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学员学生:绘画美少女
高中:北京某公办校国际部
录取院校:芝加哥大学生物专业
主要荣誉:
iGEM国际基因工程大赛银奖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生物优胜奖
参加生物竞赛只是机缘巧合
我最开始选择参加生物竞赛只是机缘巧合,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自我定位,更没有考虑过竞赛在大学申请中会有怎样的影响力。刚入学的时候,作为一个毫无课外知识的中考生,我感受到了极大的peer pressure(同伴压力),被从小赛道就是竞赛的同学包围瑟瑟发抖jpg. 所以我立刻着手尝试我能够接触到的活动机会,而恰好生物竞赛的机会出现了,我就上了。总结过往,有句话想对大家说,参加竞赛一定要趁早!
为什么要趁早参加竞赛呢?
因为时间会冲突,所以要趁早
赛事时间和大学申请日期会撞车。很多同学认为,刚上国际部高中需要时间去好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利用前期课业压力不太大的时间多冲冲标化,重点多花精力保持GPA,而活动竞赛什么的可以留到之后再说。但是有一个关键因素我们不得不考虑,那就是众多赛事的时间一般都集中在每年10月至11月初,且生物竞赛的备赛周期往往在半年至一年。如果高二开始准备,经过一个备赛周期之后,参赛时间便到了高三10月至11月。这个时间刚好是英国牛剑(10.15),美国ED,EA(11.1)的申请截止日期。因此,如果高二再考虑竞赛,时间上会和申请DDL高度的重合,这给参赛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例如iGEM是国际上公认的含金量非常高的合成生物竞赛,需要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历时一年的生物研究项目,从实验操作、到社会调查、到线上宣传,是一个体系繁杂、工作量非常大的生物+社科复合型竞赛,国际评审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需要所有团队成员出国参赛,赛事前后持续一周左右时间。等你参赛回来DDL已经过时不候,很庆幸我能够在高一的时候参加、历经整个赛事。
因为能力培养,所以要趁早
高水平赛事能力培养贯穿全年,需要时间的养成。例如英才计划是国内最大的中学生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由教委和科协共同举办。从全国选拔有潜力的中学生送进大学实验室,跟着大学教授进行为期一年的科研。这个计划的全国评比时间在11月中,只招收9,10年级的同学,到高二就完全没机会了,为什么呢?大概好苗子要早拔吧。进入培养计划后,同样要历经初期培养,中期选拔,和最后全国总决赛论坛的环节,历时贯穿全年。我也是在高一完成的论文撰写和答辩,对我来说在这一年里iGEM和英才计划齐头并进,一边是团队协作,一边是独立学习,在高压下快速提升了我的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是我之后一切的基础。
因为客观流程,所以要趁早
赛事安排选拔程序上的需要。例如丘成桐科学奖,该奖项包括五个学科,数、理、化、生和计算机经济建模,其中化学和生物是一定要依靠实验研究,论文提交时间在9月15日,复赛在11月初,决赛在11月中,同样也存在高二下“撞车”问题。而这样一个公认的理科高水平赛事,论文的提交节点绝不意味着赛前准备的节点。我高一+高二连续参加了两年的丘成桐竞赛, 对于知识拓展、经验积累、开阔眼界方面受益匪浅。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知道接下来会出现怎样的变故,遇到怎样的困难,例如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就是个极端事件。所有的需要用到实验室的科研类项目如iGEM,英才计划,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中学生科创大赛等等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大部分实验室根本压根就不再开放,很多竞赛变成了“画饼”,部分转到了线上进行,先不说含金量问题,至少体验感大打折扣。而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将需要的东西把握在手里。
参加竞赛的顾虑
接下来说说大家都关心的,“我不是天才怎么办?”“拿不到奖项怎么办?”“大学到底看中什么?”以下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切的经历写在申请系统里仅仅是一行150个字的简要描述。如何在短短一行字里快速抓住招生官的眼球,让他对你印象深刻呢?竞赛奖项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她能够使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被快速定位,如果再写个有趣一点的文书,那就是一份非常有竞争力的申请材料了。
诚然,靓丽的奖项数量稀少,拿不到也再正常不过,那么这就体现过程的意义。举个例子,USAD能够短时间扩充知识面,十个学科的学习一下子就打开了参赛者的眼界,可以在文书中游刃有余的谈论学科相关知识,哲学思考、见解等等。丰富的知识量可以把一片短短的文书塑造的精彩纷呈,即使只字未提获得的奖项,这依旧是一篇优秀的、能够展示个人魅力的文书。付出过努力,有过经历,那么你眼中的世界就会与别人不同,而你的文书将向招生官展示你独特的气质。当然我不是说为了写文书而去经历,当我打竞赛、做实验的时候,会为每一次实验结果的突破而欢欣雀跃,也为长时间的失败而垂头丧气,也有藏在试验台底下哭鼻子的时候,这些都是我异常珍贵的回忆,见证了我在这个领域里的成长。科研是没有捷径的,需要的不是脑子里的“弯弯绕”,而是一根筋的直男精神,以及,非要说的话,对科学的热爱!
高中的竞赛生活就是如此,经历过风雨才会蜕变。回头来看,当时不可跨越的困境也不过如此。比起循规蹈矩的生活,我依旧更愿意自发的寻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