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42年研究820人“打脸”名校崇拜名校真的没啥用?

最近看到一篇发表在 Natur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的研究,它基于一项长达42年的追踪数据,对820名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受访者在个人生活、职业、财务状况以及创造力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深入观察。

结果相当有意思:研究者发现,“进入顶尖大学”与“达成非凡成就”之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密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名校并不必然是“一步登天”的捷径。下面就结合这些研究数据,跟大家唠唠,名校学历和个人成功之间的微妙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用时42年研究820人“打脸”名校崇拜,名校真的没啥用?

“名校光环”从何而来?

在很多人的思维定式里,进入名校的学生往往背景优秀,从小就叠满了“奥数”“科学竞赛”“国际交流”等各种履历,再加上名校本身拥有丰富的资源、人脉以及更多实习、深造机会,自然会被视为“人才摇篮”。拿到名校毕业证书,似乎就意味着能够在未来竞争中如虎添翼。

然而,这种“名校=大成功”的逻辑推断,往往忽视了其他条件在成功过程中的重要影响,比如家庭资源、成长环境、个人机遇以及社会人脉等。名校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成功公式”却远远不仅止于此。

新研究透露出的“意外结论”

该研究团队梳理了一系列关于“非凡成功者”的数据,发现事实上许多享誉全球的行业领袖、创新者或者创始人,并非都出身于顶尖大学。一些耳熟能详的商业大佬、科技新贵,甚至毕业于名不见经传的院校,还有人干脆选择了放弃大学学业,在社会大熔炉里摸爬滚打,最终在某个领域脱颖而出。

这项长达42年的研究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揭示了“成功”本身具有极大的多元性。研究者们把“成就”划分成几个维度——不光是事业或财务收入,也包括个人生活质量、创造力等方面。结果显示,那些最高水平的 achievers(“成果卓著”的人)往往并没有单纯地依赖某个单一优势,而是通过综合素质的积累与长期投入,才达到了一个高峰。

用时42年研究820人“打脸”名校崇拜,名校真的没啥用?

比如,有些人可能在青年时期经济状况很一般,也没有名校背景,但他们在某个领域如创业、技术研发或者艺术创作上特别专注,历经多次尝试和失败后最终开花结果;还有些人早年成绩并不算拔尖,可是在关键人生节点抓住机会(如赶上行业风口、搭对团队、得到贵人提携),就此逆风翻盘。研究里也提到,多元化的经验和积极的社交环境(social contexts)对于个人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用时42年研究820人“打脸”名校崇拜,名校真的没啥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逆袭者”并不是天生就有“闪光基因”,很多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很普通,只是在面对困境或变化时,更灵活地调整自我定位、学习新技能,具备了那种“坚持+进化”的韧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成功者群体中,既能看到名校毕业生,也能看到大专、职校,甚至是“半路辍学”的人。有些耳熟能详的大佬,也曾在名不见经传的高校混过几年,或者干脆没有大学文凭,但他们在社会“实战”中摸爬滚打,积累了独特的能力和人脉。

最终他们的成功轨迹表现出了一种弹性和个性化,而不是走那个“名校+名企”看似稳妥却未必适合所有人的流程。

我们为何如此“执念”于名校?

为什么很多人依然会对名校如此“执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对于名校往往有一种“神化”倾向,宣传也经常夸大了名校带来的“附加值”。当我们看到成功人士的履历,大多会重点提及他毕业于哈佛、斯坦福、清北等名校,却常常忽略了更多“名校出身却碌碌无为”的案例,以及那批“非名校却逆袭成为行业大佬”的人。

因为大众对励志故事和精英标签更感兴趣,媒体报道也倾向于突出这些特殊标签来抓人眼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名校造就超级英雄”的刻板印象。再加上很多家长和学生在择校时,担心这条社会竞争的赛道上处于劣势,就自然把“进名校”当作最安全、最保险的选项。

用时42年研究820人“打脸”名校崇拜,名校真的没啥用?

不过,这篇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很直接:名校确实可以让你走得更快一些,但并不一定能让你走得最远。回到这项纵向研究的数据上:很多“顶尖成就者”往往在三四十岁以后才真正显露出他们的核心优势。这也提示我们,不要只盯着大学阶段那短短四年。“起点”很重要,但“长跑”才是胜负手。

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如果我们沉迷于对名校背景的盲目崇拜,忽视了对于“行动力”和“多元路径”的关注,可能就会错过一些真正能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这正是研究结果最想提醒我们的一点:人的一生中,关键节点上的选择和投入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而对这些节点的把握往往与所谓的“名校光环”没有必然联系。

用时42年研究820人“打脸”名校崇拜,名校真的没啥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对名校一棍子打死,或者说进名校没用。正相反,如果有机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学习,合理利用名校里丰富的资源,无疑能让你收获很多宝贵的人脉和见识。但如果你目前觉得自己“与名校无缘”,也不要灰心。放眼整个社会舞台,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只要找准定位、锻炼实力,完全有机会闯出一片天。

写在最后

与其整天纠结“我是不是非得挤进名校才能成功”,不如换个角度去想想:“我真正感兴趣和擅长的东西是什么?”“我能不能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里最大化地挖掘机会、积累经验?”“我准备好在泥泞中跌倒再爬起来吗?” 正如那句话所说:成功更多时候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不是仅仅留给名校毕业的人。

说到底,顶尖学府是宝贵的资源,但它并不一定能保证你拥有“开挂的人生”。真正能走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不断挑战自我、珍惜一切资源、对自身定位有清晰思考,并且能不停进化的人。或许,这就是那篇研究所想传达给我们的主要信息:不要盲目地把“名校光环”当成了成功的唯一通行证,你要看得更远,也要走得更稳,因为比名校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本身的成长力与行动力。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留学圈四大排名凑齐 英澳港新哪些大学稳坐前100?

下一篇

AS经济:evaluation怎么写 (3)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