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John Locke 历史赛区的三道题都是大历史,所要求的的答题视角都很宏观——问法上都很像去年的这道很宽泛的题:Is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decline?
集合了宏观,宽泛,大历史等要素,这三题将给到选手很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是很“劝退”的,目前我带的学生里只有 2 位选了历史赛区的题,而且这 2 位学生都是本来就喜欢历史,并不是借助 John Locke 参赛来探索自己的学科兴趣。
如果你对历史有好奇心,也有在学校修历史课,那我鼓励你挑战自我选历史赛区的题目,但如果你没有历史基础,并且你已经到了 11 年级,对获奖的需求很大,那我不建议选历史赛区的题。
Q1. How much richer or poorer are the British today than they would have been without the effects of British colonialism?
如果没有当年英国殖民制度的那些影响,如今的英国人本将会更富有或更贫穷多少?
?审题和创作提示一
本题很难,在难度上和 Q2 难分“高下”。本题审题难点包括但不限于:
1. 如何定义 richer or poorer ,是指钱吗?现金?GDP ?
2. 如何理解 the British ?阶层分明的英国,谁最能代表 the British ?还是把所有英国人的财富都放一起计算?
3. 如何为 would have been 版本里的(平行宇宙里的)英国和英国人建模?如何开展这种 counterfactual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
上述三个难点,每个难点都要求你做「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并要讲解你的选择逻辑。
?审题和创作提示二
写这题时要记得回应一种观点:殖民对英国和英国人来说是赔本买卖,入不敷出。题目里的 richer or poorer 中的 richer 也暗示这种可能性。事实上在英国本土,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当谈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时。
但反对这种殖民美化叙事的学者也有很多,比如印度经济学家 Utsa Patnaik 。Patnaik 教授的研究方法和皮凯蒂的很像,也是很看重大尺度时间范围的经济数据,皮国师主要关注国际资本、收入、储蓄的数据,而 Patnaik 教授主要关注的是税收和贸易的数据。
在 Patnaik 教授的一项研究中,她统计出英国在 1765 年到 1938 年这近 200 年间共计从印度攫取了 45 万亿的财富,仅此一项殖民收入就约等于现今英国年 GDP 的 17 倍多。
?审题和创作提示三
在我们的开题研讨班中,几位同学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些启发性的发言,内容在我们的视频号上,欢迎观看。
Q2. Which has a bigger effect on history: the plans of the powerful or their mistakes?
哪一个对历史更有影响:有权力的人做出的计划还是这些人犯的错?
?审题和创作提示一
如上题解析中所述,本题也很难。本题审题难点包括但不限于:
1. 如何量化 effect on history ?要找什么样的 proxy variables ?
2. 猜透出题人的小心思,为什么要比较强权人物的 plans 和 mistakes ?plans 和 mistakes 比?感觉这俩没啥好比的。对吗?
3. 如何缩小题目的讨论范围?强权人物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表述,符合这个描述的人太多了,我们具体该探讨哪些人物?为什么这么选?
?审题和创作提示二
我推荐一个很适合本题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1 年,二战,凭借闪电战扫荡了欧洲西线战场的纳粹德国,看向了东方,他们要在那里寻找所谓的生存空间 (lebensraum) 。
这一年,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全面入侵苏联,作战代号 Operation Barbarossa 。虽然代号叫 Operation ,但它是一个作战计划。这个计划的头面人物自然是希特勒,但另一个参与起草和制定这个计划的人更值得研究,这个人就是 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 。
对于快速拿下苏联,希特勒信心满满,但巴巴罗萨计划的实际走向却很快偏离了希特勒的期待。巴巴罗萨计划最终破产了,这个巨大的失败直接改变了二战的战局。
此外巴巴罗萨计划,计划里还有计划,并且每个子计划执行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失误,可以说它是凑齐了本题的所有要素。
Q3. Which characteristics distinguish successful movements for social change from unsuccessful ones?
哪些特征可以区分成功的和失败的为推动社会变化的运动?
?审题和创作提示一
虽然本题是今年历史赛区中最简单的一题(只是相对 Q1 和 Q2 而言),但它的绝对难度并不低。本题审题难点包括但不限于:
1. 达到怎样规模(比如人数或地理范围)的 change 才能算 social change ?
2. 如何定义题中的 successful 和 unsuccessful ?有没有什么现成的 evaluative framework ?
3. 对比 successful 和 unsuccessful 时,我们会看到很多不同点,哪些不同点才是最本质的?为什么?
?审题和创作提示二
我预测历史赛区将有最多选手选这一题。选择题要怎么写才能脱颖而出?
一个建议是把提示一种的“规模”往大了,想到最大的规模。比如席卷全球的现代化 (modernization) 就是一种 social change 。modernization 的定义有很多种,涂尔干定义过,两个马克思(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也定义过。选一种定义,并给出理由。
另一个建议是区分不同 movements ,比如有组织的,自上而下的 movements 和涌现的,自下而上的 move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