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稍微了解过美本申请策略的同学和家长对于这样的疑问一定不会陌生
为了挤进录取率比较低的名校,选择冷门小众的专业,进入学校之后再用转专业的方式“曲线救国”——这样的申请策略到底可取吗?
我们经常会收到来自申请者的类似疑问,不得不说,确实有一些学生使用了这样的申请策略,最后也成功了,但是仅仅是极少数!更多的学生最终只能在该专业读完四年,不得不面对冷门小众专业难以找工作的困境。
所以,今天我们就好好把转专业这件事给大家掰扯清楚!
CHANGE MAJOR转专业的3种类型
通常来说,我们在分析转专业的难度的时候分成三种情况——
【1】以undecided申请入学
这种情况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转”专业,而是“定”专业,所以是难度最低的,只要在规定的时间declare major即可;
【2】同院系转专业
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对于选课及GPA有一定的要求,具体要根据每个学校的规定来执行;
【3】跨院系转专业
与同院系内转专业相比,跨院系要难一些,要求也会更多,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又要细分热门专业和非热门专业。
CHANGE MAJOR3种类型的具体难度
1、Declare Major
大家都知道,相对于英国大学必须确定专业来申请,美国大学对于学生专业的确定是比较宽松的,大多数学校会提供“undecided”的选项,入学后的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可以尝试各个学科的课程来确定自己的专业兴趣。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通常为大二结束)进行专业的确定即可。有些专业也会要求大家必须在前两年完成指定的专业课才能选定,这些都可以在官网或者咨询学院的conselor来了解。
以康奈尔大学为例——
学生应该在大二第二学期结束时确定自己的主修专业(Major),如果能够满足专业先修的条件,最早可以于大一结束时申请declare major。有些专业可以在学院网站上直接申请,有一些则需要与本科教学主管(DUS)线下会谈,来判断该生是否适合意向专业的学习。
参考来源☞https://as.cornell.edu/advising/choosing-majorminor
2、同院系内转专业
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操作难度会低一些,只需要注意目标专业的转专业要求,比如要修完特定的专业课、有相应的GPA成绩标准等。
以NYU的媒体、文化和传播(Media,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专业为例——
首先MCC不接受春季学期转入,仅可在秋季学期传入;
其次如果是学院内部转入MCC专业,必须在申请前(4月1日截止)完成核心课程MCC-UE 001媒体研究导论和MCC-UE 0003媒体和传播史,并获得B-以上的成绩;
同时,建议学生保持累计平均成绩为B(3.0)以上。
参考来源☞https://steinhardt.nyu.edu/degree/bs-media-culture-and-communication/transfer-students
通常来说在入学的前两年,所有人都会上的是通识教育课,同时会有少量的专业基础课,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其他课程,所以比较容易达到转专业的要求。
3、跨院系转专业
第一种情况是你的目标专业并不是学校里特别热门的专业,并且政策上是允许转入的。
这种情况下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你可以先询问专业负责人是否有转入名额,有些院系需要提前进行会谈,相当于“面试”,来确定你是否适合转入这个专业、有没有一定的基础探索,同时也会看你是否满足相关的GPA要求和先修课程要求。
不过,在学生基数比较大的公立大学,选课竞争比较激烈,通常来说选课会优先院内的学生,所以如果你选不到要求的专业基础课,也会面临达不到要求的难题。
▲ 图片来自UCBerkeley工程学院官网
而我们开头提到的“曲线救国”往往会面临的是更严峻的另一种情况——你的目标专业本身就是学校里热门的专业。
首先,有一些学校的王牌专业是不允许外部转入的,比如UC Berkeley的CS相关专业,从2017年起就不再接受转入▼
▲ 图片来自UCBerkeley工程学院官网
其次,热门的专业即便允许转入,也只有少量的名额,竞争之激烈、考核之严格可能比直接申请更高。
比如宾大每年有1000多人申请转到沃顿商学院,但最终成功的人不会超过10个,成功率比申请录取率还要低。
再比如CMU的CS专业,要求想要转专业的学生在6门课程(15-122命令式编程、15-150函数式编程、15-210数据结构与算法、15-213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15-251伟大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和21-127数学概念)中至少获得3.6QPA,并且总体的QPA为3.0以上。除此之外,还需要提交阐释性的论文,和其他CS相关活动的经历▼
▲ 图片来自CMU官网
回到开头我们说的问题,美国大学对转专业的包容真的是留给申请者的一个“空子”吗?显然不是。
转专业的原则是鼓励探索,美国大学这样设置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都可以在自己真心喜欢的专业学习下去,也为专业方向尚不明确的大一新生一个试错的机会。如果真的觉得自己的专业不适合或者学不下去,还是非常鼓励大家去追求真正的热爱的。
但是,转专业并不像有些“中介”说的那样简单,尤其是热门专业,转专业的难度和直接申请相差无几甚至更难,除非申请者就是想要进一所名校,对于学什么专业、以后怎么发展根本不care,否则还是不推荐大家选择这种“策略”。
尤其是,当“曲线救国”成为常态,更多的热门专业转入就会有更高的门槛,这对于整个通识教育生态都是很不利的。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尽早开始专业探索,找准自己的方向,申请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