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教育这个事本身是去抢资源,而在抢夺资源这件事上本身有很多信息差。在如今2023这个时间段,国内稍微有点能量,有点认知的家庭,已经放弃了高考这个赛道了。或者说,高考不是很多家庭的唯一赛道,他们退路太多了。低认知的家庭,或者普通家庭往往没得选,基本最多能做的就是给孩子补补课,把几门成绩武装上去,最好能武装到牙齿。
然后在高考这个独木桥上挖啊挖啊挖。挖少少的坑位,开小小的花。成绩好点的学霸还好,成绩一般的,或者中游的,其实每年都有各自的悲欢离合。每年的高考,家长也累,孩子更累。国内的教育的本质是筛选人才,通过高考这个事给你划三六九等,让你去不同的本科再继续层层筛选。本质不是培养人才,而是筛选出合格的合规的符合他们学历需求的那一拨,再去分配更好的资源。
所以,大陆的教育资源极度内卷,有限的好学校其实并不够分配。而未来毕业生人数会越来越多,前阵子有人统计了每年共招收大学生人数。从1978年开始,全国共招收40万人次,到2005年,共招收504万人次,到现在20022年一共有1193万大学毕业生。而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未来几年,这个数据将达到1500万的人次。
这个数据的增长在匹配下国内有限的211和985的坑位。其实如今的国内学校位置早就供给严重失衡了。高考很难有出路,普娃在高考这个赛道很难出挑,即使牛娃,也会被各种各样的牛娃挤到一边去。所以,稍微有点认知的家庭,稍微能为子女提前规划的家庭,稍微有些经济实力的家庭,都不会盲目去选择高考这一个赛道。没选择或只有这个一个选择的代价太大了。孩子的试错空间太小了。
家长本身来说,其实就是孩子未来的规划师,你不能决定你孩子天赋多好,学习多好。但你能掌控他未来能有多少选择,并和他或她商量下来选择最匹配他们的一条道路。像现在,很多中产家庭已经开始卷香港身份,父母一方先拿优才身份,给孩子提前规划,走香港DSE路线,提前为孩子布局,再通过DSE的分数转化到国内的清北这些名校。
你不需要考到很高分数,因为这个身份本身是一层对家庭经济,实力,认知的筛选。你过了这层身份,孩子有国内成绩的底子,只要英语能提升上来,进一个好点的985跟玩一样,进清北一样不难。这也是国内普通家庭高考更难的原因,因为你们早已经不在一个赛道上玩了,很多人在拼命的抢有限的考位。而大多数考位,其实已经被提前放出去了,放给海外学生,放给一些有位置绑定的学生,放给确确实实的牛娃。
除了香港的DSE路线,港澳台的华侨生联考也是个思路,一样是报名人数小,考试内容简单,竞争小,录取分数线直接拉到最低,很多学生进名校就是低分入名校。还有人会质疑,这类学生即使拿到名校入场券,但本身能力或学术不够扎实,以后也不过尔尔。这又是认知方面的错误。未来就业,或者其他,你们一样不在一个赛道,同样是名校毕业,你辛辛苦苦海投100个岗位,能喊你面试的没有多少个,因为你除了学历,其他履历都相对普通。
而这类提前规划的学生,早就去你梦想的公司实习过,被内推过,甚至熟悉他们的模式。他们能中的概率本身就比你更大。再说有的学生,本身能带资源进去,尤其是金融这个领域,名校+资源进组就是王炸。当然,他们也需要技术流去做研究员的苦力。这份差事是你能卷的路,但一样千军万马,你艰难进场,做最苦最累的活,拿不到最高收入。
还有些家庭,其实早就脱离了高考路线这个赛道,直接选的国际学校,有的在国内读a-level,或高考失败了直接跑国外读个Foundation,预科桥梁一年,直接去海外读个qs前百的本科,回国直接对标top 985,比如去英国,你读个kcl的预科,只要65分就可以升学你的王这种名校,本科三年就读完,本科成绩只要过得去,能达到60+,硕士去个UCL并不难,成绩在好点,硕士去个LSE或牛剑也不是没有。有些你们认为的高考的失落者,换了条赛道,一样名校身份杀回来。最终你们又在求职这条赛道相遇,而此时,他们在头部,你甚至还没到腰部。
总了个结:教育这个事,不是靠孩子读出来的,是靠家庭规划出来的。为什么有的家庭孩子和你天赋差不多,但出路不一样?
那是在你们看不到的角落,家长们在不断的研究可行性的信息差,不断的在为孩子筛选优质的教育资源,当然,资金上的投入一样也是你看不见的门槛。而门槛这件事本身就拦住了很多人,这个东西又回到了前面说的资源的分配上。高考也是通过高考这个门槛去设拦路虎。只不过认知更高的家庭,已经脱离了原有的规则了,不和高考玩了,有更多路线可以选了。但终局都是一样的,一样拿到名校毕业,然后回国把好的资源给抢走了。
这类资源被拿走得越多,普通学生就越难。而且越往后,普通留学生越难出来。说得更扎心点,不要指望高考再出来了,这可能已经是人家不愿意选择的一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