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本申请流程的日益成熟,申请者之间的竞争也渐渐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从美国大学公开的ED申请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从2019年到2022年,ED院校的申请者总数增加了26%,同比去年增加了11%,申请总量增加了40%,同比去年增加了15%。标化的提交数量减少了30%,同比去年减少了3%,而高难度院校的申请量增加了足足45%,同比去年增加了13%。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以来申请者的总数已经基本趋于稳定,也即是在申请者总数变化不大的基础上,申请的数量和冲刺高等院校的需求正在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在冲击美国高等院校,孩子们申请的学校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所以,在ED申请人数变化不大的基础上,ED的录取率正在大幅的下降。而RD的竞争只会比ED更加的激烈,还记得我当年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只投了8所学校,录6拒2最后去了鲍登学院。
而现在的孩子如果想要冲Top30的学校基本上都要申请20所学校左右,竞争非常的激烈。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激烈竞争我们才需要提前准备好RD的准备工作,而RD的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怎么写好你的小文书!
RD轮的准备工作从小文书开始
虽说在RD轮我们申请的学校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你去总结一下就会发现有四种类型的主题是非常通用的,基本上在很多学校都会有类似的问题和内容需要去写。所以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下这部分的通用解,这可以大大的缓解你在RD轮写作各篇小文书的压力。
小文书的“通用”内容是Diversity/Identity、Community/Leadership、Why Major、Extracurricular.
Diversity/Identity
Diversity/Identity的意思就是你的多元化或者是你的身份。这个文书题很多的大学都是会问到的,比如说哈佛、纽大、Rice等大学都是会问到的。他们会说我们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一个社群,那么你如果加入我们学校,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一个方面的多元化?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在问你的自我介绍,一般来说我在给学生做面试辅导的时候都会劝他们,不要像一个机器人那样的去介绍自己,因为这会让你的面试官一下子就觉得你是一个无趣的人。
很多人都有很多种身份,比如你是一个人,是一个学生,是一个孩子,是一个中国人。往上进阶一些,你是一个爱打游戏的人,是一个爱弹钢琴的人,是一个爱说故事的人。
而再往上进阶一些才是美国招生官们想要听到的回答,比如你是一个喜欢通过创意写作来探索物理原则的作家。当然这个身份你需要通过故事来讲述,你为什么对于这部分感兴趣,你做了那些事,你的身份又是怎么形成的。美国大学喜欢的是思维方式独特,有自己的观点和追求的人。
举个例子,前几年我有一个学生在写宗教,他说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研究宗教的心理学爱好者,他的父亲信仰的是基督教,他的母亲信仰的是佛教,而他自己对于两个宗教都半信半疑。
所以,在很小的时候他对于宗教就非常的感兴趣,他会随着父亲去教堂,同时也会跟着母亲去寺庙,他一直在观察两个宗教的不同之处。而在开始学心理学之后,他开始思考宗教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
比如佛教的冥想和基督教的祈祷是否有着同样的心理作用,再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人会被宗教给深深吸引,而什么样的人则完全不信教。
这个时候他的背景故事其实就出来,他的核心身份,他的思考以及他为什么喜欢宗教,这就是一个非常多元化和与众不同的角度去介绍自己。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个人的例子,我们再举个比较普通的例子。比如我们有的学生想要申请游戏设计,他们不会说我喜欢打游戏,喜欢打什么样的游戏,而是我爱设计游戏。
不仅仅是在电子游戏中,包含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和桌游,我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让游戏规则更加的成熟和有趣,并且我做了什么,我又是如何去做的,像这样的身份其实也是ok的。
Community/Leadership
Community/Leadership说的大概就是你所在的社区,而社区大概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社群的文书是问到你的社区是什么,它是怎么塑造成为你现在的这个人格。而第二种就有些不同了,这部分的主题会问到你是怎么去改善了你的社区以及如何体现你的领导力。
举个例子:比如Umich的小文书题目中,你一定要说到这个社区里的其他人是怎么帮助你去形成完整的世界观的。而MIT问的则是你的社区本来有什么样的问题,你是怎么去改善它的,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说清楚以下几点:
1.社区里都是什么样的人
2.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我做了什么帮助他们去改变和改善
4.通过这个过程我学到了什么
每一年都有很多的学生会分不清美国大学真正想要问的问题,也不知道要怎么去写的比较出彩。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第一种问题你可以写我是一个申请理工科的学生,但是我们都是艺术的爱好者或者是音乐的爱好者。这儿就可以插入一个比较独特的观点,虽然我们都在做理工科的工作,但是我们会觉得过度契合现在的数据化时代是不太好的,因为它会让你失去人性化,让你失去对于艺术的美感。
所以,虽然我们在做理工科这方面的科研,但是我们还是会劳逸结合的去唱歌,去画画,去参加一些戏剧化的表演,这样可以让我们变成那个我们更喜欢的自己。
再比如如果是第二种的问题你也可以这样写,为了给人们有更加直观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做了环保类型的网站,它可以根据你输入的信息来告诉你每天的碳排放量有多大,这样你就可以更直观的去改善自己的行为。比如少开车,或者少吃什么类型的食物,来减少你的碳排放量。
我们网站的设计之初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学校,而在这个网站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也从中学到了什么样的体知。我们得到了大家的帮助,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团队,最后的项目也顺利的完成了。比如这样的例子就会显得比较的完整。
Why Major
Why Major就是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实际上课外活动很多时候和Why Major是比较类似的。Why Major是需要查校的,但并不是一开始就需要,因为实际上你只需要让他们知道你是因为什么对这个专业感兴趣。
举个例子,我有学生在研究公共教育政策,那是因为他从小在一个比较小的城市长大的,比起大城市来说小城市的教育资源显然是比较有限的。通过自己在小城市和大城市读书的经历,他深刻的意识到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从而让他对于公共教育资源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再比如我有一个学生做的是创意写作,但是创意写作大家都知道在美国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纯创意写作的专业课太少了,更多的是传统的比较文学专业。
学生发现他自己的作品的自我性太强了,如果是从一个艺术家的美感出发,这些作品是ok的,但是从一个文学家的角度去分析,他的作品缺乏点内核精神。所以他开始去学习比较文学,并且在比较文学和创意写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那么像这样的小故事如果你可以说的很清楚的话,是会比较有特色并且是可以加分的。因为美国大学不想听你来上大学只是为了能够找一个好工作,只是为了之后回国可以多赚点钱,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听细节,希望看到你内心深处的那份光芒!
Extracurricular
而Extracurricular课外活动,可能会有很多的学生觉得我的课外活动太常见了!没错,这是中国孩子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叶老师很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同质化的竞争实在是太多了,在中国感觉大部分的孩子参加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是即便项目一样,思想和感悟也是可以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有一个学生,他下乡去做支教了,这在中国的孩子当中非常的普遍。孩子去了乡下之后发现这些孩子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对于英语几乎都是一窍不通的,这让他非常的惊讶。
他会发现在农村的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的缘故,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开始下田干活,他们根本不会在意学了多少的知识,或者说孩子的教育程度是多少,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去干农活。
这就是环境对于一个成长中孩子的影响,而他能够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突破原有的固有思维,让他们的意识有了一定的转变,而这个改变的过程中他自己也在成长。
美国大学实际上对于你的活动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想要看到的是这些活动对于你本人的影响,以及这些活动给他人带来的改变。
总结下
所以总结一下,小文书的“通用”内容是Diversity/Identity、Community/Leadership、Why Major、Extracurricular.如果这四个题你都能说的很清楚,你就可以给自己省下很多的时间,也可以大大的缓解你在RD轮写作各篇小文书的压力。
说完了通用的部分,接下去就是关于文书个性化的部分。
如果想要了解的话,在《那些RD小文书中的通用解(下)》将会具体呈上,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