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2022ers已经开始准备RP了,然而面对这个高难度动作,学术小白们还是有点摸不清头脑~写作中的问题屡见不鲜。
那么就让我来揭秘一下RP写作中的常见错误以及提高RP质量的技巧吧~
大多数同学能够从文献中总结出up-to-date的研究进展,然而关于研究背景的叙述,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例如从实验方法的革新,跳到应用方面的发展。看似都cover到了,实则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正确做法:Make a “story”
RP说到底是一篇高级的学术写作,需要清晰的脉络。我们可以参照SCI论文中的Introduction部分来写研究背景。
具体来说,可以把Introduction部分比作一个童话故事。青蛙王子遇到了心仪的公主(研究目标),但是苦于自己暂时尴尬的外表(current research gap,即当下的研究困境)。后来,青蛙王子费尽心思找到了解药(新的研究策略),最终变帅(实现阶段性目标),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结论和展望)……
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子:
这里的“要求”更像是一个“潜规则”,即导师或院系设定的毕业条件。
如果你的research scope太窄,仅需要一两个小课题就能完成,对应发表一两篇低IF的论文,那么研究意义也就非常有限了。
相反地,如果你的research scope太宽,在RP中只能泛泛而谈,就好似“隔靴搔痒”。对方导师看不出明确的new science,也不会认为这会是一份impressive work。
正确做法:张弛有度
一般来讲,英澳港新的博士为期3-4年,美加博士为期4-5年(特殊情况延期除外)。那么我们RP的scope应该刚好cover对应的时间范围:平均每学年 = 1篇小论文或半篇大论文的工作量。
同时,要保证RP的完整性,做到有头有尾。例如从研究现状到研究方案,再到研究特色和前景应用,前后都要涉及到。
我见过太多长篇大论的RP。港真,有些叙述是可圈可点的。但真的会让人感觉乏味,兴趣就更谈不上啦~
很多牛导会把学术研究当成一种心灵艺术,繁冗的文字恐怕是误解了这个美妙的词语……
正确做法:让图表说话
聪明的策略就是制表画图!让Figure和Table成为你高端学术创新的“代言人”吧~
图片常用在Introduction和Research Plan部分,可以由简单的一两个panels来说明原理,也可以用多个panels说明同领域各项研究成果,还可以制定出研究流程(如下图)。
表格最有效的就是Gantt Chart——体现你的时间安排,即每几个月完成哪些具体环节。
这其实是我也犯过的错误,就是把研究意义写的很大,下分的各项研究任务都不好完成。
如果对方导师认为你的研究困难重重,那么他或者会对你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或者对你的能力产生质疑。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而言,都不是好事儿。
正确做法:先实现一个小目标
你可以参考一篇同领域、中等水平的研究论文,与它相当的研究结果就是你的第一个研究目标。
再此之上加一些创新点,比如新的方法(Methodology)、新的测试(Measurement)、新的模型(Model)、新的应用(Application),形成第二个和第三个研究目标,就能够撑起一篇合格的RP啦~
不少同学的原版RP里,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中式表达。这会让老外很费解,给你们原本就存在gap的学术沟通又平添了难度。
更常见的,是把备战大学四六级、雅思/托福作文时背诵的固定搭配和句式直接拿来使用。殊不知有些词句用来凑字数尚可,但放在高级学术文章里就是废话。比如“It is well known that…”和“Generally speaking…”,就深受牛导反感!
正确做法:native speaker专业辅导
根据我与教授多次探讨和自己多年指导RP积累下来的经验而言,在RP中——
1)语言能够表情达意即可。建议选用常见词,特别是科技文写作,不需要过分修饰。
如果引入概念,记得用简单词句稍加解释(见下例);
2)长短句交错使用。长句太多,会产生阅读压力。这点其实跟中文比较相似,大家可以在成文之后朗读一下,看是否通顺、是否拗口;
3)使用专业terms。切忌选词失误,暴露你的知识盲区。同学们可以在英文版维基百科、谷歌搜索、谷歌学术上,搜索关键词或者参考文献(书籍/论文/国外学校教案等),领会学科专业词汇的运用。
然而语言的提升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尽量让外国的小伙伴或者精通英语的同行来帮助你修改RP吧~这是最明智的选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