劝我,机构老师也建议我慎重考虑,所有人都劝我。
但是相处这么久,我感觉他们也知道我性格可能是那种挺倔强的定下来很难改变的那种人。机构老师也不会强行要求我必须要挺她们的建议,因为她们觉得未来的人生是我自己来走,所以最终的决定应该让我自己来做。
当时机构老师非常正式的和我沟通,并确认,提醒我如果撤销了以后后面就不一定有比ED更好的院校了,我当时非常肯定地说我来承担后果,自己都觉得自己当时蛮有勇气的,可能也是无知者无畏吧。但我很感谢的是机构的顾问老师真的是很尊重我的想法,他们帮我分析利弊,告诉我风险所在,但最终的决定他们还是尊重我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强求我一定要听他们的。
由于已经撤掉了ED1,进入RD和ED2的阶段,我们就开始考虑这个阶段要申请的学校,ED2的时候,结合我的需求,我爸妈的需求,还有我们学校以往的录取记录,机构老师就建议我重点考虑下Vanderbilt。于是ED2 我就选择了Vanderbilt,但今年的申请竞争比较激烈,很多学校的ED阶段的申请人数大幅上涨,留给ED2的名额也是非常少的,Vanderbilt 把我给拒了,所以我就进入了RD的申请阶段。
但是在RD阶段我经历了接二连三的被拒,只收到了包括BU的presidential awards奖学金,Madison、凯斯西储等学校的录取,我想去的UCSB也把我放入了waiting list,巴纳德也把我放到了waiting list,我当时其实很崩溃,也很后悔,尤其是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些人发出了自己的profile,说终于录取了巴纳德,我看到人家都比我牛,还ED申请的巴纳德,我都不如人家我还在这挑,然后我又从Ins上看到巴纳德这边发的一些学校的情况,我就对这个学校的了解多了很多,觉得这个学校也是非常有活力的,很多方面都非常吸引我,可能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心理作怪,我就很希望巴纳德能够在转正阶段把我给录了,所以后面又请机构顾问老师帮我复盘,看看从哪些方面我还可以再去努力重新获得Barnard的录取。
经过我和机构顾问老师们不断的努力,终于有一天,收到巴纳德邮件问我:今天下午3点可以接个电话吗,我就超级开心,感觉经历了跌宕起伏终于峰回路转了。
06、如何在文书中体现我和学校的匹配度?
文书方面,因为我的学术没有那么强,机构老师就说我们一定要在文书上把亮点做出来,把个人特质体现出来,刚开始她跟我说文书可以定一个大概的主题方向,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的骑马和滑雪,这两项运动在很多中国老一辈的眼里,都属于比较危险的运动,是女生最好不要去参加的活动,我在这方面因为深有感触,所以就想把这个作为一个主题,我就在主文书里讲的是作为女生她可以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尝试不同的东西。不一定说那种江南小巧的女生才是最可爱的,可爱的女生也可以是有很多肌肉的那种,leadership roles也不一定只归属于男生之类的,后面写完我自己也特别喜欢我的主文书。
然后ED的小文书我也很喜欢,因为我自己本身其实是有一些女权的特质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可以很好的和巴纳德做一个呼应,因为这个学校也是很在乎女生的个人发展和自我意识,我就把这些方面体现在小文书里面去展示我们的匹配度,后面巴纳德在转正阶段能够录取我,我觉得这个文书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然后文书方面机构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当时开始写的时候,我自己是挺想用那种比较抒情的手法,用一种感性的方式进行交流,但是后来机构老师都告诉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来写,因为本身文书就有字数要求,发挥的空间本来就不大,所以这种抒情手法可能到后面就没有重点了,所以该直白的地方还是要直白的,后来我就听取了老师们的建议,然后等我写出来后,机构老师也是指导我反复优化,我相信没有机构老师的帮助,我一个人写肯定没有办法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水平的。
07、迷茫焦虑后关于成长的思考
我的申请过程可以说是有迷茫也有焦虑,有收获也有成长的。
因为我是一个很倔的性格,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其实挺高的,所以当时撤销ED学校的时候也是跟家里大吵了一架,但是在递交完所有的申请之后又非常的焦虑,就是因为我身边认识的人里,有非常多成绩非常好、成就非常高、而且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非常卷的那种人,所以我自己就陷入了一个特别煎熬的阶段,就开始精神内耗,觉得自己什么都申不上,没有一个学校会录取我,精神紧绷到什么都没有兴趣去做,而且我在RD阶段申了很多排名前15的学校,结果等出结果的时候,连着三天,都是收到拒信,到最后一天我实在绷不住了,就大哭了一场,觉得自己这4年的努力其实还是不够的,当时在那种大环境影响下,就很容易质疑自己的能力。
但是后来,我就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就会慢慢想明白,明白每个人可能人生轨迹都不一样,你看到的是他很有成就的一面,但是他努力的时候你也没有看见。而且每个人背景不同,擅长的也不一样,他的天赋在哪里和你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人他可以达到那个高度,并不是因为你不行,而是有些天生的东西在那里。
07、均衡时间,勇敢尝试,跳出舒适圈
均衡时间。一定要均衡你的休息时间和你的学习时间,千万不要为了学习把自己身体搞垮了。我觉得我平衡时间的能力还可以,因为我不是一个很拖的人。我要是做的话,很快就会把它做好,不会拖到最后一天。我一般是一有时间就做一些,能多做就多做一些,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不像其他人那样睡很少的时间,我11、12年级也都睡的挺多的。
勇敢尝试。我觉得大家一定要在高中阶段多去尝试,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比赛肯定会落榜,但是你试了才会不留遗憾,多试没有坏处,包括申请学校的时候,也可以尽量多尝试一些学校,这样给自己多一些机会。
跳出舒适圈。我在刚上高中的时候一开始不是很敢跟本地人交流,尤其是因为疫情远程的一年之后,同学们都在变的越来越close,但因为我一直在远程,就有点置身事外的感觉,后来去美国上学后的上半年我都是很自闭的一个状态,只敢跟几个认识的人说话。
后面我就反省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就慢慢转变自己的心态,就开始reach out开始social life,慢慢地就有了更多的朋友。刚开始我还是有点怕文化差异,所以在我认识的人或者是跟我讲同样语言的人那里我非常舒适自在,但碰到要讲英文的环境,我就会担心别人嫌弃我的英文不够好,所以就尽可能的回避这个事情,但后来自己也认识到,更多的是自己想的太多,这种心态转变后,我就变得很社牛了。
机构顾问说
和Ingrid以及家庭的协作开始于初中,在帮助Ingrid申请到新罕布什尔的Proctor academy以后,家庭选择和机构继续协作进行美本的规划和申请。
在专业的引导方面,我们从9年级开始和家庭讨论,确定下来大方向是STEM,然后在这个方面,先探索了化学,利用网课和假期时间帮助Ingrid通过在线资源开始探索化学相关的内容,在11年级下,经历一系列探索以后,确定下来环保这个小方向。
在申请学校沟通前期,家庭希望可以冲刺前20学校里面的藤校为主,所以我们在结合学校历年申请结果(过去5年内,所有前20的录取基本只有2-3个学校)以及Ingrid自己本身的情况(GPA 10%+SAT 接近1500+1门 AP 5+摄影和骑马的奖项),选出了ED考虑的几个方向。Barnard(哥大女校)和康奈尔(高中过去5年有录取记录)成为了最后讨论的两个重点,最后在考虑到地理位置以及以后深造方向以后,确认了Barnard ED。
11月,在学生考完最后一次SAT出分到1500+以后,学生想要换一下自己的ED,冲刺一下更高的学校,在沟通完利弊以后,我们和家长都决定尊重孩子的想法,重新调整申请方向,从Barnard的ED申请里面撤下来,重新准备EDII以及RD的申请,但是因为EDII的选择有限,而且本身高中在前20录取记录比较限制,所以基本就把重心放到了RD的申请上。
在RD结果出来以后,Barnard先给了等待,我们及时分析学校的招生策略,做出来等待名单的争取方案,在4月中给到了学校非常明确的等待名单转正的意向,终于,学校在4月28日联系了学生,确认转正。
整个过程确实比较跌宕起伏,孩子在过程中也经受了多重考验,但是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在面对各种可能性时的相对的沉稳和淡定,也勇于接受因为自己选择带来的后果,这种勇气非常值得赞赏。就像咱们当时选择撤销ED时,最后和学生确认说的“如果你撤销了这个ED,很有可能你后续录取不一定会比这个学校更好,你想好了吗?”学生当时很肯定的说可以,只要给她一个尝试的机会,家长也非常支持的,愿意给孩子一个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
虽然都是录取自己的ED学校,但是一开始的录取和撤销-转正录取还是在孩子的教育上面有很大的区别,在机构,我们从来不武断的打断孩子的思考和成长,因为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有时候有些弯道是挑战也是机会,相信Ingrid从这次申请里面得到的不单单是自己对于梦校的实现,更是在成长路上很好的一个自我价值的实现,毕竟不是所有梦想都有第二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