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十多个本科转过专业的学生。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学姐,我应不应该把转专业这件事放到PS里面呀?”其中一部分人是担心转专业前的绩点不够理想,也不乏同学因为转专业而多读了一年本科。针对于这些问题,今天我想结合自身的经历给同学们分享如何在PS中讲好转专业这件事的一些技巧。
关于PS,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
学校、导师希望看到学生为什么选他(她)?
-
学生从过往经历中学会了什么?
-
这些经历又与学生未来发展有什么联系?
因此,同学们在写PS的时候不应该只浮于表面的描述过往经历中的重要事件,更不是生搬硬套地拓展cv上的内容,而是要深挖经历+多思考,进而让目标学校及导师了解到学生做的每件事情有什么“Motivation”。
字数方面
不同学校及不同专业对PS的字数要求不同,一般在600-700字;而一些学校可能只要求500-600字。
内容方面
-
学生的学习背景,包括学校和专业情况。
-
学生的其他经历如实习、社会实践、暑校、参与过的conference和seminar。
-
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学术目标或是职业目标。
-
学生选择申请这个学校和专业的理由与动机。
在修改PS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你目前所拥有的优势是什么?
-
专业及其他经历中有异于他人的部分
-
已经具备的较为明确的学术目标或职业目标
-
选学校和专业,甚至是这个导师的动机所在
对于有过转专业等其他特殊经历的经历的同学而言,在写PS时经常会纠结是否应该把这些经历如实写在PS中。我个人认为,PS能容纳的内容有限,可以称得上寸土寸金。因此这些特殊经历需要在有规则的筛选并加工后再决定是否写入PS。例如:
-
学生选择了跨度较大的转专业,是需要对此作出一定合理的说明。
-
转专业前后GPA均比较普通的同学则不必占用宝贵的空间来说明此点。
-
如果转过专业且GPA低的一个学位,建议是好好利用此点。
我在辅导学弟学妹们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尝试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而不要拘泥在成绩or课程难度上。”为了方便更多的同学理解,接下来我将用我个人案例来具体展示如何转换角度。
因为转过三次专业,王学姐每天需要阅读大量的德语文献
-
TIP1: 转专业呈现出个人动机
同学需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转专业?专业相关的经历让你认识到什么?又如何影响你?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挖掘其中的内在联系,它也许就能使你的PS在第一部分就让人眼前一亮。
以我自己为例:从工科转向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建筑是高度与艺术史重合的、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此外,我在描述该段经历时着重于“在本科阶段为了深入了解艺术的人文性质,转而多修了一个艺术教育专业,以研究艺术对人的作用”;另外,对于教育与艺术史的衔接,则是以人文为媒介,链接了最根本的“人”的问题。
关于描述自己motivation时,根据自己的目标去表达你想要的是什么?例如,我在硕士期间的艺术与社会学的关系的研究,转而把转专业的“Motivation”转向了“我转那么多,还不是为了在这个领域有所发掘?”因此,我读博是希望可以日后能真正地从事底层的田野研究(学术目标),为这些人作出努力(现实意义)。
-
TIP2: 低GPA如何巧妙“美化”
对于一些差别比较悬殊的GPA,应当做出合理化的解释。例如我在建筑阶段GPA比较低(2.5),在文书中是这么解释的:“我把重心放在了建筑作为了人文性的方面,而忽略了它作为实用性的部分”,如果是高GPA,例如: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艺术与社会的普遍联系,及其在普遍的“人”的研究意义……”。转而把自己包装成一个“虽然人无完人,但我有野心和兴趣驱动地学习,可以持之以恒地对某一个大方向深入研究”。
-
TIP3: 选校(专业)的动机
我们学校能够帮助你什么?是实现学术目标还是职业目标?为什么不是其他学校而是我们呢?此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例如:你校拥有学科前沿的研究,可以有较为充足的实验时间等。
特殊背景经历经过思维转化,完全可以从侧面体出你对学业目标、社会实践的追求。因此在修改PS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需要明白,所有内容都是为了展示你从特殊经历中获得了什么,这对你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帮助。记得从自己的经历中好好挖掘,毕竟是过往经历造就了现在的你。尽管是转过专业,或者是低GPA,努力把握好经历中的每一个转机,积极转化为优势,会让你的PS更为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