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学姐分享了关于奖学金申请的干货信息。很多同学都在后台纷纷留言,询问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小编汇总了高频问题,对学姐进行了一次采访。本期给同学们带来的就是关于奖学金与外导的答疑。
外导title必须是professor才能通过CSC审核吗?
同学们无需过度关注导师的头衔,CSC审核中更关注的是导师能否在科研中给予你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国外高校一个系的professor非常少,很多professor的课题组学生众多,组里除了博士还有小导师和博后,日常工作繁忙,需要兼顾科研、管理、社会事务和合作项目。因此,导师很难顾及每个人。
在CSC的项目评审过程中也是会考虑到这个情况,所以不会对外导“唯Professor论”,associate professor,assistant professor,reader,senior lecturer,lecturer都是CSC会纳入考虑的。
外导往届有无CSC学生会影响评审吗?
同学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CSC只会评估这个导师的科研水平,是否有足够精力关注学生科研等,不会对该导师往届是否有CSC的学生给予过度关注。
不过,如果该导师在之前有受到CSC资助的学生,那么同学在套磁阶段可以积极申请这类导师,因为这类导师往往对中国的CSC学生比较欣赏,能套磁成功的概率更大。
外导对待CSC申请者的态度?
在上一个问题中我们已经提到过,建议同学首选招收过CSC学生的外导。
那么外导对于我们这类CSC资助的博士又是持怎样的看法呢,这个问题我们咨询过很多外导,包括连续招收过很多届CSC资助博士的导师,也有第一届招收,但一次性招了两个CSC博士的导师。
首先,导师们的统一观点是,中国学生在硕士阶段都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也发表了一些文章。这样的学生进组之后可以更快适应,更快上手新的项目,这是很多国外的授课型硕士所不具备的条件。
其次,CSC资助的学生在很多导师的眼里算是“白嫖”了一个学生,因为不用给学生发放生活费,或者说发放工资,这对于很多科研经费相对拮据的项目组来说是非常好的,所以很多老师也会倾向招收CSC的学生。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导师们会比较担心学生最终没有申请上CSC,这样老师在整个套磁阶段付出的辛苦就会白白浪费。所以导师们也会对学生的资质进行评估,确保学生有很大几率申请成功。
外导会很在意申请者本硕阶段发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文章及文章的影响因子吗?
很多学生在硕士阶段仅发表了少量,甚至只有一篇中文文章。
我们也特意咨询了外导这个问题,导师们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You don’t need to do a PhD for PhD.”
大部分导师们认为有中文文章的发表经验,说明学生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养,包括完成课题,文章写作,文章发表等,这对于博士之前的“准备性”科研素养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