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ion类文章和书籍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

我们上一期讲了如何阅读non-fiction类的文本,,主要是针对正在准备标化的高中党和加高美高正在上intro或intermediate level English class的宝贝们。

那么我们这一期推文,就延续我们上一期的内容,讲讲fiction类文章和书籍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但fiction中的subcategories千千万,我们没办法在一篇推文里穷尽,所以我就选择了三大分类,都是大家在加高中经常遇到的~

为了让小伙伴们有更高效的阅读体验,这一次我为大家准备了文章大纲

文章大纲

1.general reading techniques

Vertical research

Horizontal research

Wikipedia

2.specific reading techniques regarding different categoriesa.

Poems

Novels & Novellas

Plays

但因为两趴干货都很多,所以在这篇推文里,我们就只会cover第一趴第二趴详见下一期哟!

01、General Reading Techniques

咱们u1s1,non-fiction类文本的阅读要比fiction类的简单许多。其中,informative文本阅读是最简单的,其次是argumentative。但我们今天要讲的fiction类,比两者都要难很多。

因为想要读懂fiction类文本、并分析出一些东西来,这不仅要求大家有傲人的词汇量和大量的句型积累,还要求大家有一定的文学理论、文学常识的储备,(甚至还会要求大家对历史、宗教、哲学等等均有涉猎)。

啊,我真的不喜欢文学。

用中文读文学就够我头痛的了,现在还搞英文的???我劝你耗子尾汁。

但是这些胖友们听我一句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与其你之后还,不如现在把这篇文章看完(双押 skr~)。

以下的详细讲解主要是针对还有时间好好琢磨准备的胖友,追求速成的胖友们可以直接跳到本部分的末尾。好了,咱们废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开始咱们的research小技巧讲解。

其实在阅读fiction类文本中,最重要的就是background research。这里背景调查指的是,对文本和文本的作者进行纵向(Vertical)和横向(Horizontal)调查了解。

首先,所谓纵向调查,就是对作者的写作生涯做个完整的考古。其实说白了,就是对作者本人无情的人肉。大家不要小看或者不齿纵向调查,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往往一个贯穿作者一生的写作主题都是来源于他早年的人生经历

这一点在经历过巨大时代变革的作家身上尤其明显。比如说,对于经历过二战后苏联解体的作家们而言,他们的写作主题多集中在 :

1)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立和兼容性

2)正义和法律的辩证意义

3)流亡以及故乡

4)游行与民主

5)历史的轮回

6)人类及人类社会的有限性(finity)等等

举个例子,在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的多篇散文中,(虽然他是个诗人,但他的散文远比他的诗隽永多了,谨代表个人意见),上述主题从始至终的贯穿。在 Spoils of War中,他回忆幼小的他第一次吃到美国斯威夫特牌罐头时的震惊和新奇,和初次看到金刚这部电影时所受到的偌大的冲击。在In Praise of Boredom中,他以 “A substantial part of what lies ahead of you is going to be claimed by boredom.”这一满含俄罗斯式“丧”的语句开启了整篇文章。

在文本中他阐明了我们作为人,因受制于本身的存在形式——即“human being”,being in a finite period of time and being in finite number of places——而具备有限性(finiteness)。也是这一有限性赋予了我们不重要性/可有可无性(insignificance),而我们在生活中以感受(sensitivity)的方式获得的一切,如激情、快乐、伤感,都是我们用我们的不重要性换来的

布罗茨基的这个思考并非他一人独有,相反,这一对人类自身的不重要性(insignificance)的思考在许多跟他有相同时代背景的作家笔下也出现过。比如捷克的昆德拉、波兰的辛波斯卡身上。

但是不同作家对同一想法(idea/concept)的看法(opinion/view)又不尽相同。布罗茨基选择把历史和政治一同拉下水,把它们都形容成同创造出它们的人类一样具有有局限性的东西,而文学,准确的说是艺术(Arts),却可以借由人类之创作(即使人类受制于其有限性),而变为永恒(infinite)的存在。布罗茨基给出的理由是,正因艺术杜绝重复(cliches),艺术才能永恒。布罗茨基的言下之意就是,历史和政治都是一个圈,事件都在时间的范围内一遍遍重演,而人类也在一遍遍的重复着自己的人生或是别人的人生。

昆德拉的态度则是嘲弄。他嘲弄一切,用这一微不足道(insignificance)来嘲弄一切兴师动众的人事物。但同时,他连他自己的玩世不恭一并嘲弄。辛波斯卡在我看来是其中最淡然和蔼的,她幽默的打趣这一切,却也温和的同情这一切。

我们看到,当我们对一作家做了背景调查,得出了人物画像后,就会发现ta作品中的许多特性,其实都是ta所处时代的特性。这一点也是很无奈了,不论布罗茨基把艺术形容的多永恒、多独一无二,它始终都是它所被创造出来的时代背景的缩影和镜子。不过这是题外话了,胖友们如果感兴趣,可以去阅读相关的review。咱们言归正传,当我们做完纵向调查,我们就得来做横向(Horizontal)比较了。

所谓横向比较,就是把作者的文本放进ta所属于的时代和流派,看看同时代、同流派的其他作家是如何处理相似的主题的。

比如说由康德的 What is Enlightenment 所标志着的启蒙运动时期(十七到十八世纪)的作家中,不论是法国的莫里哀(Molière)还是英国的约翰·米尔顿(John Milton)或是德国的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他们的作品里,都有对政教合一的反对或批判,都有对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不同方式的褒义表达,他们强调科学和辩证/理性(reason)的重要性。我们横览启蒙时期的文学作品,都能在它们中多多少少的找到这些共同的特点。 当我们今后阅读这一时期被创作出来的文本时,我们可以带着这些背景知识,去看看它们是怎样在文本中被具象写出来的。

再比如说,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从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Coleridge),到德国的Theodore W. Storm托马斯·曼(Thomas Mann)等等,他们作品中的主题多是和回忆(memory)、童年(childhood)以及对旧时代或旧时光的缅怀(nostalgia)

当然,有些不属于这个时期的作家的作品中也有可能有此类特点。比如,纳博科夫(Nabokov)的短篇小说《玛丽(Mary)》。在这部小说中,当男主人公得知,他的室友的老婆是他曾经的青梅竹马时,他们共同缅怀逝去的东西,通过一层层对“过去”的间接回忆,which我们称之为(intermediary)来最终获得重临“过去”的直接感(immediacy)。比如,在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There Was A Boy 》 中,他描写了过去的自己和无忧无虑的童年:

THERE was a Boy; ye knew him well, ye cliffs And islands of Winander!--many a time, At evening, when the earliest stars began To move along the edges of the hills, Rising or setting, would he stand alone, Beneath the trees, or by the glimmering lake; And there, with fingers interwoven, both hands Pressed closely palm to palm and to his mouth Uplifted, he, as through an instrument, Blew mimic hootings to the silent owls, 10 That they might answer him.--And they would shout Across the watery vale, and shout again, Responsive to his call,--with quivering peals, And long halloos, and screams, and echoes loud Redoubled and redoubled; concourse wild Of jocund din!

———— William Wordsworth — There Was A Boy

但随机,他笔锋一转:

And, when there came a pause Of silence such as baffled his best skill: ...... This boy was taken from his mates, and died In childhood, ere he was full twelve years old.

———— William Wordsworth — There Was A Boy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Wordsworth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追忆,以及通过追忆产生的身临其境之感受和这感受戛然而止后的幻灭。该作品也同时具备一丝丝coming-of-age的雏形

而导致浪漫主义作家文本中此类主题出现的由头,则是深深扎根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巨变中。那段时间正是科技的迅猛发展的阶段,英国正在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型的机械忽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过往的自然风光(landscape)变得愈来愈少,愈来愈珍贵,随之而逝去的是那一代人的童年,随之而来的则是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巨变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大多数人被迫迎接生活的变奏,或努力或被动的调整自己的频率,以适应社会的步调。正是这一脱节感,孕育了对过往的缅怀。

总的来说,阅读fiction类文本,即使是最基础、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有时候,我们甚至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常识,才能体会到作家文本中的主题和意义。但是如果我们英语语言能力超群,特别是阅读能力,我们不用知道这些背景知识,也可以看得懂并领会文本。

02、specific reading techniques regarding different categories

在这一趴里,我们将会具体讨论fiction类文本中的三大类。这三大类分别是:

Poems

Novels/Novellas

Plays

首先第一类,Poems。其实很多小伙伴,包括英语语言能力很强的小伙伴,在最初接触英语诗歌的时候,都会很struggle,而且可能读完了也还是会不知所云。这很正常,因为诗歌短小精悍,而且往往不会像informative类文本一样用逻辑连词连接的很完整,所以读起来费力是很正常的。

在我最初阅读诗歌的时候,我通常是打开Google,搜索诗歌的中文译版,先反复读中文译版,直到感觉稍微领会了一点含义后,再回去读英文版。通常,我们阅读诗歌时,只需掌握以下几点即可:

Plot(if any)

Characters(if any)

Themes

Symbols

Philosophical discourses (optional)

对于大部分诗而言,第一点情节和第二点人物通常都是缺失的。因此,对于这部分诗,我们的阅读重点就在于它的主题(Themes)和象征(Symbols)上。但对于小部分诗歌,比如叙事诗或是史诗情节和人物却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以 Samuel Coleridge《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为例。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古老(ancient)的水手,他在前往参加婚礼的人们的必经之路上,大声吟诵他的过往。而这些赶去参加婚礼的人们,竟都很神奇的停下脚步,听这个水手把故事讲完 (The Wedding-Guest sat on a stone/ He cannot choose but hear)。

整首诗讲述的是水手超自然(supernatural)的经历。在他的航海路上,他遇见了大风暴,船身被高高掀起,又重重落下。可忽然从天而降一只信天翁,将一船的水手们从中解救了出来,Coleridge笔下的mariner是这样描述这只信天翁的:“At length did cross an Albatross/ Thorough the fog it came/ As if it had been a Christian soul/ We hailed it in God's name.” 但这只“有着基督徒灵魂”、作为上帝——一超自然存在的代言人信天翁的出现,也给水手们带来了大雾和冰雹,让他们看不清前方的航向,于是这个古老的水手射杀了信天翁。之后,他们又经历了许多磨难,比如无风、烈日、缺水等等,仿佛是在接受上帝的惩罚。

在这一文本中,我们已经掌握了Plot情节和Caracters人物,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来分析,情节和人物中,哪些是Symbol,它们又是怎样carry out这篇诗的主题(Themes)的。

首先,我们得先知道什么是Symbols ⬇

In literature, symbols are often characters, settings, images, or other motifs that stand in for bigger ideas. Authors often use symbols (or “symbolism”) to give their work with more meaning and to make a story be about more than the events it describes.

说人话,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当小伙伴们感冒着凉或者来姨妈,朋友这时候说一句,多喝热水,这里的热水就是Symbol。因为它不仅仅是热水,它同时还是朋友的关怀或是朋友的敷衍(手动)。

像我们上文提到的信天翁,在Coleridge对它的描述中,我们看到,它绝不仅仅只是一只普通的信天翁,他是有着“Christian soul”的信天翁,它的到来被水手们以上帝的名义欢迎。在自然(natural world)层面来说,它是一只信天翁。但在超自然/精神(supernatural/ spiritual world)层面来说,它则是更高维度存在和自然层面存在的桥梁。

所以,因为信天翁具有两层含义,(一层natural 一层supernatural),所以,水手试射杀信天翁的行为也因此具备了两层含义:第一层,水手试图射杀信天翁,是为了证明它并非精神世界在自然世界的存在形式,i.e.,他想证明信天翁是同凡人一样无法永生的生物;第二层,也就是象征层面,水手这一行为是在试图抹去自然和超自然世界的界限,是在挑战超自然世界的存在。而信天翁死去后,水手们遇到的一切自然对他们的磨难,如烈日、无风、无水,仿佛就是超自然借自然之手,对他蔑视超自然存在的惩罚。

⬆上面这一段分析其实我在写的时候非常不通畅。因为考虑到很多读文章的小伙伴们其实对文学术语并不是知道太多,更不用说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甚至哲学理论,所以我在写的时候,即使搜肠刮肚之后,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我的认知。

其实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词汇量决定了我们的认知程度。论证过程指路Saussure 的语言学讲义。如果我在上文使用大量的诸如Noumenon、Phenomenon之类的词语来进行阐述,相信大家会看的更一头雾水。

但如果你读过康德的三大Critique 或是结构主义之父、语言学家Saussure的讲义,可能就会对形而上(metaphysics)有一些基本的认知。比如说Phenomenon是指表象,Noumenon则是本体,以及我们使用的语言跟实在现实的关系 [ signifier (language)/ signified (reality)]等等。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对文学文本的感受是“不可说”的。因为我们所感受到的东西,尽管它切实存在,但我们无法用具体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因此,它将一直模棱两可的模糊下去。如果大家有时间,我真的强烈建议大家尽早的开始哲学和文学理论的学习。会对大家的认知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对大家的辩证思维能力也会很有帮助,更不用说对大家阅读理解的帮助。

当然,也考虑到很多小伙伴们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必修课而不得不学些相关的东西,我这里就不强行安利了。我选择推给大家更适合你们的方式:Sparknotes

Sparknotes https://www.sparknotes.com/

保姆级阅读写作提升干货(2) | fiction类文本阅读

Sparknotes打钱!!!!

这个网站不仅能为大家提供较为全面的对诗歌的解析,有时还会提供背景介绍、对诗歌结构文体的分析和suggested essay topics哟!还不快趁着它还没知识付费赶紧下手?!

此外,Wikipedia也是很好的信息来源网站,上面此条完整,尤其是加高常考作者、文章,wiki上都有很详细的背景介绍和要点提炼

我们以Coleridge为例:

保姆级阅读写作提升干货(2) | fiction类文本阅读

简直把他安排的明明白白有没有!从出生、早期生活,到作品介绍、文学评论等等一应俱全。基本上把我们在第一趴所说的横向纵向都调查的清清楚楚。

Summary: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对fiction类文本和其作者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调查,并介绍了阅读解析诗歌的步骤和几大要点,为大家提供了两条路:the hard one and the easy one。

在下篇推文中,我们会详细讲解如何阅读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以及戏剧剧本,specifically,莎士比亚戏剧

这也会是我们阅读干货,input部分的最终章。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China Daily写作:如何构建现代化社会

下一篇

UCSD学院制解析:8所本科学院的通识教育GE要求一览!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