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教育圈一定要知道的大实话:国际课程3大误区你了解多少?

在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的当下,准确理解“国际教育”的内涵,并摆脱对国际课程的3大误区,显得尤为重要。

谈及国际教育,很多人会立刻将其与西方教育画上等号,认为国际教育就是西方教育的代名词。由此衍生出诸多错误观念,比如:“只要是外国传来的就是先进理念”、“国外的研究起步早、水平高,我们无法比拟”、“国际教育就是学英语、请外教”等。

这些认识忽略了国际教育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导致自我否定、盲目西化,同时也忽视了国际教育的核心要义——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了解和接触多元文化。

今天Sharon将带领大家将深入探讨国际教育的内涵与国际课程3大误区,为广大国际体系学生排忧解难:

误区01国际课程鄙视链

许多家长在考虑孩子出国上名校时,常会问:“我到底应该选择哪种课程体系?”他们很容易将教育路径的选择简化为升学路径的选择。

从国内到国外,从体制内到体制外求学,似乎只是从“清北交复”变成了“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家长依然用高考的思维来看待留学。

然而,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上名校,一旦将出国等同于上名校,这条本想为孩子创造更多可能性的宽阔道路,又变成了类似高考的独木桥。国际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多元化,课程体系多元,评价标准也多元。

上海国际教育圈一定要知道的大实话:国际课程3大误区你了解多少?

目前在国内开设的国际课程有近10种,除了主流的IB课程、美高+AP课程、英国ALevel课程、加拿大BC课程外,疫情之后,一些小众国际课程意外走红。

总结如下:

IB课程注重“全面综合”,ALevel课程强调“发挥优势”,而美高+AP课程则是“因材施教”。没有哪种课程更适合上名校,只有哪种课程更适合自己家孩子。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课程?

从课程设置来看

IB课程提供全文凭为课程目标导向,希望学生平衡而广泛地学习,包含6大学科组加三大核心项目。同时提供单科项目,偏科的学生可以获得单科的成绩证书。

上海国际教育圈一定要知道的大实话:国际课程3大误区你了解多少?

ALevel课程是英国的课程体系,虽然也提供全文凭课程,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但英国的大学偏专才教育,ALevel课程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和优势进行选课,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学得更广。

AP课程不是一门单独的体系,而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可以作为任何课程体系的补充,很多公立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国家课程外,也可以读AP课程。相较于ALevel课程和IB课程,美高课程更为多元,设置了不同学科组,同一个学科有更多层级的课程可供选择。

上海国际教育圈一定要知道的大实话:国际课程3大误区你了解多少?

IB课程和ALevel课程都有明确的课程框架,而美高AP课程则是非标准化的,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和难度都不一样,每个老师教授的方法也不一样。

因此,美高学校和老师对课程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发挥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不过这也可能导致可比性不强,存在一定的AP课程主导权和评估被滥用的现象。

所以美高更需要通过毕业生在大学的表现来积累本校声誉,所以美高学生在申请大学时,高中档案非常重要。例如,一所美高的开设的文科课程就超过50门,兼备深度和广度。

从课程难度来看

IB课程中的SL大致与ALevel课程的AS阶段相当,而IB课程HL则与ALevel的A2阶段课程相似。这意味着,完成整个ALevel课程或IB的HL课程,其学术价值与AP课程相当。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优秀的A2成绩通常都可以兑换学分。

从评估方式来看

IB课程成绩中有30%分数来自内部评估,ALevel大考成绩则完全是外部评估,而美高的GPA完全是内部评估方式,没有标准化的外部考试。

因此,在申请美国大学时,在校GPA是申请最重要的条件,其他标化成绩可以认为是对GPA含金量的“佐证”,申请者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能力。

Sharon想提醒大家的是,任何国际课程本身都是中性的,不带有任何鄙视色彩。现在总是有人搞出什么国际课程鄙视链,大可不必。

一方面,课程本身实际上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选择课程不如说是选择学校。IB课程在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有的学校将其办成了类似于“洋高考”的模式,而有的学校则真正实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

另一方面,国际课程鄙视链也给学生一个很不好的心理暗示,一些学生会以为自己配不上IB课程,自己不够优秀才读的其他课程,一开始就主动或被动地被“看低”了。而这不是违背了我们读国际课程的初衷吗?

误区02失去母语、数学和抗压能力

无论选择何种教育路径,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以下三大基本素养都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首先是以中文阅读为核心的母语能力

许多家长现今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超中文,尤其是一些体制外的家长更是如此,国内教育目前更是面临“母语弱化,外语伪强化”的尴尬局面。

中国是单语种国家,除了多语种混血家庭或一直就读于全英文学校的学生外,中文是我们的逻辑语言,是进行高阶深度思考的语言。

如今,双语流利表达的人不在少数,英语是他们的学术语言和工具语言。但母语不仅关乎表达,还涉及底层逻辑、理解能力、深度思维以及身份认同,即文化归属感和幸福感的价值来源。

如果孩子的中文基础不扎实,在以中文为单一语言的环境下,英语也很难达到母语水平。除非是就读于全英文学校,否则母语最终可能变为英语。

在IB课程中,语言A是母语课程,中国学生大多选择中文A;语言B是第二语言,中国学生通常选择英文B。虽然真正能做到双A的学生一定存在,但极为罕见。大家不必担心孩子没有早早开始学习英语,将来英语就会不好。

第二是围绕数学学科培养的思维能力

学习数理逻辑的关键在于掌握其背后的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提前学习知识。出色的数理逻辑是进一步深造的必备基础。我们常说要为孩子铺设更宽广的道路,在学习层面来看,基础学科学得好,未来的选择就会更多,道路也会更宽广。

如果基础学科扎实,那么进入大学后可以选择学习一些相对基础的学科,如数学、化学、物理、工程等大类学科,这样在后续的发展道路上相对会更加宽广,无论是想考研究生院的医学院、法学院还是商学院,都会更加容易。

还有一些从小就读于国际化学校的家长可能会忽视数学学习,导致孩子在高中阶段不得不恶补数学,从而使得进入大学后可选择的专业相对较少。

第三是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时越挫越勇的抗压能力

有些孩子原本非常优秀,但进入高中后成绩容易下滑,且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从小在充满表扬的环境中成长,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的激励。

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是标准的好孩子,理应学得好,一旦成绩不理想,就无法接受这样的自我形象,从而导致自我认知的崩溃。父母无需过分担心孩子犯错,也不必为孩子营造一个过于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去尝试、去犯错、去跌倒、去体验失败,然后重新站起来,这对他们来说都是有益的经历

误区03对国际教育知之甚少

许多人将国际教育简单等同于模仿西方教育、忽视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而这种偏见大多源于西方教育在全球的广泛影响力。

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真正的国际教育并非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体系,而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

中国的教育传统中蕴含着诸多宝贵的教育理念,如“知行合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及“因材施教”等,这些理念与现代国际教育理念并无冲突,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有些人担心国际教育会削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导致文化根基的流失,但实际上,国际教育并不排斥本民族文化,而是通过双向交流,使本民族文化更具国际影响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必须根植于自己的文化。”

国际课程教育是一项非常专业的领域,能够读书和能够教书是两回事。否则,为什么那么多高知父母在教孩子时会感到“心肌梗塞”呢?

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为学习的国际课程的同学提供一套更系统、科学的培养体系和课程,成为了当务之急。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深圳考AMC8竞赛有什么用?普娃可以参加吗?

下一篇

2025年DSE内地考场+1 应考生翻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