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当爹妈的来说,有一个词语简直做到了让人“闻风丧胆”,那就是“拖延症”!
“快点起床,再不起就要迟到了!”“赶紧做作业,这都几点了!”“走快一点,乌龟都比你跑得快!”
“别人做一个小时的作业,你做三个小时还做不完,别人都在梦乡里了,你却还在苦哈哈地熬夜,到底熬的是谁啊?”
“能不能控制一下你自己啊,马上就要申请了,马上就要开学了,抓紧点赶任务吧!”
听听这一声声的“怒吼”,可不一下子就有画面了吗…….
孩子有“拖延症”,父母仿佛每天都游走在崩溃边缘,骂了也没用,打又打不得,到底该怎么办,“拖孩”如何逆袭成为时间管理大师?拖延症带来的负面影响究竟有多大?
01、拖延症的本质
拖延症,其英文为 Procrastination,说的就是将之前的事情放置于明天,是指人们长期、稳定、无谓地延长完成任务时间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后果或是消极的心理,是非必要、后果非常有害的推迟行为。
很多时候,人们会将拖延症和“懒惰”联系在一起,这个说法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拖延症其实主要是由于很多复杂的因素而引起的,是基于环境因素或是某些心理原因、人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模式,并不特指人的某种性格表现,和人的品行也无太大关联。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里博士定义了三种带有拖延症的人群:
01、鼓励型,或是喜欢寻找刺激型,他们往往热衷于盼望着最后关头的忙碌而带来的快感。
02、逃避型,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不够努力,而不是将他定义为能力不足,这类人往往会因为不够自信而采取拖延的方式进行逃避。
03、决心型,没法下定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轻松回避对事情的拖拉,尽管这些人有时也会后悔,但这种后悔的情绪也会因为无法坚定决心而快速消散
拖延症的人往往还会有很强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行为。他们会习惯性地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有时候还会耍些小聪明,逃避现实的努力,企图用所谓的“捷径”来赶超他人,更有的人则是刻意选择对自己的弱点置之不理,当然,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出现拖延症,则是因为不满家长对他们的控制,想要通过推迟任务的方式来宣告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权。
综合来说,拖延症是一种基于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心理因素而产生的有害的行为,这在孩子和成人的身上都有发生的概率,缺乏自律能力的孩子则更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02、拖延症的危害
如果家长简单地将拖延症的后果定义为成绩不好、能力不足,那就是远远低估了拖延症的危害,长期受拖延症影响的孩子其实还面临着很大程度的心理压力,拖延症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拖延症”的孩子普遍成绩较差:有调查显示,很多班级里有近35%的中等生基本都有拖延症的问题,平时看上去很努力,好像是在学习上用了很多的时间,但实际上却是在非常低效地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没有真正用到实处,导致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
“拖延症”的孩子消极被动,容易受制于人: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控时间,就常常会在等待、拖延中消耗时间,做什么事都需要老师、家长的督促,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未来容易缺乏主见和责任心,难以自己做主。被动成长永远没有主动成长来得有效。管理不了自己的时间,很难要求孩子能达成更远大的目标。
“拖延症”的孩子缺少阳光,不够自信:当一个人反复不能按时完成某件任务时,他就会觉得是自己的能力有问题,变得不自信、精神萎靡,这种感觉又会制约他完成新任务的能力。
“拖延症”的孩子总是抓不住机会,幸福指数较低: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拖延,会让自己的事情无法按照原本的意愿完成。优秀的想法和美好愿望都将被搁置耽误,会大大削弱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机会。
03、“拖孩”们的逆袭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拖拉、磨蹭的情况,有可能这是孩子应对焦虑情绪的一种选择方式。家长们可以试着通过引导他们规律生活、保持睡眠、增进情感交流等来帮助孩子舒缓情绪。
当然,最有效的治疗拖延症问题的方法还是合理的时间管理,只要用对方法,离时间管理大师就能再近一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四象限时间管理法,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理论。
时间管理,就是主动排除一切“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拒绝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把接近60%-80%的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并因此得以把焦虑之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减少,达到“忙,但不焦虑”的境界。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最主要的压力和危机其实是来自于第一象限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为一拖再拖或事前准备不足,而变得迫在眉睫。当然,对于计划要做的事情,也要尽量按照计划完成,避免拖延症,不能因为它不紧急就不去处理,否则容易再度陷入危机。
总之,只要用对方法,找到诀窍,合理规划时间,“拖孩”也终有打赢翻身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