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科研机构都在做个性化的科研,那么多人做科研,真的能做到个性化吗?
从根本上来说,科研本就是个性化的项目。开题后,科研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不确定性,即使同一科研小组的成员,也很有可能会有不同的研究发现。每个科研参与者的收获和感悟也不同,这也是科研中很个性化的部分。
随着背景提升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把科研做成了标准化的流水线产品:确定的课题、确定的流程、模式化的论文、保证的发表。再随着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机构打出了个性化科研的旗号,让学生提出需求,匹配合适的导师,安排一对一的科研指导。
是否真的能做到科研个性化,以下两大关键因素,大家可以考察:
1.课题设计:课题设计前能够评估学生已做活动,了解个性化需求以及升学目标,安排合适的教授与学生沟通,设计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以及学术规范与可行性的科研课题,而不是在众多已经做过的课题列表中选一个给学生。
2.科研过程:能够根据学生的时间,制定指导计划,教授能够定期听取学生的科研进展汇报并给予指导。做科研的本质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术能力和理解力。
因此,指导过程不应以上课为主,教授的主要职责是把握方向,确保学术要求,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必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