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夏令营之前联系导师是必要的吗?”
“我履历平平,联系导师大概就是白费力气。”
“联系导师都是那些‘学术大佬们’做的事情,像我这种准备躺平、能毕业就行的学生就不用花力气找老师了吧。”
不管是入营之前,还是拿到推免资格之后,联系导师都是我们制胜的关键一步。当你还在犹豫该不该或者如何联系导师的时候,其他目标明确的保研er 早就悄悄行动了。
在硕博学习阶段,研究生导师往往扮演着学生的科研方向引导者、学业情况督促者及生活情况关注者。一位适合自己的优秀导师往往能够让自己的学习生活事半功倍、求职就业的道路也更加顺畅。
那么,对于新手保研er来说,提前联系导师是否有必要?从哪些渠道获取导师的相关信息?在什么时间节点与导师取得联系?选定自己的意向导师后又该如何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日常相处......关于导师的方方面面,老师今天带同学们了解清楚。
为什么保研er要积极联系导师
目前已开始报名的夏令营项目基本都恢复了线下参营,往年的海投策略也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提前联系导师是否还有必要?如果联系了半天却没能入营,岂不是浪费时间?
那倒也不是~虽然夏令营从线上变成了线下,但是提前联系导师依然是非常有必要的哦~下面老师给大家分析分析,提前联系导师有哪些作用!
01 横向对比 了解情况
对于采用积极战略的保研er,联系导师的效果不必多说,研究生期间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是重要至极,每一次与导师的套磁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保研几率增添一分筹码。
但即使你并不期望通过套磁来为自己赢得一份offer,也会有其他功效。一般保研er套磁的顺序都是从大牛→意向导师→一般导师。在这样的筛选中其实可以对每位老师的招生意向略知一二。
例如“对不起,你的成绩不够我的招生标准。”“我想招收有相关研究方向经历的学生。”等等,即使是被拒绝,也能从中了解老师们的招生偏好与自身的实力定位。尤其是不能海投的线下夏令营,对大家的定位能力要求更高。以此为基础,灵活变化自身的保研安排也十分可取。
02 规避风险
很多保研er 都未曾考虑过,联系导师不单单可以为我们争取额外的机会,还可以帮助我们规避风险。很多学生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在学校 title、专业排名之外,导师将会是左右你研究生生涯的最重要因素。你选择的导师将会一刻不离地陪伴你整个研究生生涯,他会引导你学习,帮助你进步,决定你是否毕业,甚至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开导你。因此选择导师是怎么谨慎都不为过的。与其保研成功之后急匆匆地选择一位并不熟识的导师,不如早早联系导师,与他来一次“双向选择”,避免迷迷糊糊掉入坑里。
▲选错导师耽误的可能不只三年准备保研的时间 | 图源网络
03 获得推荐
偶尔在联系导师时会有“隐藏关卡”的触发。例如该老师对你还算满意,但不料名额已满,于是引荐你到另一位老师那里。这样“内推”的学生,老师们可能会着重交流考察一下,毕竟优秀的学生大家才愿意去推荐,这样一来一往,收获offer 的概率就更大一些了,如果研究方向又是相近的,那就再好不过了。
综上,提前联系导师这件小事还是需要引起重视,可以为自己保研增加几率,还能规避掉一些雷人导师。最重要的,毕竟联系导师相较为了保研所做的其他努力,不费太大力气,也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导师在硕士阶段是怎样的角色?
有人说“导师选的好,毕业没烦恼;导师选的烂,不如去要饭”。老师虽然不完全赞同这样略微夸大的说法,但也不得不说,它有一定道理!它充分说明了导师在我们硕博阶段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基本的日常生活到学业科研,再到个人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规划,导师所能发挥的影响大小不一,但都十分关键。
01 三位合一
首先,导师的角色可以简单归纳为科研方向引导者+学业督促者+生活关注者。导师的第一要务是对硕士生进行科研方向的引导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常硕士生的研究方向也是要依据所选择导师的方向来确定的,并且导师也会给予自己的硕士生“额外”的指导。另外,导师也会时常督促同学的学习情况,关注自己研究生的课业完成情况,以确保同学能够按时毕业。当然,导师在硕士阶段也会对同学们的生活情况多多关注,比如同学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等等。但是,导师对硕士生的关注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一位合格的导师通常都能够拿捏好这个界限。
02 PUSH & 产出
导师的Push程度、我们的科研产出也是划分不同类型导师的标准之一。通常,我们可能会遇到“高Push高产出”、“低Push低产出”、“高Push低产出”及“低Push高产出”四类导师。
老师认为,如果想要追求在科研道路上有所发展,并且有志于学术科研的同学,一定是优选“高Push高产出”或“低Push高产出”两类导师。导师方面给予的压力虽有差别,但最终都能帮助学生实现较为丰硕的科研产出。如果是希望较为轻松度过硕士阶段,之后也更倾向于成为职场“打工人”,那么就可以优先考虑低Push的导师。当然,老师建议同学们尽量避开“高Push低产出”这类导师,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比例真的是很心酸的一件事~
哪些渠道可以获得导师的相关信息?
选择的前提一定是充分的了解。同学们对于导师的研究方向、职称、人品甚至年龄都要有基本的掌握。现阶段导师的公开信息通常包括客观和主观两种,客观信息可以从各大高校学院官网、学术期刊网获取,主观评价主要从导师往届的学生及一些评价网站获取。
01 各高校学院官网
学院官网是获取导师个人信息最直接的方式,官网通常包括导师的个人经历、研究领域、科研成果等信息。在官网上,我们可以着重记录下意向导师的研究兴趣和联系方式,其余的科研经历我们可以到其他搜索引擎进行更详细地了解。
02 各类期刊网站(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
同学们可以在中国知网首页检索栏以“作者”进行搜索(如果是英文期刊网站则用姓名拼音),选择导师所在学校(通常会有很多重名的老师),一方面同学们需要了解一下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兴趣是否匹配,另一方面如果同学通过某院校的夏令营或预推免初审,阅读意向导师的论文能够帮助我们在面试中更好的发挥!另外导师近几年的发文量、期刊级别及是否带学生发文等也是导师学术成果的一个重要展示。
03 前几届的学长学姐们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通常都更为真实!同学们可以尝试联系导师所带的硕士生,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导师的日常工作习惯、科研工作安排等等。与学长学姐交流不必过于紧张,但也要礼貌对待,以免还没入学就留下不好的印象。
04 导师评价网(研控)
该网站通常有很多匿名的对导师的评价,学生可能会从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经费、师生关系等等进行评价。不过,这类网站也存在着恶意评价的可能,因而需要同学们多加鉴别。
保研er该如何准备?
其实,自保研er开始着手准备保研起,同学们就可以考虑硕士导师的选择。不过,不同情况的同学联系导师的最优时间通常有所差别。那么,同学们又该如何确定自己的最佳时间、与导师取得联系并再往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能够被导师重视呢?
01 第一步:斟酌好自己联系导师的时间
联系导师的时间与保研er 自身的情况密切相关。老师认为最主要的指标是同学是否有突出的优势(排名/科研/竞赛/)。
第一类同学即在某一方面有突出优势的,可以考虑在夏令营开始前联系导师。例如,同学在科研方面有较为丰富的成果,就可以在夏令营之前与导师取得联系,交流科研兴趣,导师也往往会十分珍惜这类在本科阶段能有卓越科研成果的同学,从而提前预定!第二类是各方面不是特别突出或者保研边缘的同学,这类同学联系导师通常不会收到导师特别肯定的回复,反而会徒增一些压力。这类同学可以在夏令营入营后或是取得优营资格后再联系导师也完全来得及!
02 第二步:联系导师&确定导师
联系导师最常规的方法就是发邮件啦!在确定好目标导师后,选择自己最适宜的阶段发邮件与导师取得联系。内容是邮件的灵魂,礼貌用语是邮件的细节。简明扼要、内容充实是邮件内容的要义,一封邮件要讲明自己的来意、学习信息,如果决定要做某一个领域的研究,也要一定要在邮件中说明。如果想要显得更有诚意,可以在发邮件前读一读心仪导师的文章,可以在写邮件时提出一些研究中的细节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或是表达自己的兴趣,加强导师对你的兴趣。
正确模板展示——
尊敬的xxx老师:
在内容中,提供你的姓名、学校、年级,说明自己想要进行的研究生学习方向、教育背景,包括英语、科研经历、奖励荣誉。
在末尾表达对于老师的感谢以及祝福。并记得附上你的简历和相关有效信息文件。
在写邮件时说明自己的来意,表达出自己十足的诚意,一封邮件就能够发挥足够的作用。但保研er在写完邮件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老师的姓名是否准确,邮件内有无其他错别字。二是邮件内容是否准确、附件是否上传成功。三是是否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这些小的细节疏忽可能就会带来大的麻烦。
03 第三步:与导师保持良好的日常相处。
首先,同学们一定一定要主动与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业进展。相信很多导师都喜欢学生能够积极汇报自己近期的学习科研进展,作为一名研究生,同学们要学会将自己阅读文献、书籍及开展科研项目过程中的收获及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导师的学生很多,他不可能每周都去问他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我们要撸起袖子自己干!虽说开组会也是向老师汇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能涵盖我们全部的详细学习进展,导师给出的建议也是片面的。同学们可以每隔一到两周就主动以PPT或者word文档的书面形式私下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展(包括:文献阅读情况、专业书籍阅读情况、科研方法、实验进展、软件学习、学习计划汇报),以便导师掌握你的学习情况,给出更加全面的建议和指导。
其次,我们可以与导师聊聊自己的未来规划。导师在硕博阶段不仅是我们的学业指导,也是我们人生方向的一个引导者,因而同学们可以与导师聊自己的未来规划。如果想要继续深造读博,同学们可以寻求导师的一些深造的建议或推荐,如果想要就业也可以去寻求导师的帮助。及时跟导师反馈自己的未来发展意愿有利于他们选择适合我们的方向去培养我们。
最后,老师认为与导师相处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最好!我们需要谦逊学习,也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另外,在与导师交流时要注意多使用敬辞,表达感谢之意,尽量避免使用一些网络用语如“拴Q”“yyds”等。同学们还要选择适宜的时间,老师也会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尽量在工作日工作时间内与老师交流。
归根结底,如果把我们的成长比作大海行舟,那么导师是引领我们驶向彼岸的帆,关系着大方向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和自己心仪的导师“双向奔赴”,收获快乐的研究生阶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