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本升学中,申请者的竞争池里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群体,分别是美国的本土学生、美高学生以及我们中国学生。
而SAT作为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这三类学生都是考试中的主力军,都需要获得SAT考试成绩,以此作为申请美国名校的敲门砖和利器。
其实这三个群体是不同教育体系下的缩影,那么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疑惑过:
在不同教育的背景、不同的地区下,各类考生在SAT考试中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吗?
究竟哪一类考生会更容易在被称为“美国高考”的SAT中考出高分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早有答案。
CB官方每年都会发布SAT的全球考生成绩报告,亚裔考生的SAT成绩优于全球水平,大幅度领先美国本土学生,而且这个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亚裔学生整体SAT成绩 大幅度领先美国本土考生
根据《2021年SAT全球成绩报告》来看,全球考生的平均分是1060分,这个数据包括了亚非拉考生和美国本土考生。
亚洲考生的平均成绩是1239分,远远超出全球水平。
从具体细分的地区来看,分数上也是大幅度领先美国本土考生的,分差都是以100分起步。
阅读和数学的单项均分优势也是很明显,都是位于所有地区最Top,有78%的考生达到或者超过大学的基准线。
特别是数学,亚洲考生表现非常好,和排名第二的地区分差有91分。
母语是否为英语对SAT的成绩影响不明显
CB官方特别列出了一个母语和其他语言的考生成绩对比。
由下图中可以看到,母语为英语考生的平均分时1078分,英语和其他与语言的为1058分,其他语言的为1072分。它们之间的成绩相差不大,分差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母语为英语以及其他英语的SAT平均分只相差6分。
1400-1600分数段亚洲考生是高分内卷之王
在高分段的表现,不同地区的考生差距非常大。
在1400-1600分数段,亚洲考生比例最高,达27%,像美国地区的考生只占了1%。这个差别可不是一星半点。
从成绩报告来看,我们可以判断即便母语是英语的美国本土考生,在SAT考试中的优势并没有特别突出,反而亚裔考生的成绩更胜一筹。
为什么在SAT考试中 亚裔考生成绩更好
家长和同学们是不是也非常惊讶,母语是英语的学生,SAT成绩居然考得还差?
按道理来说,美国本土学生、和接受美国教育的美高生,在考试中没有语言差,并且具有一定的美国知识背景,应该更具有优势。
但结果却恰恰相反,中国考生在面对语言门槛,缺乏异国知识背景下,考试难度应该是更高,却考得更好,这是为什么呢?
小编专门探索了一下这个问题,中国考生作为亚裔考生中的一个大群体,我们的情况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参加SAT考试的中国考生是已经过一定的“筛选”
在中国来说,会选择去参加SAT考试,有海外名校升学想法的家庭,一般经济环境较为良好,此类家庭会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培养。
从小就开始接触各种英语、奥数的补习班,这类孩子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都非常优秀,素质能力非常全面。
可以说参加SAT的中国生源都很优质,是经过了一定的“筛选”,并且在中国教育环境的浸染下,整体的应试能力也非常优秀。
相比之下,在美国学生升学体系中,SAT考试并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
美国考试的生源质量有高有低,考出来的成绩参差不齐,因此平均分反而没有中国考生表现好。
数学优势明显
无论是从考试报告的数据,还是在日常的学习备考中,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观点:SAT的数学对于中国考生来说相对简单。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2014年2月18日,《独立报》曾发表《教育大臣特拉斯将前往上海,寻找数学成功背后的秘密》一文。文中详细记录了特拉斯对于中国数学成绩的羡慕。
当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计划 (PISA) 研究,全球有超过100万15岁的青少年参与了这个项目。
结果,英国以494分的数学平均分排名第26位,远远落后于亚洲国家。而上海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为613分,位居榜首。
英国当时觉得自己国家的数学教育水平实在太糟糕了,因此特意带团来到上海,走访了上海各个大学、中学和小学.
回到英国后,特拉斯说:“上海是世界上数学成绩最好的地方——他们的成绩遥遥领先。”
此后英国把上海的数学教材一字不差地翻译成中文,引进使用,这套教材被称为《真正上海数学》
在别的国家的教学中,其实根本连“九九乘法表”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所学的数学难度是超过美国同等年龄在学的知识。
因此SAT数学部分是中国学生的一个强项,也是非常容易拉开分差的项目。
“中国上十天课 能在美国顶一年”
以往我们总说国外的教育模式先进,但其实在国外看来,中国的教育模式也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谷爱凌”这个名字了,除了她的运动天赋被大家所关注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就是她以SAT1580分的高分被斯坦福所录取。
对于为什么谷爱凌在这么忙的同时,还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她妈妈谷燕接受采访时表示:
从谷爱凌两岁开始,谷燕每年都会带她会中国待至少两个月。在中国的时候就发现,其他小朋友很早就开始上奥数班,因此谷爱凌也在加入了奥数补习大军中。
也正因为这段经历,给谷爱凌的数学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她的数学成绩在美国学校中一直是第一名,甚至还打破过学校的数学考试记录。
后来在每年暑假,谷燕都会带谷爱凌回到北京,然后去海淀黄庄上课外辅导班。
谷燕曾这样说:“来中国上十天课,能在美国顶一年”。
从谷爱凌的学习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教育有它独特的优势。
SAT虽然是一项学术能力考试,但同时也是一项硬件考试,解题的规律和技巧是有迹可循的。
恰恰在中国的教育中,是非常擅长把考试题目进行研究和总结,对考察的能力剖析后,找出答题的规律和做题技巧。
即便在SAT这种讲究批判性思维的考试中,中国考生也能迅速进行能力迁移,很快从考题中理解到出题人的意图以及考察的能力,找到对应解题方式。
看到这里,就会有家长发出疑问:
虽然对于一项考试来说,成绩很重要,但是我们真的有必要追求1500+的高分吗?
一直追求分数不就变成“唯分数论”,忽视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了吗?
SAT考试中 真的要追求1500+的分数吗
我们今天之所以想要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一直以来,SAT都被称为“美国高考”,和中国高考所对应。 它们两者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点有很多人在讨论。 大家讨论最热烈的就是美国的教育体系更能体现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是走“能力派”路线。 而中国的教育体系则更偏向应试教育,学生只会考试拿高分,缺乏自己的思考,是“应试派”。
因此就会出现“唯能力论”和“唯应试论”两大阵营,经常争论孰优孰劣。
那么SAT作为一项学术能力水平的参考指标,真有必要追求1500+,甚至是满分的目标吗?
在这里必须明确的告诉大家,有这个必要!
说到底,SAT就是一项考试。无论是美国本土学生,还是中国考生,都需要用SAT分数去向招考官证明自己有多优秀。
最终我们的落脚点还是来到:SAT如何才能考更高分。
包括我们想要申请的美国一流名校,他们怎么判断这个申请学生的学术能力达不达标,够不够格,还是要看SAT的成绩。
美国Top30名校内卷上天
在美本申请中,大家都有一个共识,SAT超过1500+是申请美国Top30学校最低门槛。
只有超过1500+以后,学生才能预测通过申请文书等其他方面提升自己录取的可能性,否则仅靠文书或者活动弥补SAT的低分可能性不大。
在2021的的SAT成绩报告中,1400-1600分的区间,全球考生只占了8%的比例。
中国考生一般的成绩区间集中在1400-1500左右,想要进一步突破1500+就有难度。
是不是以为自己的的成绩一看在8%的优秀人群区间就觉得这波申请稳了?并不是的。
近期2023年U.S.News全美最佳综合性大学的排名出炉,我们来看看美国Top30学校的被录取学生的SAT成绩分数段的分布情况。
*表格内容为2021fall数据
*根据U.S.News2023年综合性大学排名整理
下面是Top30名校对标化成绩的要求,以及被录取学生的中位数。
*表格内容为2021fall数据
*根据各学校官网数据整理
可以发现几乎90%的学生成绩分数段都在1400-1600分区间,在录取率不高的情况下,1400分的申请成绩显然是不够的。
美国Top30的名校本身,对申请者的标化成绩就有一定要求。如果仅仅是1400分,绝大部分名校的门摸都摸不着,更不要说向招考官展示自己的文书、参加的活动信息了。
根据被录取学生的成绩,美国Top30学校被录取的学生成绩中位数在1500+的居多,因此想要申请进入名校,SAT成绩在1500+以上才能算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分数。
高分,是学术能力和考试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高校把SAT作为一项学术能力的指标,这个指标是有明确的门槛,申请者需要用考试分数去证明自己能否符合美国一流名校教育要求。
这也就是也什么在每年的SAT全球成绩报告中,会有“大学基准线”这一指标,这是CB为了让SAT的分数更有应用价值而设立。
简单来说,这个指标就是根据SAT成绩,预测学生的大学表现。
因此大家没必要把“好的学术能力”和“考试考得好”对立起来,高分的底层能力和考试方法同样重要,它们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下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包括我们家长会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等等,这和我们孩子长大后,面临升学,需要考高分并不冲突。
因为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很多名校需要一条能够客观、并且被大家所认可的标准去筛选学生,分数就是这样作用的一道门槛。
只有在达到名校的成绩门槛之后,才能有机会和面试官去沟通交流,进一步去展示自己在应试之外的其他优秀的学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