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高一高二学生尤其关注夏校申请,不少同学已经拿到夏校录取,群里的讲座也有多位老师都谈到夏校申请介绍。我相信大家都对夏校的分类、知名夏校、是否应该去夏校这些问题都很清晰。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在美国读夏校期间,还应该如何最高效地利用在美时间做什么事情,来最大化助力即将来临的申请。
不知道大家最近是否有这种感觉,疫情放开之后我们对曾经熟悉的事情都突然感到陌生:喧闹的人潮、拥挤的街道、繁华的商业气息,那些以前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情在时隔四年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有一种“最熟悉的陌生感。“
用这种感觉代入一下即将要走出国门的我们的学生身上,在过去的3-4年,很多孩子连省都没出过几次呢,马上他们要独自一人走出国门,独立生活2-7周不等,他们在期待什么,他们又在默默地担心着什么?
申请工作结束后收到offer固然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但是在夏校期间的时间才是最值得认真对待和提前规划好的。那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说几点在夏校就读期间希望学生们注意和关注的事情。
把这些事项都做好了,可能会是比孩子带回来一张全A的成绩单更加助力申请的事情!
争取推荐信/ 01
线上夏校的推荐信质量有时会和线下项目有一定差距。仅仅通过电脑屏幕,教授很难真的了解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也会有教授直接拒绝给只是在ZOOM或者类似课程系统上见过几面的学生写推荐信。
线下课程中,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让教授记住自己,推荐信的内容也就真的能够生动得描述学生课上以及更重要的课后表现。通过教授的office hour或者其他能够见面沟通的机会,学生有更多机会让教授记住自己。而这些努力,远在学习之外。
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只是在夏校学习、课后写作业、其余时间都躺平在宿舍的学生。
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 02
对于普高体系的学生,夏校也是很多学生第一次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并且和比自己年长的成年人沟通的机会。
绝大部分学生在和自己的留学顾问老师沟通时都比较释放天性。很多顾问老师,包括我自己,有时对于学生也过于宽容。
一部分学生是没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甚至有时候并不礼貌。这种行为待到夏校沟通用在和教授沟通上,或者带到之后的申请中和招生官、面试官的沟通中就可能有严重的后果。
从总体平均水平上来看,美国教授对于本科教育投入的热情确实比国内教授要高。但盲目认为所有教授都慈眉善目、有求必应或是会对国际生有额外照顾是非常不成熟的想法。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随机截取了芝加哥大学Summer Immersion项目所开设的两门课程的课程描述。
教授特别强调了这是一门课上互动讨论非常重要的课程,每节课都会有大量的小组讨论、汇报、演讲,并且禁止一切手机、电脑、平板的使用。不遵守这个规则的学生会被严厉惩戒。
另一门课程的描述中也特别强调了使用手机的规则,并且对于邮件的用词、语法、文风有明确要求。
以上例子也只是所谓“学术社交”的冰山一角,这些社交习惯和约定俗成的规则比比皆是。
作为一个在美国大学读书的国际生,学生没有必要过分谦卑,但应该保持对于这些规则的尊重。这种认知也是很多学生在参加了线下夏校之后才有所感悟。
访校和面试/ 03
学生在线下项目期间,也会有访校和参加面试的机会。绝大部分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在暑假期间会组织很多招生信息分享会info session。学生也可以在夏校期间主动给招生办公室发邮件,和招生官预约沟通。
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这些沟通中进一步了解大学以及最近的招生政策。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在大学眼中被称作demonstrated interests,并且部分学校会留有记录。
甚至,我们通过一部分在读的学生了解到一些大学招生官在审核申请材料时会看到学校记录下来的demonstrated interests, 包括学生什么时候参加过面试,参加过info session, 什么时候给我们发过什么邮件。
如果学生就读的夏校就是他的目标学校,参加这些活动的机会比比皆是。如果不是,我们也非常鼓励学生在空闲时间指定一个所在夏校周边的访校计划。
在校园之外,也有非常多学生可以尝试的事情。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纽大读夏校的学生就应该多去看一看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看一看百老汇的表演、感受纽约独享的文艺前卫与纸醉金迷相交织的魅力。
这些都是学生不可复制个人独享的文书素材。
标化考试机会/ 04
在美国读线下夏校也给学生提供了额外的考试机会。很多大学或者周边都有托福考点,并且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反馈在美国考托福时,口语部分的评分有时会出人意料得宽松。
ACT和SAT的情况会略微复杂一点。因为不像每周都举行的托福,能否在北美考SAT/ACT会取决于学生所参加的夏校的时间。
扩大社交圈/ 05
夏校也是让学生扩大社交圈的机会。在过去几年疫情肆虐的环境下,很多南京高中生并没有太多杰出外地学生的机会。长期陷在自己熟悉的圈子内很容易造成在创新力上的怠惰。
参加线下夏校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外地学生、美高学生在做什么样活动、参加什么样的比赛、申请什么样的专业。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甚至,哪怕只是多认识一些优秀的学生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现在大量比赛需要学生组队参加并且开始接受学生跨校组队。
按照吸引力法则,自己优秀起来总会遇到更多优秀的人,认识更多优秀的人也会让自己优秀起来。
通过之前其他顾问的一些分享,我相信很多家长对于夏校的选择和参加夏校的意义已经了然于胸。
但可能比较少家长意识到,夏校其实远远不只是去上课。
大部分暑期项目短则3周,长则8周。在夏校上投入大量时间必然导致标化、竞赛、科研、文书进度放缓。但在学生能力确实达到的情况下,我仍然希望各位家长鼓励学生参加。
毕竟,只要能意识到夏校不只是去学习的学生,都能在这段经历中获得物超所值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