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选择前往美国留学深造,最终的目的都是在美国找到一份工作,寻求长期留下来工作、生活的机会。
是否能留美,与自身求职时选择的行业关系匪浅。就业时进入对国际学生接受度更高的行业,能得到更多留美和获得H1B的机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攻读硕士、MBA之前,你已经可以抱着调研的心态去做行业研究,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探路。
整体来看,留美工作可能性最大的是三大经典行业:科技与互联网行业、咨询业、金融业。
很多人认为金融行业中国留学生找工作会比较顺利。但需要注意,这里的金融主要指的是投行(Investment Banking)这一领域,而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ing)对国际学生就很不宽容了。
从职务的角度看,选择财务、会计、公司咨询、商业分析这些职能方向相对而言留美机会比较多一些。
科技行业也是留美的一个主要招聘行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他们比较比较希望能够从海外引进一些技术型人才。当然,由于近年来的经济萧条,科技行业的招聘热度也远不如以往。
和这些热门领域比起来,医药、传统制造、消费品这些领域留美的机会相对就更少,毕业生也更适合回国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行业机会更加渺茫,比如政府、非盈利机构这些领域。
很多公司有面向MBA的专项管培生项目,但这些项目往往目标是送学生回母国发展,留在海外的机会很少。同时,例如自主创业等路径要留在海外面对的复杂法律和社会风险也非常大。
在市场营销(Marketing)这一方面,相对而言中国学生在美国会比较难找工作,尤其是直接涉及到市场传播这一块,中国人得到的机会更少一些。
毕竟作为外国人,即使英语再好,还是非常难去适应美国本土直接沟通导向的工作。与传播、沟通类相比,市场领域数据导向的工作,如市场分析之类会好找一些。
很多人认为投资(Investment)类工作留美机会很多,但现实生活中执行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从此前经验来看,我们每年都有相当多的同学是在投资领域工作,他们也希望通过攻读MBA接触美国本地的投资领域,在实习或工作中寻找留美的机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发现这样的机会是少之又少的。
这也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问题: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一个国际学生去了解美国当地的经济或者是社会局面,或者说是深入了解一个企业暗藏的文化或办事规则,是颇具挑战的。
投资的工作也涉及到很多语言的门槛,比如商业谈判、博弈与斗争,这些内容对于语言的驾驭要求是很高的。
很多同学想留在国外生活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国内的人情世故、办公室关系太复杂,认为在美国的环境更简单,只要做好分内的做工作就可以了。
但现实并不是这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美国的江湖对于中国人而言水更深。
这两年因为中国的投资以及在科技行业等先进领域吸引了美国的企业和投资人的目光,因此他们需要专门来自中国的人才来做一些涉及中国的交易、市场调研、行业调查,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留美的机会就增加了。
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如果说你很想留美,中国人身份往往是最重要的资产——越像一个中国人,反而在美国的机会越多。
从每个行业发放H1B数量Top10的排行榜,可以看到各个行业的领头企业招聘国际学生的数量。
咨询业、金融业都对国际学生的接纳程度比较高,比如德勤、安永这些招了将近一千人,高盛、摩根斯坦利可以申请到300份以上国际学生的H1B签证。
科技行业也是发放H1B的大户,从数据可以看到,微软、Facebook去年都招了上千国际学生。虽然最近科技行业的公司裁员比较厉害,但是他们对国际学生的H1B方面还是比较宽松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科技行业招聘的国际学生人才很多也属于程序员等硬核技术范围,很多机会并不适合MBA。
咨询业发放H1B最多的雇主,数据统计来自美国移民局
金融业发放H1B最多的雇主
IT硬件发放H1B最多的雇主
科技业硬件发放H1B最多的雇主
消费品行业发放H1B最多的雇主
相比较而言,这份数据也可以反映出对国际学生比较苛刻的行业。
比如说在消费品领域里,第一名的耐克一共才招了49个国际学生,著名的百世、星巴克每年招收的国际学生也只有十几人。
如果把留美的希望放在这些赫赫有名却对国际学生并不青睐的公司上,大概率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与科技行业类似,医药行业也属于发放H1B的冷门行业。
行业里Top5的企业能提供的H1B都没有超过40份。虽然近几年医药健康行业整体上升势头强劲,却并不意味着企业们能为MBA们提供更多留美的机会。
消费品行业发放H1B最多的雇主
对于抱着留美梦想读书的学生来说,在第一时间判断就业方向是至关重要的。能否留在美国发展,很多时候与自身选择的方向有很大关系。
毕竟在千辛万苦毕业之后,入错行业比选错专业更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