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听话,长期受伤”——“打压式教育”的代价

听话的代价:一个乖孩子的故事

小杰今年10岁,一直是个乖巧的孩子。但最近,他在学校里被老师点名批评,因为课堂上忍不住和同桌说了几句话。放学回家后,妈妈得知情况的第一反应是立刻质问:“你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能安静点?”随后,她开始一连串地指出他的错误,批评他不懂规矩、不尊重老师。小杰低着头,没有说话,最后默默回到房间。

几天后,老师又找妈妈沟通,说小杰这几天在课堂上更加安静了,几乎不发言,整个人显得很消极。妈妈开始意识到,这种“严厉纠正”的方式似乎让孩子变得更加内向,甚至开始逃避与人交流。

打压式教育的隐患

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许多父母选择严厉的教育方式,希望通过体罚或斥责来快速纠正问题。的确,这种方法可能在短期内让孩子的行为看似更加“听话”。但这样的打压式教育通过持续的负面反馈削弱孩子的自信,破坏其自我效能感,易导致习得性无助和低自尊,使他们内化“自己不够好”的负面评价。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抑制了积极行为的形成,还可能造成情绪调节困难,破坏亲子间的安全依附关系。

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的一项研究显示,采用严厉惩罚型教育的父母虽然能在短期内改善孩子的行为,但却带来高昂代价:孩子在11岁时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较少的亲社会行为能力。研究基于英国千禧年队列研究的数据,追踪了2000年和2001年出生的近5000名儿童成长轨迹。母亲们在孩子3岁时填写问卷,记录她们对“主动惩罚”(如打骂、训斥)和“撤销奖励”(如取消零食、剥夺特权)两种教育方式的使用频率,并在孩子3岁和11岁时评估其情绪和行为问题。

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母亲越频繁地使用“主动惩罚”或“撤销奖励”的教育方式,孩子在11岁时表现出的情绪问题越多。正如布里斯托大学学术心理健康中心的Priya Rajyaguru博士及其团队所写的,尽管“主动惩罚”方式减少了孩子的行为问题和多动问题,但却带来了更严重的代价:孩子在童年后期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和与同伴交往的困难。

相比之下,使用“撤销奖励”方式的孩子虽然同样有较少的行为问题,但多动问题并未显著减少。这表明,“撤销奖励”这种相对温和的教育方式,或许更能维护亲子关系,从而为孩子带来更好的心理健康结果。研究进一步强调了避免体罚和羞辱性言语的重要性,这与美国儿科学会(AAP)最近更新的政策声明相一致。AAP指出:“包括所有形式的体罚以及对孩子大喊或羞辱在内的惩罚方式,仅在短期内具有最低限度的效果,且在长期内无效。”

替代教育建议

相比于这样严厉的打压式教育方式,我们建议父母采用更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

l 积极强化:表扬孩子的适当行为。例子:孩子主动整理了自己的玩具后,家长可以说:“你今天把玩具收拾得这么整齐,真是个爱整洁又有责任感的小朋友!妈妈/爸爸为你感到骄傲!”通过表扬,孩子会更愿意重复这样的好行为。

l 设定界限:帮助孩子理解行为边界。例子:当孩子在商店大声喧哗时,家长可以蹲下来平静地对他说:“在商店里我们要保持安静,这是对其他人的尊重。如果你觉得很兴奋,可以等到出去以后告诉我。”通过明确说明规则和原因,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行为边界的重要性。

l 引导转移:通过引导让孩子调整行为方向。例子:孩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家长可以说:“沙发不是用来跳的,跳来跳去可能会摔倒。如果你想跳,不如我们一起到客厅的地垫上去玩跳房子游戏,好吗?”通过提供替代选项,孩子可以继续活动,但行为变得更合适。

l 明确未来期望:以建设性的方式帮助孩子改进。例子:孩子在作业中粗心漏写了一些问题,家长可以说:“今天你的作业完成得很快,这很好!不过有几个地方漏写了答案。下次做作业前,可以先检查一遍要求再开始,这样就不会遗漏啦。”这种方式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同时避免伤害自信心。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世界高校排名分析 谁才是德国公认的世界名校?

下一篇

11年级寒假这8件事必须重视起来!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
Baidu
map