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下来想讲的东西,其实藏在心中非常多年了。我自己是从初中开始就在美国读书的,所以很多我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以及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孩子的教育理念,往往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回国从事留学行业这13年来,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出国留学的孩子们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尤其是2-3线城市的孩子们。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下,他们现在及接下来所面临的挑战,远远超过一线城市的孩子们,尤其是在经济上的挑战。
走留学这条路,或许就是在这个卷到不行的时代,给孩子买一个未来可能的竞争优势。当国内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相反的,美国正迎来了自1969年来最低的失业率。最近美国的工作签证中签率也大幅度下降。在某些方面,这个事件并不一定是坏事,起因是留学生受惠于美国火热的经济表现,毕业后在美国找到工作的概率大幅度提升。
但是,二三线城市的家长们,想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往往面临着家庭资产更大比例的降低。毕竟在收入和家庭资产整体较低的情况下,留学的费用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压力也是更大的。而且近年来,如果想要进入国外顶尖名校,家庭的投资要比往年更大得多。有竞争力的孩子们,往往从小就接受了全英语的教育,体验世界加强世界观,并且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能力提升的活动。但是现在动辄一年30万的顶尖国际学校费用,是绝大多数家庭所承受不起的。
这就有点让我想到了学区房。有钱人可以花更高的价格买到学区房,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但是差别是,学区房使用过后还可以卖,拿回原本的投资。但是国际教育的钱,一旦花出去,就是实打实的花出去了。
因为家庭收入及财富的差别,除了少数自身极度优秀(别人家)的孩子外,往往也决定了孩子未来出国大学的好坏。因为美国所讲究的素质教育,在国外很普遍,是因为国外的教育体系已经把这些活动变成了学校课程体系或是社区活动体系的一部分。比如美国每个社区都有非常多的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而且都是免费对群众开放的。而且有些学校甚至从小学开始,就会针对不同兴趣的孩子开始做个性化培养。以体育方面为例,每种体育都会有教练,一路上来鼓励及辅导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及爱好。
而美国的大学也特别注重这种理念的可持续性。美国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对体育或是其他才艺上有特别天赋的学生,也会给出很大幅度的加分。比如全美顶尖的橄榄球员或是篮球员,只要学术条件不是太差,基本上可以选择全美任意一所大学就读。而且艺术好的学生,也同样可以透过作品集,为本科申请添加非常多的优势。
但是在国内,因为教育体系主要就是以硬核学科教育为主,也因为客观缺乏这方面的条件,所以留学美国加分的才艺或是特长,一般只能是在课外靠钱堆积起来。而且即使家长有这方面的意识,迫于学业的压力,往往也只能选择放弃,尤其是在小学毕业后。我看到太多国内的孩子,在小学时候有很热爱的才艺或是兴趣,但是都在临近小升初的时候被无情地抹杀了。
我觉得至少在目前,小升初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许多在一线城市并且有留学意识的家长,会在这时候或是更早,就选择送孩子去国际体系的学校就读。因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打好了语文和数学的基础,并且学到了国内在纪律方面的美德。孩子这时候进入国际体系,比起太早进入国际体系的孩子们,在学术和自我管理上会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孩子在小学所发展的兴趣爱好,可以不用间断,持续得到提升。
我发现这个时间点进入国际教育体系的孩子,整体的发展其实会更全面。从初中开始接触全英语的学习,孩子的英语能力也可以在进入高中前,得到显著的提升,甚至在语言考试成绩上也能大有斩获。对未来申请国外大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问题是,国内除了一线城市的家庭外,很少有这方面意识的。大多数家庭还是抱着“中考没考好再考虑出国”的态度。但是当这些二三线孩子从高一才从体制内教育进入国际课程体系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在这个赛道上,还没开始就已经输了一大截了。
以南京为例,很多家长都抱怨,为什么南京在录取美国名校上的成就大不如前?我个人觉得,就是因为目前在南京,还是有很大比例的孩子,是在中考出分前,根本就还没有做好孩子要不要出国的决定。
这些孩子在高一和高二两年,要把别人多年为出国准备的项目和活动都完成。这些活动包括有:英语学术能力、英语表达能力、SAT考试、托福考试、AP考试,才艺、体育、国外竞赛、领导力、社会责任活动、国际视野、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构建、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批判性思维等。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真的是强人所难。所以二三线城市,因为大多数都是从高中阶段才开始走上国际教育这条路,走起来特别坎坷,出现心理问题的大有人在。反观一线城市那些提早就有出国意识的孩子们,他们的高中生活虽然也不会轻松,相对就丰富多彩多了。
希望今天看到我这篇文章的各位,都能和孩子有出国意向的周边朋友们分享一下,让他们尽早做好准备,拉长战线。让孩子在高中阶段不至于这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