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ISEF不能直接参加,进入决赛的选手们都经过了各国附属赛和区域赛中的层层筛选,是当之无愧的百里挑一。
进入ISEF决赛的选手都是什么样的牛娃?他们是不是各个AP考5分?还是那种每天泡在实验室的科研发烧友?
在决赛后的Education Outreach Day,今年ISEF的几位决赛选手“慷慨解囊”,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科研故事,其中竟然有不少是“普娃”逆袭?!
让我们一起来开开眼!
2023 ISEF决赛选手
Aurora
数学 二等奖
大家会的东西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发挥创造力,这个社会需要我们将这些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发展。
虽然可能你不相信,但我其实在数学或科学方面不是很好,在AP微积分考试中甚至没有得到5分...但我在这个项目中,我依然凭借自己的想法和努力在为STEM领域做出贡献。
高中生的科研其实并不强制学生在学科上攀登高峰,尤其在ISEF的赛场上,创意更加重要。
就像Aurora说的,也许她的学科不是顶尖水平,但是凭借自己的创意和社会责任感,她依然一路闯到了决赛。
面对全球市场的供应链危机,Aurora就给出了自己的独特答案:用几何方法来解决!
相信正是这样大胆又天马行空的想法,让她从一众选手中脱颖而出,在数学这个硬核赛道,拿下了小行星命名权!
此时,另一位“玩心”很重的选手有着和Aurora相似的看法:
2023 ISEF决赛选手
Sanjana
环境工程三等奖
我曾经把科学家想象成那种书呆子,所以从来都认为科学和我无缘,毕竟我爱好太多了:喜欢画画、喜欢写作、喜欢弹钢琴......
在社会上,有不少人都和曾经的我一样有这样的刻板印象。但在ISEF的赛场上,我逐渐发现:科学家其实最需要的是创造力!
而且科学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对科学充满热情的人!科学需要书呆子,也需要我这样的“玩咖”。
Sanjana的项目是利用3D打印工程生活材料分解环境污染物,在兼具创意的同时,还非常的生活化。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
- 生活化的问题
- 方法的结合与创新
- 社会应用价值
这三个指标,其实也是近年来ISEF对于学生项目的要求。高中生的科研从来都不是从0到1的创新,而是希望学生能够从生活出发,通过已有的科研结果,做出一个“新”的东西,并且能够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如何将孩子在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兴趣转化为科研的灵感?
作为国内唯一连续两年拿下小行星命名权的青少年科创团队,这个我们有经验!
作为如果你也想要在ISEF的赛场上突破自我,赶紧扫码联系,趁早规划很重要哦!
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1、什么是ISEF?
Regeneron ISEF ,全称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由再生元制药公司冠名赞助,又名再生元ISEF,是全球重量级的青少年科研科创赛事。
ISEF面向全球9~12年级的中学生,涵盖了几乎所有学科,包括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程、社会科学、生物学等21个细分学科。
每年会有1,800余位学生在地区附属赛事中脱颖而出,获得通往ISEF总决赛的门票,争夺高额赛事奖金和科研荣誉奖项。
2、参赛资格&路径
ISEF实行选拔赛制,没有人可以直接参加。学生们需要从各个国家/地区的附属赛中脱颖而出,才有机会拿到 ISEF全球总决赛舞台的入场券。
单人或不超过3人组队,学生需要在各地的ISEF附属赛事中取得亮眼表演,才有资格获得决赛的入场券,与来自全球的优秀同龄人角逐奖项。不同地区的学生参赛方式也各不相同。
美高学生
在晋级ISEF决赛之前,学生需要先参加自己所在州的附属赛。
- 以加州为例,学生需要先参加ISEF在当地的地区赛,获奖者晋级州赛,再到ISEF决赛由于每个州的学术水平、华裔数量不同,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国内学生
大部分中国学生想要晋级ISEF决赛,都需要通过中国科协的考验,也就是ISEF的中国附属赛:
- 全国青少年科创赛
- 英才计划
其中,与ISEF决赛较为相似的就是全国青少年科创赛。学生在附属赛事中获得的奖项同样具有很高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